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科技小院方寸地孕育人才“科技派” 把新質生產力論文寫在湛江大地上

2024-07-24 17:56 來源:湛江云媒 作者:記者林艷芳 通訊員湛組軒

黨建“強引領”,科技“高大上”,小院“接地氣”。

近年來,湛江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不斷探索創新“黨建+科技+人才”的基層黨建實踐模式,推動人才下沉、科技下鄉,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深入推進人才強市戰略,謀劃布局科技小院建設,在鄉村一線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當前湛江科技小院建設加力提速,涉及珍珠、對蝦、牡蠣以及火龍果、甘薯、菠蘿等農業各個領域。科技小院以方寸之地搭建起了“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的綜合服務大平臺,鋪展科技人才大展拳腳的廣闊天地,把新質生產力撒播在雷州半島廣袤的海上、田間,推動新時代“三農”高層次新型人才培養,強化鄉村智力服務,實現鄉村人才振興,真正在服務“百千萬工程”中解民生、治學問、育英才。

雷州海水珍珠科技小院南珠先鋒實踐團向貝農了解“海選2號”品系生長狀況。通訊員肖穎 攝

何為科技小院?

“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

盛夏浪卷,雷州市覃斗鎮流沙灣海域上,一籠籠吊養在新型珍珠養殖網箱裝備上的珍珠貝,隨波浪起伏搖晃。海風吹進海邊科技小院的實驗室里,來自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南珠先鋒”實踐團的研究生們一邊做實驗,一邊與珠農就珍珠培育問題進行交流。

通過“人才+科技”賦能,流沙珍珠迎來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盛長期。珍珠產業振興背后藏著一個國家級科技小院——廣東雷州海水珍珠科技小院。

什么是科技小院?一個農家小院、幾名研究生、一批科技農民、一些基本的科技培訓和科技服務設施、科技試驗田和技術示范方,就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科技小院。

科技小院,一頭連著高校,一頭連著田間,以研究生駐地研究為主,零距離、零門檻、零時差、零費用服務當地農民,將科學研究與生產實際相結合,推動農業前沿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直接惠及農民,推動鄉村振興。它既是農業實用人才培育的新模式,是農業技術應用與社會服務新模式,也是農業科技創新新模式。

廣東徐聞對蝦科技小院是湛江又一個國家級科技小院,由廣東海洋大學與省市縣三級科協共同建設,依托湛江市國興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組建。

在徐聞沿海,部分蝦農在養殖過程中缺乏科學指導,造成對蝦成活率不高等問題。該科技小院師生將技術要領制成手冊,分發給育蝦技術人員和當地蝦農,并開展育蝦科普和技術培訓,通過實際案例給蝦農講解水溫控制、飼料投喂等對蝦養殖技術的相關知識。

“傳統蝦苗在暴雨時容易出現蝦鰓腫脹而缺氧死亡。‘興海1號’能夠很好地適應極端天氣,生長也比較穩定。”廣東徐聞對蝦科技小院首席專家劉建勇介紹,科技小院創建南美白對蝦育種技術新體系,以分子育種技術代替傳統育種技術,加快育種進程。“興海1號”養殖成活率達68%,平均產量達到750千克/畝,相比于未引進前,產量提高了36%。

湛江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要負責同志表示,科技小院是國家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業人員技術培訓而推廣的一種融合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的工作模式。當前湛江大力推廣科技小院建設,并逐漸搭建起“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將更多人才、更多資源通過科技小院下沉到農村基層一線。

咋建科技小院?

推動實踐協同育人模式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2022年,教育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中國科協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建設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湛江2個科技小院名列其中,掀開了我市科技小院落地建設的序幕。

兩年來,湛江以科技小院強化組織引領,探索“黨建+科技”的新路徑,開展政策引導,整合各方資源,搭建實踐課堂,凝聚育人合力,將科技小院建設快速延伸到農業重點領域,一個科技小院就能培育一批人才、服務一方百姓、帶動一個產業、輻射一片區域,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成果。

廣東雷州海水珍珠科技小院正是我市起步最早的國家級科技小院之一,由廣東海洋大學和廣東尊鼎珍珠有限公司聯合共建,同時成立了聯合黨支部。

該聯合黨支部堅持黨建引領,強化思政教育,注重“產教融合”式技術人才培養,厚植研究生愛農情懷,開展海水珍珠貝品種改良、苗種規模化繁育、養殖技術與育珠模式創新等科技攻關與技術推廣,研究解決珍珠產業發展實踐中的實際問題,著力培養知農、愛農、興農的農業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在組織的推動下,該科技小院通過不斷攻關,推廣出馬氏珠母貝“海選1號”等新品種,結合研發的新型育珠技術與養殖模式,構建了優質珍珠生產技術。與對照群體比較,留核率和珍珠產量分別提高了31%和26%。科技小院在養殖基地的實踐操作與專業知識之間搭了一座橋,讓研究生將學校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同時幫助養殖戶增收致富。該科技小院成功入選2024年全國“科技小院典型工作案例”。

廣東徐聞對蝦科技小院搭建了對蝦科研創新平臺,建立了“產學研”相結合的現代水產種業科技創新體系,充分利用前沿育種技術和創新良種良法,培育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凡納濱對蝦“興海1號”國家級的新品種,大大提升了對蝦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了徐聞對蝦養殖種業的核心競爭力。

通過實施“產學研”合作,廣東徐聞對蝦科技小院讓研究生的科研動手能力得到提升,促進了水產動物育種人才培養,為研究生在科技小院完成畢業實驗,累計發表論文4篇,其中SCI收錄2篇,獲批專利2件。

“發展需要講求品質,品質來源于技術,技術來源于人才。”科技小院依托企業有關負責人說道,科技小院將產業實際難題變為專業研究課題,強化產教融合,實現多方協同育人,為產業“增鮮”,也為企業發展注入了“保鮮劑”。

鄉村振興,人才先行,科技賦能。建設兩年來,湛江科技小院為科技興農富農、“向海洋要食物”做出了顯著貢獻。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科技小院也被寄望成為新質生產力的“能量轉換站”,打通科研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書寫出科技興農富農的好文章。

科技小院及火龍果廠房。通訊員陳歡 攝

科技小院效果如何?

人才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科技小院以人才振興、產業振興為依托,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高質量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

廣東遂溪火龍果科技小院是范例之一。2023年8月,其獲得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批復設立,由廣東海洋大學,省市縣三級科協共建,依托廣東美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廣東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鐘賽意教授擔任首席專家,帶領多位教師,以“食品加工與安全”“農藝與種業”等專業研究生為參與主體,通過實踐育英才,讓研究生在參與企業科技產品研發,解決火龍果產業實際問題。

該科技小院位于遂溪縣火龍果現代農業產業園內,目前已建成了一批科研、教學、示范、培訓等設施,并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產教結合團隊。團隊以“小而美”的工匠精神,聚焦火龍果全植株高值化綜合利用,開發多樣化火龍果衍生產品,有效延長產業鏈,同時致力建設區域性特色果蔬加工工程技術中心,產教結合、產學研聯動,全力推動產業和人才振興。

在該科技小院展廳,火龍果益生菌發酵果汁、火龍果酸奶等產品亮相,無人機植保、LED補光促花反季節生產、農用酵素、火龍果套種等技術出奇制勝,刷新了人們對火龍果產業的認識,更實實在在提高了火龍果種植效率和效益。

除了讓更多擁有專業技術知識的專家、學生扎根鄉村,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科技小院還開設了培訓課堂,打造了一個農業技術和人才培訓交流基地,從“授人以魚”升級為“授人以漁”。自成立以來,該科技小院接待來自省市多家院校300多名大學生專業實踐,培訓了600多人次的高素質農民或農業經理人,發揮了作為技術和人才培訓中心的功能。

科技創新頂天立地,產學研用推陳出新。教書與育人、田間與課堂、理論與實踐、科研與推廣、創新與服務,在科技小院得以緊密結合。未來湛江還將繼續發揮科技小院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三位一體”的作用,不但針對傳統生產技術更新,還將與現代產業、現代企業對接,讓新質生產力遍地開花,讓科技小院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

科技小院建設方向?

加快推廣播撒科技火種

菠蘿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湛江市科學技術協會牽手廣東海洋大學,依托徐聞縣菠蘿的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正積極申報“徐聞菠蘿科技小院”,將以國家發展現代化新型農業為導向,依托現有農業種植基地、生產研發標準體系、農產品加工、倉儲、冷鏈物流、線上商場、直播間等,致力于一二三產融合,注重創新驅動和數字化賦能,構建科學、高效、順達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助力徐聞菠蘿產業高質量發展。

遂溪火山番薯火出圈,遠銷國外。立足甘薯產業基礎,高校、科協和企業牽手共建,甘薯科技小院也緊鑼密鼓申報中。

紅樹林科技小院、金鯧魚科技小院、海水稻科技小院、牡蠣科技小院、海藻科技小院……一個個獨具特色的科技小院加快申報步伐。

據介紹,湛江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強化人才賦能高質量發展,積極引導具有潛力的企業挖掘自身長板,聯合高校、合作社、農戶等多方主體,積極申報科技小院,共同開展科技創新、社會服務和人才培養。這也意味著,多學科交叉、多院校聯合、多主體融合,齊力推進鄉村振興,正在成為湛江科技小院助力“百千萬工程”的發展方向。

依托科技小院,湛江同步將黨組織建到了農業科學服務生產實踐的最前沿。

全市各科技小院研究生在駐村期間,聯合基層黨組織創新黨建形式,舉辦形式多樣的黨建活動,增強了基層黨組織作為“火車頭”的帶動效應,為實現鄉村振興匯聚精神力量。

如今,在黨支部引領下,一場場技術培訓、一次次支部共建讓科技小院的師生走進田間地頭、大海之上,激活黨建引領新質生產力引擎。

“科技小院是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打通高校、科研院校和企業人才交流通道’的重要抓手,下來要引導科技小院的學生們在基層實踐中,將理論學習、科研實踐和服務社會需求有機結合,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凝聚育人合力,才能進一步發揮好科技小院賦能和育人兩大作用。”湛江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道。

目前全市已建成科技小院4個,加快推進徐聞良姜、廉江黃雞、徐聞菠蘿、遂溪甘薯、麻章紅樹林等一批科技小院申報工作,累計推動14名高校院所導師專家、18名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長期派駐到基層農業生產一線,育好“三農”人才賦能縣域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湛江將結合人才工作提質年行動,在基層黨建方面進一步整合黨建聯建資源,讓科技小院的黨員們凝聚起來,發揮科技人才優勢,帶動更多農民,在湛江大地上“種”出更多科技成果來。

深深扎根于雷州半島大地的科技小院,正展現出蓬勃向上的生機與活力。以廣袤大地為紙張,以奮斗擔當為筆墨,科技小院的新質生產力論文仍在繼續書寫……

編輯:梁海飛
值班主任:莫松萌
值班編委:鄭時雨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金牛島加速新造萬畝紅樹林
  • 科技小院方寸地孕育人才“科技派”  把新質生產力論文寫在湛江大地上
  • 赤坎老街開展“廣畫湛染”非遺人才文化交流活動
  • 2024年廣東省中學生籃球錦標賽(初中組)完美落幕
  • 廣東醫科大學青春筑夢宣講團開展夏令營課堂
  • 寶鋼湛江鋼鐵零碳高等級薄鋼板工廠項目鋼結構首吊成功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