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至,雖熱浪未歇,暑氣蒸騰,但秋的腳步已至門庭。立秋后陽氣漸收、萬物內斂、陰氣漸長,是陽衰陰盛的轉折點。夏秋之交如何養生防病?記者近日采訪了湛江市名中醫、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肺病科二區主任陳康桂。
“湛江地處沿海,早期雖以暑濕為主,但隨著時間推移,秋季所表現的晝夜溫差逐漸增大,空氣也漸漸變得干燥的氣候特點也會越來越明顯。”陳康桂說,“養生也要順應天地四時的變化,根據中醫理論和經驗,立秋養生應以養收為原則,貴在滋陰斂陽。”
立秋養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陳康桂建議,要注意保暖,酌情添衣。立秋后,自然界陽氣漸衰,天氣轉涼,但夏季暑熱之氣未消,白天仍然炎熱高溫,俗稱“秋老虎”。但夜晚及早晨則涼風習習,氣溫偏低,晝夜溫差大,是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因此要根據氣溫變化適時增減衣物,尤其是腹部和腳部的保暖,避免受涼。
他同時指出,立秋后,夜長晝短,人體的生物鐘也會作出相應的調整,應早睡早起,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規律以養陰斂陽、調暢肺氣。“充足、規律的睡眠不僅有利于身體恢復,還能提高免疫力,減少秋季常見疾病的侵襲。”
秋風起,天氣逐漸涼爽,是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中醫理論認為,秋季人體精氣處于收斂內養的階段,所以運動量不宜過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過多造成陽氣損耗。”陳康桂建議,運動上應選擇一些強度適中、輕柔舒緩的項目,比如散步、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這樣既能鍛煉身體,又能調和氣血,達到養生防病的目的。運動后,也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避免脫水。
古人曾說,自古逢秋悲寂寥。也就是說到了秋季,人們容易感到心情低落,即所謂的“秋愁”。中醫認為“肺在志為悲,心在志為喜”,根據五行相克理論,喜能克悲。對此,陳康桂指出,立秋時節應注重調節情緒,放松自己,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可以有效預防不良情緒的發生。
在飲食方面,陳康桂建議應以淡補為主,滋陰潤燥。秋季燥氣正旺,容易損傷肺臟的陰津,不宜進食羊狗肉等大熱食物,以免損傷津液。所謂“淡補”,是指補而不膩,以清淡、溫和、滋潤之品為佳。肉類可以選擇鴨肉、豬瘦肉、兔肉、甲魚、海參等食物以達到滋陰養肺潤燥的功效;蔬菜類可選擇茄子、蓮藕、絲瓜、黃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為主;水果類則以香蕉、梨、葡萄、石榴、枇杷等養陰潤燥之品為佳。
推薦兩款秋季養生食方
◆ 沙參玉竹蓮子老鴨湯 ◆
【材料】 沙參50克,玉竹50克,蓮子50克,老鴨250克
【做法】 食材用冷水沖洗干凈,老鴨“飛水”;鍋內倒入適量的冷水,全部食材下鍋;大火煮沸后(20分鐘),轉小火繼續煲40分鐘;加三顆蜜棗、三片生姜,再煲約10分鐘,關火前放少量鹽并攪拌即可食用。
【功效】 沙參、玉竹養陰潤肺,蓮子養心安神,老鴨可滋陰補虛、健脾養胃。整方合用有滋陰潤肺、健脾養胃、養心安神的作用。
◆ 雪梨銀耳百合羹 ◆
【材料】 干銀耳50克,鮮百合50克,雪梨1只,蜜棗20克,冰糖適量。
【做法】 提前泡發銀耳,剪成小塊;雪梨洗凈去皮,去籽,切小塊。銀耳和雪梨加適量清水放入燉鍋中,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燉1小時,加入百合和蜜棗,繼續小火燉30分鐘至銀耳完全軟糯,百合透明。再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冰糖,繼續燉5分鐘后關火,待燉品自然冷卻后即可食用。
【功效】 雪梨潤肺生津,銀耳滋補生津、潤肺養胃,百合養陰潤肺、養心安神,蜜棗健脾潤肺補血。整方合用可起到養陰潤肺、滋陰安神的作用。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