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吳川推廣綜合種養模式,發展立體高效的生態農業,實現“一田雙收稻漁雙贏”

水稻+ 走出鄉村振興好“稻”路

2024-07-25 14:07 來源:湛江晚報 作者:文/圖記者林明聰

“水稻+禾蟲”“稻蝦共作”“稻鵝共作”……在吳川市吳陽鎮、淺水鎮、樟鋪鎮等地的農田里,一批敢為人先的新農人通過探索“水稻+”綜合種養新模式,唱響“一田雙收”致富曲,帶動鄉親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昨日,記者采訪了解到,“水稻+”綜合種養模式引起多方關注并將在湛江其它地區推廣。這一模式通過把水稻與高附加值經濟作物進行科學搭配,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稻漁雙贏”,引領綠色生態農業高質量發展。

從單一種植到復合產出  “水稻+”讓農民收入多元化

吳陽鎮投放150萬尾禾蟲幼體現場。

“水稻+禾蟲”  科學種養成本低收益高

在位于吳川市吳陽鎮的廣東東農實業有限公司農田里,“水稻+禾蟲”綠色生態種養模式已推行了近兩年?!拔覀冇?畝稻田作試點。效果不錯,水稻和禾蟲都收獲了幾輪。下一步我們準備擴大種植面積,投放更多禾蟲。”廣東東農實業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陳冠浩說。

“禾蟲是環境生態的指標生物。在養禾蟲的稻田中,不能投放和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和農藥。‘水稻+禾蟲’的復合種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綠色生態種植。”陽江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禾蟲人工繁育技術團隊首席專家陳興漢解釋,水稻腐爛的稻根和莖葉可為禾蟲提供營養,其根系和中空的莖可為禾蟲輸送氧氣;禾蟲以土壤微生物和有機碎屑為食,可減少水稻病害發生。稻田里養禾蟲并不復雜,投入的成本低,既能實現禾蟲增產,又能提高水稻的品質,是一個“低進高出”的水產養殖模式。

在吳川試驗田,禾蟲種苗成長為成蟲,只需要7個月,比以很多其它方式養成的耗時要短。試驗田選用的是優質絲苗米品種。種植、施肥、田間管理等過程由省水稻專家指導和監控,全程采用技術防控,嚴格按水稻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種植,從土壤、水源、藥物進行全方位監控。在多方精心呵護下,絲苗米飽滿均勻,晶瑩剔透,色澤光亮。

目前,吳川“水稻+禾蟲”模式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接下來將進一步推動產學研融合,拓展產業鏈,發展禾蟲深加工產業,使一方稻田從單一種植轉變為復合產出,助力農戶增收致富。

稻蝦共作。

“水稻+蝦”形成立體高效生產方式

“這是羅氏沼蝦,它體型較大、營養豐富、經濟價值高,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目前羅氏沼蝦的市場收購價是每斤35元至50元?!痹趨谴ㄊ袦\水鎮李上旺嶺村的“稻蝦共作”種養基地,“90后”新農人郭上春說。他一拽動田埂邊的網籠,水稻田里立即水花四濺,成人拇指般大小的羅氏沼蝦揚著大鉗子在網中亂竄。

“稻蝦共作”模式將普通稻田單一的種植模式提升為立體生態種養結合模式。郭上春說,在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稻蝦共作”新模式下,一年可養兩回蝦,種兩回稻谷?!暗疚r共作”實行“公司+農戶”模式,公司與農戶直接簽訂土地流轉及羅氏沼蝦養殖合作協議書,并提供優質蝦苗和無公害養殖技術以及稻田耕作管理方法,解決農戶農閑時期的就業問題,帶動農戶增產增收。

在吳川,像郭上春這樣在水稻田里做文章的農民還有不少,他們以“水稻+”為思考路徑,以產業鏈為依托,逐步探索形成了“一田多收”的、立體高效的生態農業生產方式,為鄉村振興添活力。

樟鋪鎮下村的中稻農業白鯊鵝孵化養殖基地。

“水稻+鵝”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贏

目光轉到吳川市樟鋪鎮東北部下村的水稻基地里,暢游的鵝群成為一道風景線。該村的中稻農業白鯊鵝孵化養殖基地面積約120畝,處于連片的稻田中。水稻收割后,農戶在這里可以大面積放養鵝群,形成“鵝稻共作”的新型種養模式。

“鵝能吃掉稻田的雜草和蟲子,其排泄物能為稻田提供天然有機的養料,代替傳統化肥?!睋麓宕甯刹筷悇賯ソ榻B,“鵝稻共作”稻田約1100畝,主要種植香粘米,每年兩造,年產值超300萬元。稻樁里的天然飼料,喂養出來的白鯊鵝肉質細嫩、口感鮮美、營養豐富。“鵝稻共作”的產品頗受消費者喜愛,大米供不應求,白鯊鵝也有固定的銷售渠道,不僅在省內銷售,也銷往廣西等地。

通過篩選優良品種、配套節肥節藥綠色生產技術來實現增收致富,不僅是對經濟效益的追求,更是對“綠水青山”的保護,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水稻+”形成良性農業生態循環

2023年農業農村部出臺《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優化種養結構布局,協調農業生產生態,推動科技創新引領,為保障糧食安全、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對此,吳川實踐走在前列。

新農人優化產業結構

近年來,多名新農人回歸家鄉吳川,在數字經濟新賽道發力、探索科技致富新路徑。推廣“水稻+”模式,巧妙結合了傳統水稻種植與水產養殖或畜禽養殖,實現了農田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經濟效益的顯著提升,提高了農田的綜合產出,促進了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吳川市農業人士李澤成點贊:“他們推動了農業向多元化、高效化方向發展,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穩糧增收糧漁共贏

“在‘水稻+’模式下,農民通過種植水稻和養殖魚蝦、禾蟲等,實現了雙重經濟收益;通過引入現代科技和管理理念,推動農業生產的生態化和高效化;提高了農產品的品質和附加值,實現了穩糧增收、糧漁共贏的目標?!眳谴\水鎮副鎮長柯洪說,這一種養新模式也帶動了周邊產業的發展,形成了良性農業生態循環。下一步吳川市農技專家還將繼續幫助農業大戶探索更多種養、輪養模式,助力發展生態農業。

未來,吳川將持續加強技術指導和政策扶持,穩步推進種業的提升和推廣“水稻+”綜合種養;堅持示范引領,鼓勵引導產業化聯合體和綜合種養主體打造“水稻+禾蟲”“稻蝦共作”等優質農產品品牌;積極推進新型種養技術的應用;培育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積極發展一批產、加、銷一體化的稻漁綜合種養經營主,加快形成水稻種植、水產養殖、三產融合的產業新格局。

一方稻田道出農業綠色循環發展的吳川故事,“水稻+”已成為吳川鄉村振興的加速度!

編輯:梁海飛
值班主任:莫松萌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金牛島加速新造萬畝紅樹林
  • 科技小院方寸地孕育人才“科技派”  把新質生產力論文寫在湛江大地上
  • 赤坎老街開展“廣畫湛染”非遺人才文化交流活動
  • 2024年廣東省中學生籃球錦標賽(初中組)完美落幕
  • 廣東醫科大學青春筑夢宣講團開展夏令營課堂
  • 寶鋼湛江鋼鐵零碳高等級薄鋼板工廠項目鋼結構首吊成功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