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您好!家里受臺風影響的情況怎么樣?”“阿公,有提前準備好水、食物嗎?”臺風過后,徐聞縣南山鎮檳榔村選調生龐立峰立即投入到災后統計工作中,逐門逐戶詢問群眾受災情況,為受災群眾提供心理疏導安撫服務;邁陳鎮打銀村選調生胡文宋深入了解群眾對生活物資、重建物資等需求,將受災損失情況及時登記上報,切實了解受災群眾各方面的訴求。
截至9月13日,湛江市2024新一輪選調生已全部到村任職。各縣(市、區)貫徹落實《湛江市2024年選調生到村任職實施方案》工作要求,注重在基層一線墩苗,組織廣大選調生全程參與搶險救災,迅速下沉到網格,加入黨員志愿者隊伍,就地從“防風員”轉化為“救災員”。從道路清障、清淤疏浚、災情統計、物資轉運和后勤保障,到災后樹木修剪、扶正、管護等工作,他們帶動群眾投身災后重建,既充實了基層力量,也在一線得到了鍛煉,以實際行動踐行雷州青年運河所體現的“為民、擔當、奮斗、廉潔”精神。
選調生與村干部群眾清理倒伏的樹木斷枝。周杏鎂 攝
統籌組織、迅速發動
匯聚“青春能量”
時間之緊急,任務之艱巨,青年干部義無反顧、全力以“復”。選調生作為基層的新生力量,肩負著搶險救災的光榮使命。
在這危難關鍵時刻,徐聞縣委組織部統籌調度,組織發動,緊急發出關于選調生就地加入黨員志愿者隊伍參與搶險救災的倡議書,通過微信群、粵政易群、短信等方式,火速集結選調生及時投入災后重建工作,引導選調生發揮不怕苦、不怕累的艱苦奮斗精神,深入一線助力災后重建,為恢復受災群眾正常生產生活貢獻青春力量。他們迎“風”而上,全部下沉到村組網格,爭做搶險“戰斗隊”、群眾“貼心人”,在災區一線筑起堅實的戰斗堡壘。
“一大早,我從村委會出來,看到一路上大樹倒伏、遍地狼藉、房屋受損,心里不是滋味!”龍塘鎮福田村選調生梁泳宇,協助村委會干部開展災情統計工作,發現2戶房屋瓦片受損并出現漏雨情況,第一時間緊急疏導轉移群眾到村委會進行安置,并整理具體情況、上報鄉鎮部門妥善安排救助。
哪里有需要,就向哪里集結力量。面對徐聞縣城各個主干道斷枝遍野、道路阻斷的情況,縣直機關選調生迅速集結成立3支青年突擊隊,沖向救災前線,與轄區干部群眾、黨員、志愿者共同開展道路清障、垃圾清運等工作。
臺風過后,選調生們的身影就出現在倒伏的樹木邊、積水的路段上和受災的群眾家門口……2021屆的縣直機關選調生耿一力,深入到徐聞縣東方一路、文塔路、貴生路開展排險救災、清理路障等復工復產工作,積極與森林消防救援隊、藍天救援隊對接配合,利用自己熟悉地形路況的優勢,為救援隊指引道路,大大提高了清障工作效率,并立即融入救援隊伍開展清障工作。
沖鋒在前、擔當作為
筑牢“青春堤壩”
選調生普遍是“90后”“00后”,剛走出校門、踏入農村,還是村民群眾眼中的“阿弟”“阿妹”。突如其來的臺風災害,阻斷了道路交通、擋住了群眾出行,但是阻擋不住選調生們向前的腳步,他們把受災區域當成戰場,用勇氣和汗水筑起一道道“青春堤壩”,也讓選調生這面旗幟在救災一線高高飄揚。
角尾鄉作為受臺風影響較為嚴重的地區,不少村中道路被倒伏大樹阻斷。角尾鄉許家寮村選調生黃土倖堅守一線,與村干部一同冒著風雨,迅速趕往村里主干道,積極組織黨員干部用大型機器、電鋸等工具將刮斷的樹枝鋸斷,再合力搬起大樹移到路邊,及時清理路面障礙,發動群眾65人次開展路面清理,于9月12日恢復道路暢通。
臺風過后,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恢復對于受災群眾來說至關重要。錦和鎮金門村選調生陳周濤發動群眾清理倒塌影響電線桿的樹枝,清通村道445米,方便電力、通信等部門第一時間搶修受損設施。
為及時了解徐聞縣沿海堤防的受損情況,有針對性開展搶險和修復工作,省水文局選調生賴榮標,結合自身專業技能,現場核查和安鎮鹽田東堤、新寮鎮環島海堤、角尾鄉南海田海堤、邁陳鎮后海排洪閘等堤防的塌陷、掏空、裂縫情況,做好數據收集整理和匯報,及時推進損毀工程災后重建。
下沉一線、墩苗歷練
培養“新生力量”
“我們注重把選調生放在重大任務一線鍛煉,幫助他們上好到村任職‘第一課’。在這次搶險救災中,廣大選調生沖鋒在前、干勁十足,充分展現了青年干部應有的擔當!”徐聞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抗風救災,既是對選調生的考驗,也是一場歷練。在日夜奮戰中,選調生們既密切增強了與群眾的關系,也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素養能力。
9月13日,徐聞縣委組織部再成立一支青年黨員突擊隊,組織30名往屆選調生帶動10名2024年選調生支援角尾鄉北寮村,分3小組開展清理工作。一方面,對角尾鄉村里相關主干道的路邊樹木進行修剪、扶正、培土,在災后重建中推動復綠工作,讓樹木重生增綠復美;另一方面,對角尾鄉沿海路段進行路障清理,有力保障道路暢通。
據了解,1999年以來,湛江市共招錄近1200名選調生進入公務員隊伍,目前省市縣鎮四級共有300名選調生在村任職,廣大選調生奮戰在各部門、各戰線,為湛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鮮血液。這群年輕的選調生們用逆行的背影踐行初心使命,他們在風雨中的堅守更顯青春力量與時代擔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