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車。這項大灣區“超級工程”與湛江有著深厚的淵源——近27萬噸橋梁鋼產自湛江鋼鐵,主要應用于沉管鋼殼、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離岸懸索橋伶仃洋大橋及中山大橋的鋼箱梁等核心部位,以“湛鋼厚度”撐起了深中通道的鋼鐵脊梁。(據7月1日《湛江晚報》)
近27萬噸“湛鋼力量”撐起深中通道鋼鐵脊梁,透過這一幕幕,我們看到了“湛江智造”的雄厚實力和科研創新力。
制造業強,則湛江強;制造業興,則湛江興。這些“叫得響、數得著”的科技產品,業已成為“湛江智造”的新名片大放異彩,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
當前,湛江先進制造業發展面臨著許多新機遇、新挑戰,如何揚長補短、以不變應萬變?一手抓研發創新,一手抓補鏈延鏈,探索出一條重點突出、優勢明顯、自主掌控能力強的發展新路已成繞不過的當務之急。只有不斷提高核心技術控制力、提升質量標準主導力,努力占領世界制高點、掌控技術話語權,才能夯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之基。
讓越來越多的“湛江造”脫穎而出,歸根結底要用創新賦能。一方面要堅持新裝備引領,主動抓牢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加快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帶來的紅利,通過引入云計算、5G、AR、機器人等,從系統互聯、數據共享、應用集成、技術創新等方面入手,持續推進數字化車間、無人工廠、智能工廠建設,推動生產更加集約、高效、綠色;另一方面要堅持新技術賦能,牢固樹立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產銷理念,發揮智能科技和制造業深度融合的“化學反應”,著力推進生產方式“智造”、產業形態再造、高端產業創造、商業模式改造,不斷向價值鏈“微笑曲線”兩端延伸。
制造業當家是湛江的立市之本,唯有堅持創新驅動、技術為王、質量為本,加快建立自主可控先進制造業體系,才能推動制造業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新動能。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