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額低、知名度低、銷售渠道單一……種種問題,成為制約廉江市河唇鎮新屋仔村發展的因素。今年暑期,“微光”公益支教團(廣東站)(下稱“廣東微光實踐隊”)作為廣外藝派出的百余支突擊隊之一,用新媒體運營和銷售技能,助力粵西花木種植第一村——新屋仔村的花木產業實現增收,以實際行動助力“百千萬工程”。
河唇鎮新屋仔村是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有著“粵西花木種植第一村”“黃晶果果苗基地”等稱號。“我們的樹苗是自家基地培育,能做到平臺價格最低,但成交額就是上不去……”新屋仔村花農黃科向實踐隊請教。暑期開始,廣東微光實踐隊開展入戶走訪調研,面向當地花木產品種植農戶,詳細了解營收情況、銷售方式、需求技能等,“我們發現花農大部分都是依賴線下的銷售方式,這就導致他們的單價是比較低的。他們有人想做零售直播帶貨,但缺乏相關技能知識,我們充分了解他們的需求,給予準確高效的幫助。”廣東微光實踐隊指導老師林泳淇說。
為此,實踐隊在新屋仔文化樓開辦“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媒人”技能培訓會,以文旅服務話語正音、農產品包裝設計、花木產品新媒體營銷等主題開展系列技能培訓課程和實訓,用專業知識和青春創意賦能花木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訓之余,實踐隊一行深入其果苗、三角梅培育基地參觀,現場實訓直播營銷、電商宣傳物料拍攝制作、普通話正音等,“我們在當地建的微信服務群也越來越多農戶加入,教會一位花農相關的技能操作,他就能幫助更多鄰居實現線上營銷,這就是‘授人以漁’。”林泳淇說。
目前,廣東微光實踐隊已經舉辦三場技能培訓會,并為五個種植園開通網店、認證直播權限、上架商品和產品宣傳短視頻,擴大銷路,實現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當天試播的十來分鐘,點贊量破萬,漲粉率是之前的好幾倍,大學生教的這個直播技能很有效果!”花農黃科感慨道。
據悉,作為與廉江市結對共建的高校隊伍,廣外藝聚焦廉江所需,在推動花木產品擴大銷路,破解花木物美價廉卻走不出去的痛點之余,實踐隊多次到雷州青年運河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研學活動,探尋雷州青年運河“為民、擔當、奮斗、廉潔”的精神。實踐隊以“行走的思政課”為紐帶,依托新媒體平臺,打造了“運河直播間”、推進“青年運河精神”線上文旅打卡活動、打造“帶得走”的旅游新體驗……這些多樣且有趣的新形式,正持續提升雷州青年運河精神的知曉度,“喚醒”當地的紅色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