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橋街道深化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試點工作,以“建強一個綜治中心、繪制一張全科網格、深化一項工作機制”為重點,著力構建“三個一”機制,全力以赴打造南橋基層治理新樣板。省委社會工作部、省法學會、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和其他縣(市、區)政法委領導多次到南橋街道指導調研,并給予高度肯定,稱贊此模式為我市乃至全省基層治理提供了全新的實踐方向。
一、建強一個綜治中心,構建社會治理“智慧引擎”
(一)打造服務群眾“快車道”
在綜治中心的運行過程中,南橋街道持續深化“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充分發揮“1”的統籌協調作用,南橋街道綜治中心實行部門輪駐制度,確保公安、綜治、司法、執法、公共服務、退役軍人服務、社區建設、農業農村等多個部門輪駐綜治中心,實現了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共享,構筑了“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一攬子解決”的高效工作格局,極大地提升了為民服務的便捷性和滿意度。其中,作為綜治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南橋“街道法苑”以其專業的法律服務贏得了廣泛贊譽,通過區法院法官入駐綜治中心,為居民提供面對面的法律咨詢、矛盾調解等法律服務,有效解決了居民在法律方面的困惑和難題。通過構建“一站式”服務新生態以及“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的深化落實,南橋街道成功打造了一個高效、便捷、專業的社會治理“智慧大腦”,為南橋街道的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南橋街道一樓綜治中心受理平臺。
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橋“街道法苑”正式掛牌以及赤坎區法院入駐街道開展工作。
(二)實現訴求處理“加速度”
南橋街道將“粵平安”“矛盾糾紛·碼上辦”“平安夜訪”“12345”政務服務熱線、“智慧城管”“信訪系統”等系統平臺接入綜治中心,實現了信息的統一受理、分發和反饋。綜治中心配備了3名專職工作人員負責接收、登記、分類、轉辦、跟蹤和反饋各類訴求。此前,各部門分散處理訴求,導致受理速度慢、辦結率低、存量問題多,影響了基層治理效能。如今,綜治中心成為訴求處理的“加速器”,受理速度大幅提升,辦結率顯著提高,存量問題大幅減少。據統計,2024年以來,矛盾糾紛化解率從2024年以前的70%提升至85%以上,群眾滿意率由75%上升到90%以上;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按期答復率均達到100%,群眾滿意率由80%提升到95%以上;“粵平安”“矛盾糾紛·碼上辦”“平安夜訪”等平臺共接收并處理各類問題報告565件,已辦結561件,辦結率高達99%;“湛江智慧城管”平臺上共接收4276件工單,已結案4184件,辦結率97.8%;“12345”系統工單共計2263件,辦結2102件,17件審核中,161件辦理中,按時辦結率100%。南橋街道從昔日的“拖后腿”一躍成為全區基層治理的“領頭羊”。
南橋街道綜治中心信息辦理中樞——部門進駐工作室、網格工作室。
(三)織密社會治理“智慧網”
街道綜治中心引接赤坎區智慧城市系統,通過接入公安“雪亮工程”102路二類點視頻監控,運用視頻預警和智能分析技術進行智能感知、多維分析,建成全覆蓋監控系統,將感知觸角延伸至城市末梢,協同公安部門精準迅速處置問題,轄區內各類治安案件減少95%以上。南橋街道搭建“綜治中心指揮平臺”,深度融合“智慧城管”系統,逐步實現信息發現-上報-分派指揮-處置完成(自行和指揮處置)-反饋-考核的閉環指揮模式,通過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實現了對轄區內各類事件的實時監控和預警。街道執法人員能夠及時發現并處置占道經營、亂搭亂建等違法行為,第一時間開展處置工作。另外,在今年“摩羯”超強臺風防御工作中,街道綜治中心充分發揮了智能視頻監控作用,全街道共完成人員轉移46人,共計清理道路和積水163處、倒伏樹木73棵、樹木折斷處43處、協助修復受損設施12處、恢復電力供應15處等,在極短的時間內恢復了轄區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確保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在城市執法、突發事件的處置工作中,南橋街道綜治中心指揮平臺通過“數字化賦能”將各環節迅速、有序地運轉起來,這種高效、精準的管理模式不僅提高了南橋街道的工作效率和應急能力,還贏得了轄區廣大居民的認可和贊譽。
南橋街道綜治中心“智慧大腦”——視頻預警和智能分析系統。
二、繪制一張全科網格,激活社會治理全盤棋
(一)科學規劃,網格化管理全覆蓋
以街道行政區域為依據,科學統籌安排先前原有各類工作網格,按照“街道—村(社區)—片區—小區”四級網格架構體系,將街道劃分為1個一級網格,12個二級網格、26個三級網格、95個四級網格,縮短服務半徑,提升服務效能。一級網格為街道網格,負責全面統籌,搭建網格平臺、細化網格分區、明確網格責任等;二級網格為村(社區)網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負責轄區公共服務事項;三級網格為區域網格,深入走訪,收集了解居民“急難愁盼”;四級網格為片區網格,為最小單位網格,負責直接服務居民,解決本區域小事務。創新構建由街道黨工委書記擔任一級網格長,社區和村黨組織書記擔任二級網格長,社區黨組織副書記、居委會副主任、社區“兩委”成員、平臺工作人員、村民小組長、專職網格員等擔任三級網格員,機關下沉干部、社區老黨員、志愿者、物業人員等擔任四級網格員的組織架構。
南橋街道網格化區域劃分及管理明細圖。
(二)多元整合,激活基層治理新動能
南橋街道進一步完善社會綜合治理網格化大聯動機制,厘清權責、相互融合,形成協作聯動、共同擔責的網格化管理工作格局。街道綜治中心將公安、城管、環衛、司法、社工、社衛、消防、應急、駐村律師及駐街部門等力量按網格片區派駐到各村(社區),配備專職網格員26名,兼職網格員276名,各級網格員成為了連接政府與群眾的橋梁,負責日常的巡查、上報、協調等工作。同時,街道還實現了全街12個村(社區)“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的全覆蓋,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法律咨詢服務,有效增強了居民的法治意識和維權能力。在警地融合方面,街道也取得了顯著成效。轄區南橋派出所所長兼任街道黨工委委員,20余名民警和輔警全覆蓋駐點各村(社區),實現了警地融合的無縫對接,為居民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服務,也進一步提升了基層治理的效能。網格化管理使得服務指向性更強,群眾可以根據指引聯系所在網格的網格員,網格員也可以更加清晰直觀地了解各自網格的實際情況。同時,掛點網格的職能部門也可以更加精準地掌握所在網格的相關情況,從而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
網格員與駐網格民警開展宣傳活動。
(三)快速響應,高效解決事項顯成效
南橋街道在推進網格化治理的過程中,高度重視網格事項的處置效率與質量,為此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網格事項處置流程和工作機制。該機制根據事項的性質和緊急程度,明確了不同層級的處理流程和責任主體,確保了網格內各類問題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一是對于一般事項,由街道三、四級網格受理,依托街道職能股室的力量,實行快速響應和直接處理。這些事項通常涉及居民日常生活的瑣碎問題,如環境衛生、公共設施維護等,通過街道職能股室的直接介入,迅速解決,避免問題擴大化。二是對于重要事項和重大事項,轉由二級網格受理或者一級網格直接受理,街道充分發揮社區大黨委的統籌協調作用,聯合街道各部門和區直部門共同處理。這些事項往往涉及面廣、影響大,需要多方協作才能有效解決,通過街道和區直部門能夠形成合力,共同制定解決方案,推動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據統計,2024年以來,南橋街道共處理網格事項875件,其中64%的事項在24小時內得到了快速處理,33%的事項在7天內得到了圓滿辦結。進一步彰顯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中辦”工作成效,同時有效將矛盾吸附在當地,各類上訪、信訪數相比往年同期有明顯的降低。
南橋街道村(社區)群眾訴求綜合服務點工作流程圖。
三、深化一項工作機制,奮力開創社會治理新格局
(一)深化“網格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強化協同治理能效
南橋街道以“網格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為抓手,以網格為“哨源”,部門聯動為介質,推動網格群眾呼聲有效傳遞,打通基層社會治理“神經末梢”。自執行“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以來,街道、村居層面共發起吹哨發令120余次,針對城鄉建設、征地拆遷、城市管理、環境衛生、社區安全等問題精準施策,部門響應執行率高達99%,形成了快速響應、協同作戰的良好局面。這一機制的深化實施,不僅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的精細化水平,還增強了政府服務的主動性和針對性,為群眾提供了更加及時、有效的服務。
通過網格吹哨,區人大、區住建、區司法局等職能部門協同華盛家園小區所在網格處置化解物業糾紛。
(二)融合多元工作機制,強化矛盾排查與化解
南橋街道持續深化創新推行的“干部進訪辦、群眾呼必應”制度實施,提出了“黨建+網格”“黨建+網格員”的排查模式,通過黨建引領,網格員和黨員干部深入基層,全面了解群眾訴求和矛盾糾紛,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同時,南橋街道積極創建以村(社區)黨組織為主心骨,社會組織、專業社工互聯互動的“紅色聯盟”,發動黨員業主群眾、物業黨支部黨員作表率,組建服務小(轄)區的志愿服務隊伍,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矛盾糾紛的化解。通過牽頭打造“智慧大物業”特色黨建品牌,在百園社區無人管理小區推行“智慧大物業”管理,以黨群議事方式共議解決了50余件小區物業與居民矛盾糾紛。
網格員與志愿服務隊開展走訪工作。
(三)樹立“接訴即辦”服務標桿,打造南橋高效服務品牌
結合“網格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建立和完善街道“接訴即辦”機制,確保群眾訴求得到及時響應和處理。以“平安夜訪”等工作為契機,積極推動“干部進訪辦”活動,街道干部定期下沉網格,深入了解群眾需求,及時解決群眾問題。2024年以來,街道下訪走訪干部累計578人次,走訪群眾1200余人,受理各類問題和糾紛93件,已全部解決。南橋街道進一步落實了“小事不出網、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平安不出事”的四級網格管理目標,持續加大打造南橋高效服務品牌的力度,切實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