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湛江市人才驛站主辦的“十鏈百場千企”人才說之人才驛站周末公益小課堂-DeepSeek應用培訓專場活動上,30多名企業代表和高層次人才一邊相互探討,向老師提問,一邊學習用手機和手提電腦deepseek生成營銷文案、公文、PPT、繪畫與海報設計、短視頻以及數字人制作。
“這次活動感覺受益匪淺!作為一名湛江籍留學歸國學子,我在市人才驛站的幫助下,結識了一批來自湛江各行各業的高層次人才,我們一起組織和參加各類型人才活動,拓寬了工作學習交往圈,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吸引更多人才留在湛江、愛上湛江。”活動組織者羅予辰說。
這是我市以人才驛站為橋,為經濟社會發展引智蓄才的一個生動實踐。據介紹,2019年以來我市共建立96個人才驛站,按照“市總站+分站(市縣鎮村)+服務基地”的工作機制,通過人才服務進園區,“科技、教育、衛生”各類型專家人才下鄉以及“走出去+引進來”招才引智活動,多點發力柔性引才,增強驛站作為產業與人才對接橋梁的功能,構建人才驛站多元化服務體系,為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搭建人才合作平臺,陣地前移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廣湛園是由廣州、湛江共建的新型對口幫扶協作示范產業園,也是承接省產業有序轉移高質量發展聚集區。目前,入園企業百余家,形成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三大主導產業,并培育食品加工、裝備制造、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
“我們在這些企業調研時,企業反映,擔心當地缺乏高端技術人才。”廣州對口幫扶湛江指揮部產業協作部副部長、廣湛園管委會投資促進與服務組副組長葉志華說。
為更好解決廣湛園引才留才問題,我市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多次帶隊到廣湛園實地調研,送服務上門,并由人才驛站牽頭,帶領落戶產業園的智能制造企業走訪廣東海洋大學、湛江科技學院等高校,搭建政校企人才合作平臺,探索共同培養高素質產業人才的模式。
建立引賢返鄉“三張清單”,激活服務“百千萬”人才活水
廉江市地處北部灣畔,可供養殖的沿海灘涂面積6.79萬畝,海洋養殖資源得天獨厚。近年來,為破解海洋養殖產業研發技術人才匱乏難題,廉江以鄉情為紐帶,探索出了一條用好在外人才資源,推動海洋養殖產業發展之路。
據了解,廉江以鄉村振興人才驛站為載體賦能海洋養殖產業,利用春節、中秋等傳統佳節人才集中返鄉契機,3年來共組織返鄉高層次人才座談會、海洋漁業調研等活動16場,吸引80余名廉江籍高端人才為家鄉海洋養殖產業振興把脈支招、牽線搭橋。截至目前,共集聚海洋養殖企業83家、專業養殖大戶534戶,年產值超30億元。
此外,廉江還建立產業需求、人才供給、人才服務三張清單,推行“周末工程師”“候鳥型專家”等柔性引才模式,推動在外人才為家鄉海洋養殖產業發展提供科研攻關、技術推廣服務。目前,已靶向柔性引進海洋養殖科研團隊2個,廉江籍領軍人才3人、博士14人,海洋養殖產業研發和工程技術人才34人。
“走出去+請進來”服務升溫,打造“留得下”的人才之家
積蓄人才資源,說到底就是做增量、保存量,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留得下”三招突破問題瓶頸。去年開展的湛江市“十鏈百場千企”人才系列活動就是行之有效的實踐。
去年以來,我市啟動“向海‘湛’放 成就‘江’來”高層次人才城市招聘活動,并通過組織、人社部門牽頭,以走訪對接、召開宣講會、雙選會、招聘會等“走出去”形式,與北京、武漢、西安、成都、重慶、廣州等城市40多家重點高校建立引才合作機制。今年6月,我市舉行湛江市人才城市開發日活動,以“請進來”的方式向全國19家重點高校的招生就業以及科研負責人展示湛江的產業及城市形象,縮短人才供給鏈條,提升校地對接引才效率,為我市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吸引契合產業發展需求的高校畢業生及高層次人才。
此外,我市通過組織“‘湛’放精彩 優粵有您”系列高層次人才社群活動,充分發揮各級人才驛站聯系服務人才、優化人才生態的功能,成為人才交流互動的重要平臺。今年以來,全市共舉辦人才沙龍、非遺分享會、音樂會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20余場,有效增強人才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在全市范圍內營造“近悅遠來”的留才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