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湛江大地處處涌動著發展熱潮。走進國際水產城,挖掘機、土方車隆隆作業,項目建設現場一片熱火朝天。湛江南站數字電商科技產業園也“熱力值滿滿”,主播正熱情滿滿地通過鏡頭推介農海產品、鄉村振興消費幫扶產品、工業消費品等。夜幕來臨“熱度”不減,華燈裝扮的“白天鵝”酒店正以優雅的姿態迎接著八方來客。
這股“熱度”,不僅彰顯了湛江的活力與魅力,更彰顯著通過深化改革,這里正解鎖著發展新動能。從“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到“國企改革發展提升年行動”再到“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近年來,市國資委堅持將“改革”作為激發國資國企潛力的“金鑰匙”。
集團發力 農業與漁業雙奮發
繼城發、交投、旅控三大集團后,2023年4月國資系統產業集團再添一員“干將”——組建成立農發集團。農發集團定位為湛江現代化海洋牧場一級開發平臺、糧食儲備及糧油批發市場保供穩價、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項目的投融資主體及相關項目的建設和運營主體。成立以來,該集團積極搭建政府、企業資源優化配置和共享的合作平臺,統一開展海域論證、環評等項目前期工作,統一辦理用海手續,統一規劃海洋牧場產業園區,大力打造“拎包入住型”海上產業園,實現“拿海即開工”目標。
目前,農發集團已圍繞流沙灣1號、流沙灣4號及東海島1號共3塊海域逐步打造“標準海”,積極探索國建民營等新型用海模式,已有海威、恒燚、靖海、成業等養殖企業入駐,現正同步開展二期規劃用海的海域使用證辦理。其中,選址位于流沙灣1號海域的座底式桁架智能養殖平臺“湛農1號”,采用開創性可升降網箱技術,整體項目計劃于今年9月底前建成投放到流沙灣1號海域開始養殖;引進央企中交上航局,與養殖企業湛江市靖海養殖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的“湛農·中交號”單錨船型網箱養殖試驗,選址位于流沙灣4號海域,總水體容量約為2萬立方米。
此外,農發集團承接的湛江遂溪縣片區紅樹林營造項目,計劃共修復紅樹林950畝,力爭7月底完成一期紅樹林營造工作,9月底前完成二期紅樹林營造工作。湛江國際水產城項目也進入了土方班組進場施工階段,目前已完成63%;項目路基班組已進場施工,目前已完成海珠路路基12%。
改革深化 國企活力與效益雙提升
為進一步提升國有資本運營效率,增強企業內生動力,市國資委將改革重組市國資公司作為有力抓手。根據國家和省、市關于深化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機制改革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理順市國資公司體制機制和職責定位,進一步規范法人治理結構,結合市國資公司及其權屬企業實際情況,制定《市國資公司改組方案》,并經市委市政府審議通過。通過深化市國資公司權屬企業改革改制,加快推進劣勢企業退出,進一步盤活整合資產資源。
同時,推動產業集團圍繞主責主業,提高資產管理效能,積極發揮資產資源的規模化效應和乘數效應,提升國有資產效益,市旅控集團聚焦文旅主業,強化“旅游+體育”“旅游+酒店”新模式,打造體育產業發展孵化平臺和專屬酒店品牌,推動部分接收資產與文旅產業有機融合。加強組織協調,在市國有資產劃轉重組工作專班之下成立問題資產處置工作組,堅持問題導向,直面資產劃轉移交中的難點堵點,深入研判分析,分類分步提出資產移交處置辦法,切實提高經營性資產劃轉移交率。強化擔當,加快推進市直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劃轉移交工作。
全面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是國有企業的價值追求,三大責任彼此關聯,互為依托。近年來,隨著國企改革的全面深化,國企活力、效率提升取得明顯成效。市城市發展集團、市交投集團獲評粵西AA+主體信用評級;截至2024年6月,全市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1125.4億元,同比增加128.0億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國有企業實現營業總收入41.1億元,同比增加3.5億元,增加9.2%。
近年來,經過積極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國有企業主責主業優勢進一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今年前5個月,湛江市進出口279.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7%。其中,國有企業為主要經營主體,且為增長最快經營主體,前5個月湛江市國有企業進出口144.7億元,增長46.7%,占同期湛江市進出口總值的51.8%。
持續改革,為全市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國資國企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仍在努力走深走實。下一步,國資系統將繼續緊緊圍繞湛江現代化建設的目標任務,深入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充分發揮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功能作用,進一步盤活用好國有資本,健全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理順管理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國資國企各類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人”為本推動改革蹄疾步穩,為國企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