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行業專家為徐聞良姜產業高質量發展把脈支招:

“小特產”如何躍向百億級“大產業”

2024-07-19 08:48 來源:湛江日報 作者:見習記者許翠燕 本報記者林宇云

_工人收獲徐聞良姜。記者張鋒鋒 實習生陳春霖 攝

徐聞良姜種植歷史悠久,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目前種植面積占全國的70%以上,產量占全國的90%以上,全產業鏈年總產值超過28億元。7月18日召開的市委工作會議提出,將徐聞良姜打造成百億級鄉村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良姜產業如何實現從十億級向百億級飛躍?會上,多位科研機構專家學者、業內人士圍繞“推動徐聞良姜產業高質量發展”展開頭腦風暴,從種質、種植、加工、品牌建設、營銷等全產業鏈為徐聞良姜把脈支招。

特色產業潛力有待釋放

良姜具有藥食同源屬性,既可烹飪調味,也可入藥驅寒活血暖胃,更可作為生物醫藥和日化產品原料,被醫藥界稱為“藥用黃金”。

近年來,我市深挖徐聞良姜特色優勢,推進產業化發展,已初步形成生產、加工、銷售、文旅等全鏈條發展格局。2019年獲批建設徐聞良姜產業園以來,徐聞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種苗基地,年產優質良姜種苗400多萬株,良姜種植面積增加到6萬畝,鮮姜年產量約為12.5萬噸,干姜年產量約為3.1萬噸,加工產能超過2萬噸。徐聞良姜價格也持續走高,從原先的15元/公斤漲到30元/公斤,最高價格達到50元/公斤。

徐聞良姜曾是與新會陳皮、化州橘紅齊名的“土特產”,2006年同時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在近二十年時間里,新會陳皮、化州橘紅不斷完善全產業鏈條,聚力提升種苗繁育、種采和精深加工技術,形成了加大研發投入、產業實現增值、利益反哺科研的良性循環,逐步成長為百億級大產業。然而,徐聞良姜長期受限于種植周期長、機械化程度低、生產成本高、加工技術落后等因素,產業發展的潛力還遠遠沒有釋放出來,仍處于“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局面。

牢牢把握種業核心

種業位于產業的最前端,抓住了種業,相當于把握了產業的核心與命脈。長期以來,農戶沿用塊莖留種的方式,一茬接一茬地種植,出現了良姜品種退化的現象。做大徐聞良姜產業,首要工作就是復壯、純化種質資源。

近年來,我市深化與中山大學、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加工所、華南農業大學等高校、科研單位合作,引進了牛姜種、黑鱗蜂窩姜種等發芽率高、產量高、防病蟲害能力強的優良良姜品種。加強本地良姜種質資源保護與提純復壯、規范品種育苗、馴化撫育等技術研究,積極開展良姜良種育繁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研究示范推廣,設立野生種質資源保護區,在徐聞大水橋農場建立良姜良種育繁中心。實施一批良姜良種育繁基地項目,建設提升4個規模化種苗育繁基地。

對于如何解決種業這一核心問題,華南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教授、鄉村振興服務站徐聞總站站長姜峰建議,要開展品種復壯、品系純化,品種鑒定、品質鑒定,優選出最佳種植品種,建立高標準的脫毒苗種業繁育基地,厚實產業基礎。此外,要制訂道地性標準,建立種植技術規范。建設“道地藥材良姜示范基地”“道地藥材良姜生產”;申報“全國優質高良姜道地藥材示范基地”;打造“高良姜藥用原料供應集散地”。

全鏈條發力破解難題

高良姜作為一個小眾品種,地域性強,終端需求基本穩定。近年來,土地租金持續上漲,農戶更愿意選擇種植期短的農作物,而良姜種植周期較長(3年方可采收),多年來,種植面積始終沒有突破10萬畝,產業發展空間受限。再加上,目前,良姜精深加工業尚處于市場探索階段。如何提高種植技術,培育產業鏈化的經營主體,構建完整產業鏈條,打造適銷對路的“爆款”?專家學者、業內人士圍繞強鏈補鏈伸鏈,構建完整良姜產業鏈條進行建言獻策。

在產業的上游種植端,姜峰建議,要重點研發健康種植專用肥料,解決土壤酸化問題;研發病蟲害綠色防控產品,重點解決根腐病、炭疽病、重茬障礙等三大難題。以“道地藥材”“健康食材”為目標,建立兩種標準,夯實種植規模。

做大良姜產業,必須有相當種植規模支撐。中國熱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陳佳瑛結合當前良姜產業發展現狀,建議整合現有閑置、撂荒等土地資源,擴大徐聞良姜種植面積,為產業發展蓄力。但她同時提醒,在加工業未得到充分發展的情況下,首要做好徐聞良姜道地產區保護,不建議盲目擴大種植面積。

在產業中游,要突破產品研發難關。目前市面上良姜產品供應較少,消費者對良姜了解不多,市場接受度不高,產區與銷區兩端對接有待進一步發力,亟需提升精細加工水平,研發適銷對路的爆款產品。

此前,徐聞縣借鑒徐聞菠蘿“12221”市場體系的成功經驗,積極探索“12221”體系在良姜產業中的應用,推動了銷區市場與徐聞產區的精準對接,實現了廣東豐硒良姜有限公司直接向“王守義十三香”品牌供貨。

為培育壯大經營主體,市農業農村局謀劃建設經營主體孵化區,推動龍頭企業與省內外中藥材(良姜)科研院所對接合作,鼓勵、扶持和引導一批從事良姜產業的新型經營主體申報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組建產業協會、產業聯盟和產銷集團等組織,形成資源集中、生產集群、營銷集約的格局。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教授趙俊仁表示,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天然保健品的青睞,未來良姜的藥用價值會更加受到廣泛的認可和應用,可以開發具有獨特風味保健功能飲品,借助湛江豐富的水果資源制作良姜調配產品、休閑零食等。她建議,要加強跨學科深度合作,研究解決相關科學技術難題。

構建完善產業大體系

當前,作為特色產業,徐聞良姜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體量有限。立足做精、做優良姜產業,姜峰進一步指出,要以“徐聞良姜”產業為牽引,構建“徐聞良姜”產業、“徐聞香辛料”產業、“徐聞味道”產業,形成相互依托、彼此促進的產業大體系。

“徐聞良姜”的產業體系以“徐聞良姜”為先鋒,以“徐聞老黃姜”“徐聞鮮仔姜”為兩翼,擴展“徐聞出好姜”的內涵,牢牢地把“徐聞姜產業”控制在湛江人手里。“徐聞味道”的產業體系則是以“徐聞良姜”為產業中心,以“徐聞紅蔥”“徐聞辣椒”“徐聞白瓜”為原料,打造香辛料產業、香辣食品產業及預制菜產業。

湛江做好“姜”這篇大文章具有很大空間。在徐聞良姜之外,廉江種植南姜,遂溪、吳川種植沙姜,可推動姜產業跨區域發展,形成產品互補。良姜、黃姜兩個產品作為去腥提香材料,歷來都是“出海產業”,遠銷中東、拉美及歐洲。姜峰建議,湛江將各種姜產業與預制菜產業結合,可以促進跨行業發展;根據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種植,可以實現跨區域產業聯動,促進縣域間平衡發展。

近日,徐聞良姜入選為首批“湛品”區域公用品牌。為充分發揮徐聞良姜品牌效應,徐聞縣委書記羅紅霞表示,將大力挖掘好徐聞良姜文化,推進地域文化融入品牌建設,提高市場的廣泛使用和認可力度,進一步打造“中國良姜之都”南藥特色品牌。

廣東豐硒良姜有限公司負責人黃亮舞介紹,在發展產業的同時,該公司不斷挖掘徐聞良姜文化內涵,成功舉辦了首屆徐聞良姜文化節,推動徐聞良姜傳統醫藥入列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在建設徐聞良姜文化展覽館,預計今年10月建成。未來將繼續探索發展“徐聞良姜+”新業態新模式。

編輯:王聞聞
值班主任:黃夢秋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廉江安鋪千畝蓮藕產業基地吸引眾多市民前來打卡游玩
  • 關愛中華白海豚  唱響新時代海洋牧歌
  • 走進徐聞鹽場 探秘“天空之鏡”
  • 第二屆粵東西北知識產權創新創業大賽在湛江舉行
  • 社區公益夏令營開幕
  • 行業專家為徐聞良姜產業高質量發展把脈支招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