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覺得立法是高大上的事,現在建有基層立法聯系點,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把內心的想法直接向省立法機關反映了。”日前,在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湛江廉江)基層立法聯系點,市民梁伯感慨道。
代表們耐心為群眾解答民生問題。
廉江市是湛江市唯一一個省級基層立法聯系點,自2015年11月,廉江市掛起了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這塊銘牌,走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最前沿。一直以來,廉江市人大常委會在省、湛江市人大常委會的關心、指導下探索前行、砥礪發展,緊扣立法聯系點的工作要求,積極探索“123”工作法,讓民意“直通車”駛上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快車道”,跑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加速度”。
織密“一張聯系網” 搭建立法聯系“連心橋”
據介紹,自掛牌后,廉江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召開專門會議,成立基層立法領導小組,推動解決機構人員經費、審定方案規則細則等41個問題。廉江市充分利用21個鎮(街)“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織密“1個基層立法聯系點+21個代表中心聯絡站”的“121”站點互融聯系網格,整合陣地資源,實現“一個場所、兩塊牌子、兩種職能”,廣泛收集群眾立法意見,健全“一職責一流程一辦法一網絡圖五制度”的“11115”制度模式。
先后圍繞《廣東省森林保護管理條例》《廣東省農村供水條例》《廣東省地方立法條例》等116部法律法規征求意見稿開展立法調研、征求意見等活動。2023年以來,共開展立法專題調研44次,收集建議意見95條;開展專題立法座談會17場,收集意見106條;開展法律法規征求意見43次,發出征求意見2948份,收集建議意見83條;組織人大代表參與立法調研46次,收到意見建議92份,整理省有關條例征求意見建議312條向省人大和湛江人大反饋。
人大代表林植樹現場。
配強“兩個隊伍” 當好民情民意“傳聲筒”
做好基層“傳聲筒”,廉江著力配強立法聯絡員隊伍和法律專家“智囊團”“兩個隊伍”。配好“27個政府組成局+21個鎮街+村(居)委+網格”的意見反饋網絡隊伍,讓人大代表進網格,將征集意見的觸角延伸到村(居)委每一個角落,還組織有豐富法律知識和工作經驗的人大代表成立立法聯系點立法小組,并常年聘請法律專業顧問共18名。同時組織由政府職能部門和鎮(街)人大有法律知識和工作經驗的工作人員共48名,成為基層立法聯系點信息收集聯絡員。
羅州街道聯絡單位社區駐點律師為“法律顧問”隊伍,以法解讀條例法規及審核把關意見建議。人大代表、干部職工、網格員、志愿者組成“傳聲筒”隊伍,深入鄉村、企業、學校等現場一線,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廣泛收集社會各階層、各群眾團體的意見,最大程度匯聚民意、凝聚共識,不斷提高立法意見建議征求工作質量。
在榕樹下開展立法征求意見座談會。
結合“三個渠道” 打造立法征詢“直通車”
去年以來,廉江市人大常委會創新舉措,結合調研和執法檢查工作、普法+代表活動、平安夜訪等“三個途徑”收集意見建議。
每年廉江人大通過召開座談、調研走訪、執法檢查等方式開展立法征詢工作。比如,廉江市人大常委會在接收到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征集農村供水立法意見建議通知后,立即組織代表和職能部門的領導深入鎮村進行征求意見,并邀請立法咨詢專家及農村供水領域工作學者對意見建議進行嚴格篩選,最終形成11條意見上報,為省人大常委會對農村供水立法提供廉江經驗。
通過廉江智慧人大工作平臺,廣泛發動全市四級人大代表積極參與省立法條例意見征詢工作,打造一批法治宣傳專欄,常態化開展普法宣傳,使立法宣傳遍布廉江市21個鎮(街)。通過文明實踐活動、“我為群眾辦實事”等代表參與的活動,廣泛收集代表和群眾關注的立法訴求和立法意見建議。
在梁屋地村小廣場向群眾普法宣傳。
在梁屋地村小廣場,群眾圍坐一起,聽著普法宣傳,提出立法建議,一條條“冒熱氣”的群眾意見建議被記錄,被歸納,被上報。結合“平安夜訪”工作,廉江利用“代表+網格”,組織代表利用“白天+夜晚”空閑時間走訪聯系選民,通過“相對固定+按需派駐”代表雙向履職活動為抓手,有效收集立法意見建議。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創新思路,越來越多的‘基層聲音’直通省人大常委會,廉江基層立法聯系點做到上接‘天線’、下接‘地氣’,向各級人大傳遞人民的真實聲音。”廉江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陳煒飛表示,將立法聯系點打造成為聯系群眾的橋梁、宣傳法治的陣地、立法工作的窗口,為推進新時代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彰顯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優勢擦亮價值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