風谷機
回顧百年糧食改革發展史,從“食不果腹”到“豐衣足食”,從“國無三日蓄、家無隔夜糧”到庫存充裕、物阜民豐,從“誰來養活中國”的百年之問到成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糧食事業改革發展走過了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
龍骨水車
7月10日,湛江晚報記者、編輯一行走進湛江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切身體驗中國農業生產工具的“前世今生”,時光倏忽倒流,一下子又“穿越”回到那個似曾熟悉卻又早已陌生了的年代,不經意之間涌起一份“莫名的感動”。下面,且追隨記者的鏡頭,一睹為快——
打谷機
龍骨水車:中國古代先進的排灌農具,為推動農耕文化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因其形狀猶如龍骨,故得名“龍骨水車”;因其在車水時,葉片會一扇扇地翻轉,故又稱它為“翻車”“踏車”“水車”,流行于我國大部分地區,歷史悠久。
蟹簍
風谷機:又稱“風車”“風柜”“揚谷機”,一種傳統的木制農具,主要用來去除稻谷中的雜物、秕子、秸屑等。它的工作原理并不復雜,主要是通過搖動內部裝設的扇葉,從而產生氣流把谷物中重量較輕的雜物吹到地上,顆粒飽滿的稻谷則通過重力因素滑向事先備好的容器中。
打谷斗
打谷斗:專門用于田間收割水稻(俗稱“打谷子”),木梯掛在桶沿橫桿的一端,伸向桶內,稻捆往梯面上摔打,谷粒便落入桶里。
打谷機:又稱“打稻機”,為最常見的水稻脫粒機械,需要先將水稻收割以后,通過這種簡易的機械將谷粒與莖稈分離。
湛江晚報、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