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本土作家走進雷州龍門鎮足榮村

解讀“百千萬 工程”的足榮村模式

2024-07-03 16:43 來源:湛江晚報 作者:文/記者 劉金鳳 圖/記者 張鋒鋒

作家采風團齊聚足榮村。

日前,在湛江市文聯、市作協的指導下,由廣東茂德公集團、《湛江日報》主辦的“百千萬工程·茂德公杯·陽光下的家鄉”征文頒獎暨作家采風活動在雷州市龍門鎮足榮村舉行,20多名作家走進這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感受鄉村振興的時代風貌,解讀“百千萬工程”的“足榮村模式”。

昌公書局。

產業發展為鄉村賦能

雷州半島的夏天,太陽火燒火燎。作家們來到龍門鎮足榮村,第一站來到位于532鄉道邊正在修建的一間咖啡館。咖啡館面積不大,墻體由石頭砌成,鋼架搭建成陽光玻璃房,從鄉村搜羅來的石磨、瓦缸等成為院落造景,一棵綠蔭如蓋的鳳凰樹是院子的靈魂,可以想象花開時節坐在樹下喝咖啡,吹著鄉間清涼的風,抬頭是朵朵紅云,多么富有詩意!

推門而入,咖啡館工作人員在吧臺前忙碌。天氣確實熱,作家們坐定,一邊輕搖蒲扇,一邊感嘆茂德公集團對雷州文化傳播的不遺余力。2012年,雷州蒲織技藝被列入第四批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足榮村一直致力于蒲織樣式創新,喊出了“一起蒲”的口號,開發了一系列蒲織文創產品,如香囊、蒲扇、拖鞋、手袋、帽子、包包,把蒲織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蒲織包包與香云紗、意大利皮等裝飾結合,不僅實用,而且美觀大方,深受游客歡迎,稱之為“雷州LV”。

在醬油工坊,幾十口大缸整齊排列,醬香味撲鼻百來。足榮村土法醬油生產有近百年的歷史,選用南方傳統種植特級黃豆作原料,采用傳統古法,保留傳統的清洗、蒸煮、調勾、發酵、和味、入缸、晾曬等制作工藝,經過200多天的日曬,釀出的醬油獨具風味。為了發展這一傳統工藝,茂集公集團請來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主持醬工坊,同時對村民進行培訓和指導。去年底,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出資為村民購買醬油缸,茂德公集團提供技術和原料資源共享,醬油生產既不耽誤農時,還能增加收益,對村民來說是一條拓寬增收致富的路子。目前足榮村已有數十家農戶曬制醬油,“醬油村”的雛形已逐步建成,產業發展蓄勢待發。

“我來足榮村很多次了,每次來都有新發現。”作家黃彩玲說,“‘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足榮村之所以值得一來再來,一看再看,是因為它在不斷地變化,不斷被注入新的內涵,總給人一些新鮮感。”

采風團走進足榮村游畫院。

茂德公手作城。

昌公書局一角。

鄉村新貌讓人心馳神往

足榮樟樹森林公園位于足榮村邊,作家們沿著水泥小徑信步而行,但覺蟬鳴入耳,鳥語陣陣,樟樹的清新氣息讓人心曠神怡。這片樟樹林保護區面積1200畝,是天然次生林,保護區內有許多年齡超過百年的老樟樹,它們枝葉遒勁,是鳥類棲息的家園。據村民介紹,樟樹林保護區原來是一片原始森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被大量砍伐,由于樟樹林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加上村民保護意識日漸增強,數年后森林重新恢復了生機,一度枯竭的水源也重現潺潺流水。“足榮村擁有這樣一大片森林,真是巨大的資源寶庫,象征著欣欣向榮。”作家陳華清說,她的作品《欣欣足榮》的靈感就來自于足榮村的樟樹林,在征文活動中獲得二等獎。

昌公書局讓作家們流連其中。這里曾經是村里的一所學校,新校舍修好后一度沒有好好利用。2015年,陳宇的爸爸陳英昌拿出子女的孝順金修整了這座老建筑,將其打造成鄉村圖書室,使之成為孩子們閱讀和娛樂的地方。昌公書局陳列著很多老物件,有著農耕文明深刻的烙印,這里還是文化志愿者驛站,駐村手藝人劉迎就是在這里反復實踐,恢復了消失已久的傳統手藝——雷州葛布。2019年,雷州葛布被列為湛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木榮小筑是一個美麗的庭院,在中國民宿興起的2015年,陳宇把村中的老宅子改造成了高端民宿,里面有院落、圖書室和住房。每間住房的門口都掛著一塊木牌,寫著一段感恩的話。如“孟三遷”房寫著:“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縷清風”房寫著:“母親是一縷清風,吹生著世界萬物,盈盈的步履間,帶來了勃勃的生機”。

“細節決定成敗。足榮村很多細微處都藏著一些撫慰心靈的東西,我們稱之為‘情懷’。”作家周虹說。

足榮樟樹森林公園空氣清新。。

木榮小筑。


分享返鄉創業故事

近日,《鄉創英雄榜.鄉創中國20年》由廣東旅游出版社出版發行,21位“鄉創英雄”成為主角,陳宇20年來投身鄉建的故事也登上了“英雄榜”。

對于許多創業者而言,如果夢想有方向,那就是“回家”。足榮村最動人的故事,是鄉賢陳宇20年的返鄉創業路,為了留住一個“回得去的故鄉”,20年前,在珠三角發家致富的陳宇回到足榮村支持家鄉建設,建起了現代化加工廠,并以此為基礎打造產業融合園區。20年來,足榮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指導下,在茂德公集團的鼎力支持下,在村干部和當地群眾的共同努力下,通過產業帶動、文化振興,探索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鄉村旅游、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協同并進的發展路子,成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最美休閑鄉村、廣東名村、首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之特色村、首批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首批省鄉村研學旅行特色村、廣東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莊等。

在與作家們的面對面的交流中,陳宇說,鄉村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新時代需要更多從城市回歸鄉村的先行者,給鄉村帶來新的視野和思路,為鄉村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發展出多元化的新型業態。他希望未來能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資源,走好產業特色化、品質化、差異化發展之路,加快把“百千萬工程”“施工圖”變成“實景圖”。

編輯:周子琪
值班主任:蘇碧銀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湛江經開區:經略海洋奮勇爭先 持續釋放發展活力
  • 廉江首場文化賦能“百千萬工程”晚會舉行
  • 湛江交警打好組合拳 織密未成年人交通“安全網”
  • 廉江鐵騎:守護“煙火氣” 讓平安看得見
  • 成長有“藝” 唱響未來
  • “湛江市智慧低空巡管共享服務系統”項目成功簽約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