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疾控局、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了《中小學生超重肥胖公共衛生綜合防控技術導則》,創新性提出預防為主、早期干預和疾病預警的三級預防策略。
技術導則注重過程監督。一張《中小學生超重肥胖風險自測評估表》——每天是否吃全谷物、雜糧或雜豆,含糖飲料食用頻率是否低于每周1次……家長和學校將在專業機構指導下通過計算自測評估表總分,為針對性開展飲食、身體活動干預提供科學依據。
一份學生健康檔案反聵體檢結果——專業機構將指導學校結合健康體檢等工作,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及時向家長反聵體檢結果,指導家長關注并定期監測學生體重變化。
技術導則要求學生每天進行至少1小時中等以上強度的身體活動,且以戶外活動為主;每周至少進行3天增強肌肉和骨骼的運動;久坐45分鐘后應起身活動,每天視頻時間少于2小時,保持充足睡眠……
國家已將預防中小學生超重肥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進行政策研究和制度落實,推動學校由“成績優先”向“健康優先”回歸,旨在讓青少年既把學習搞得好好的,又把身體搞的棒棒的。
超重肥胖看似身體岀了問題,實則是孩子的生活觀念和行為習慣岀現問題,是長期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結果。綜觀超重肥胖的孩子,大都對體育鍛煉不夠重視,飲食習慣不夠科學,父母沒有加強對孩子生活習慣的引導和監督。
如何防止肥胖,健康的家庭飲食是關鍵。父母在做飯時要保證少脂肪、少油炸、少鹽,教育孩子少吃零食、少喝飲料,多吃各種豆類、新鮮果蔬、魚肉蛋奶,全谷物食品等。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到健康飲食,適量適度;營養均衡,形成習慣。
對肥胖超重的孩子要堅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要制定個性化和全方位的兒童少年健康管理計劃。對超重的“小胖墩”,要嚴格按技術導則,主動開展篩查建檔、評估預警和個體干預,明確干預重點,做好治療跟進。
解決青少年超重肥胖問題不僅是孩子個人的事,需要家長、學校、醫療機構形成合力,將工作重心轉到開展多渠道、形式多樣的健康促進活動中,提高兒童青少年及其家長的健康素養和自我保健意識,優化生活方式,織密全鏈條健康防護網,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健康快樂成長的環境,用強健的身體擁抱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