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建設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我國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40年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擴大開放,深化改革創新,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區域協調發展和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南海之濱,湛江經開區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雨甘霖,肩負著先行先試的特殊使命,在困難險阻中馳而不息、砥礪前行。從不造一張紙到國內最大的特種紙業基地;從不產一滴油到世界一流的煉化基地;從不長一寸鐵到全球最先進的超高強鋼生產基地,從一片荒灘蕉林到成為繁華的湛江中心城區,從海島漁村到崛起鋼鐵石化新城……40而立,湛江經開區譜寫了一曲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壯麗詩篇。
2023年,湛江經開區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全國排名中比2021年提升了80多名。
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巴斯夫供圖
創業期:平地拔起的工業新城
40年滄海一粟,對湛江經開區來說,卻是滄桑巨變。
1984年冬天,國務院批準興建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次年4月2日,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奠基。自此,湛江經開區踏上了時代列車,融入了改革開放大潮。
2010年初,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實現兩區整合,面積由成立之初的9.2平方公里擴至502.04平方公里,躋身全國面積最大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行列。
大工業,一直是湛江的夢想,更是湛江經開區承載的使命。2011年,承載著“金色夢想”的經開區迎來歷史性的時刻: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兩個"巨無霸"項目同時選址東海島。鋼鐵、石化兩大項目同選一地,這在全國乃至世界絕無僅有。
黨的十八大以來,進入新時代的湛江經開區插上騰飛之翼,一年又一年刷新發展“加速度”,一次又一次沖擊更高的夢想殿堂。
2013年5月,寶鋼湛江鋼鐵基地打下第一根樁;
2015年9月和2016年7月,寶鋼湛江鋼鐵基地1號和2號高爐系統先后建成投產;
2020年6月,中科煉化項目正式投產。次年,中科煉化一期項目達產達效,成為湛江首個年產值超千億元企業;
2023年12月,國內首套百萬噸級氫基豎爐項目成功點火投產;
更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1月,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正式啟動,這是中國重化工領域的首個外商獨資項目,也是德國企業在華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之一。自此,湛江4個投資超100億美元的重大臨港產業中有3個落子東海島。
時間不語,默默鐫刻奮斗的足跡。創業之初,湛江經開區沒有一棟樓,沒有一條路。如今再看經開區,馬路縱橫暢通,鐵路穿海而來,大橋飛躍天塹,煉化基地氣勢恢宏,綠色鋼城內零碳高等級薄鋼板工廠項目基礎施工如火如荼,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正全力建設一體化的核心,朝著2025年底順利投產的目標邁進……舊時僻處一隅的海島漁村,今日崛起現代化工業新城。
當下干:5大產業集群貢獻全市規上工業“半壁江山”
建區40年來,湛江歷任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承前啟后,搶抓機遇,堅持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宗旨,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錨定制造業當家,全力拼經濟、抓項目,湛江經開區已形成鋼鐵、石化、造紙三大主導產業。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負責人指出,在產業龍頭的強力帶動下,全區現有工商企業1萬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7家,其中包括中國寶武、中海油、可口可樂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項目12個,已初步形成高水平綠色石化、綠色鋼鐵、綠色造紙、生物醫藥和海洋高新產業集群。
以中科煉化和巴斯夫項目為“雙龍頭”的綠色石化產業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致力創建世界級高水平煉化一體化基地、高端精細產品一體化基地、高端化工材料基地。目前已成功引進石化產業類及配套項目25個,2022年實現綠色石化產業工業總產值1072億元,2023年工業總產值968億元。
以寶鋼湛江鋼鐵基地為龍頭的綠色鋼鐵產業,致力打造現代化大型臨海鋼鐵基地和綠色碳鋼生產基地,目前擁有綠色鋼鐵類項目40個,2022年實現綠色鋼鐵產業工業總產值683億元,2023年工業總產值670億元。
以中國紙業和冠豪高新為龍頭的綠色造紙產業,布局涂布白卡紙、高檔文化紙、特種紙、功能紙等高端特種紙企業,2023年實現綠色造紙產業工業產值142億元。
生物醫藥產業隱藏著不少“單打冠軍”。雙林生物所有產品均是國家專利工藝產品;恒誠制藥復方曲安奈德溶液(首研產品)占全國88%以上的市場份額;吉民藥業神農鎮痛膏市場占有率達80%。2023年實現生物醫藥產業工業總產值17.5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工業產值14.88億元。
向深海進軍,海洋牧歌愈發嘹亮。全區擁有1個遺傳育種中心、2個國家級原良種場、2個省級原良種場,水產種苗生產企業65家,養殖裝備制造企業2家,深海養殖用海面積7500多畝,網箱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六成。目前正在加快申報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
近三年,湛江經開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市近6成,超過“半壁江山”,當仁不讓挑起湛江大工業發展“主戰場”的大梁。
新起點:牢記囑托 奮力當好“火車頭”
白手起家、披荊斬棘,湛江經開區創業者憑借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憑借對改革開放的堅定信心,憑借“拓荒牛”的斗志,把項目建設一線當作實干主戰場,以激情促實干,用智慧和汗水成就了一方“近悅遠來”的投資熱土。
經過40年接續奮斗,湛江經開區基礎設施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外聯內通的路網四通八達,清澈的鑒江水為東海島大項目注入生命之源,自來水廠及供水管網、污水處理及排放、公共管廊、鐵路公路等配套基礎設施不斷“上新”、日臻完善,為滿足大工業級別配套運行需求做足準備。
隨著園區擴容提質步伐加快,湛江經開區園區承載力不斷提升,成為承載湛江重大產業發展的“主平臺”。目前東海島規劃建設產業園區共4個,分別為湛江大型產業集聚區東海島片區、湛江產業轉移工業園、東海島石化產業園以及鋼鐵配套產業園。
其中,湛江產業轉移工業園在2023年度省級園區高質量發展考核中獲得優秀等次,位列粵東西北地區第一名。
從“經濟發展先導區”“湛江區域經濟龍頭”“全市科技創新標兵”“體制創新先行點”到“大工業主戰場”“最大增長極”“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一個個牌匾、一項項稱號,無不滿載著國家、省、市對湛江經開區的厚愛與厚望。
湛江經開區不負眾望,以實績擔起湛江“大工業主戰場”和湛江經濟發展“火車頭”的名號:2023年,湛江經開區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3.0:70.3:26.7;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0.25億元,增長0.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67.0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41.3億元。今年1-8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97.93億元,同比增長22.7%,總量和增速均排在全市第一位。
2023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首站就來到湛江東海島,手把手指引我們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湛江經開區上下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干勁。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以建區40周年為新起點,湛江經開區將牢記領袖囑托,勇擔時代重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主動擔起中流砥柱使命,挑起經濟發展大梁,奮力當好湛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火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