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搭伙”四天 創造歷史

2024-08-04 09:53 來源:新華社

8月2日,王欣瑜(左)/張之臻在頒獎儀式上合影。 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2日,初次征戰奧運的中國組合王欣瑜/張之臻在網球混雙決賽最后的“搶十”賽中,以8:10不敵捷克組合西尼亞科娃/馬哈奇,摘得銀牌。雖然與金牌失之交臂,但這枚獎牌已為中國網球創下歷史。

這是一支傳奇的隊伍。臨時“搭伙”,組隊四天,就為中國拿下第一枚網球混雙獎牌。更為傳奇的是,他們的混雙之路,走得滿是松弛和享受。

兩次對決 兩種心態

2日晚上的決賽,是張之臻在本屆奧運會上第二次與馬哈奇對陣。上一次,張之臻在男單首輪比賽中以2:6、6:4、2:6輸掉比賽。

那場比賽結束后,張之臻在混采區難掩失落。這個1米93的大男孩彎下腰,把自己的上半身撐在欄桿上,仿佛只是說話就要耗盡他的全身力氣。“我很抱歉,但我頭暈眼花、體力不支,只能發揮到這個樣子。我感覺特別對不起特地來看我比賽的中國球迷。”“下一屆奧運會我就31歲了,可能不會再有下一屆了。”

但也因為低著頭,張之臻頭發上,右側的一縷紅發和左側的一縷黃發越發顯眼,可記者問起時,他只搖了搖頭,嘆了口氣。“我都淘汰了,還是不說了吧。”

2日晚,再次站在馬哈奇的對面,站在王欣瑜身側的張之臻顯得更加輕松了。王欣瑜始終用微笑接納比賽里的一切,自己擊球贏下一分,是驕傲的笑;搭檔贏下一分,是開心的笑;自己失誤丟掉一分,是歉意的笑;搭檔失誤丟掉一分,是鼓勵的笑……在她的影響下,張之臻的氣場也變得更為柔和。

雖然捷克組合僅耗時23分鐘,就贏下第一盤,王欣瑜與張之臻一直樂呵呵地鼓勵彼此,并冷靜尋找機會,以7:5頑強扳回第二盤,將比賽拖入“搶十”。雖然與金牌失之交臂,但站上領獎臺,兩人笑著碰了碰銀牌。

決賽前,張之臻曾驕傲地跟記者介紹起他的發型。“這是我第一次嘗試挑染,紅色和黃色是中國國旗的顏色,我想用新的形象參加奧運,也想鼓勵自己為國爭光。雖然這縷頭發已經褪成粉紅色了,但我的心是紅色的。”他打趣地說。

電話“搖人” 意外之喜

時針撥回7月30日,一小時內,張之臻坐了三次“過山車”。

先是混雙對手退賽,張之臻以為自己自動晉級,竊喜之時被通知換了對手。準備上場前,他得知搭檔鄭欽文因兩天鏖戰6小時體力不支,混雙隊伍“原地解散”,于是他看起了回國機票。

而就在此刻,轉機突然出現。張之臻了解到,下一組排在替補席的混雙組合,世界排名約在160名。張之臻本周世界排名為41位,這也意味著,如果他能與任意中國女單選手組隊,中國組合的排名依然能夠排在替補組合之前,于是他趕緊打電話“搖人”。

彼時,遺憾結束女單和女雙比賽的王欣瑜也在看機票,但因為覺得貴,準備晚些時候再看是否會有打折機票。沒想到這一等,等到了張之臻的組隊請求。剛好手邊有球拍、球衣,于是王欣瑜穿著硬地鞋就走上了紅土賽場。

“你們無法想象我這一個小時之內經歷了什么。我既經歷了換對手,也經歷了換隊友。”張之臻在那場比賽后笑著說。

“一開始,我也覺得奧運已經結束了,但最后關頭,又得到一次機會重回賽場。對我來說,混雙的每場比賽都是意外的驚喜。”王欣瑜說。

臨時組隊的他們,沒有多少思想包袱,本想著走一步是一步。卻不曾想,他們走的每一步,都在創造中國網球新的歷史。而這塊銀牌,則讓張之臻對未來更多了一絲期待。“這塊銀牌是會有點遺憾,但我們會把遺憾留到下一屆,看看有沒有機會去彌補。”

取勝背后與之后

“為什么組隊不過四天,你們就能成為沖擊金牌的組合,秘訣是什么?”當記者把這個問題拋給二人時,他們都愣住了。

“我不知道秘訣是什么。連續三天,輸掉首盤,逆風翻盤,驚險‘搶十’,我不知道是怎么打過來的。”張之臻說,“我真的只是在關注每一分,就算到了(對方的)賽點,我們仍然相信,我們可以做到,我們可以拿下比賽,然后我們就做到了。”

“在‘搶十’局,什么都可能發生。我不知道秘訣到底是什么,我只知道,我們倆在一起的時候,就是能打得很好。”王欣瑜說。

這枚獎牌并非憑空而來。雖然二人是首次組隊,但他們此前都在雙打中有過不錯的表現。王欣瑜曾于2023年在羅蘭·加洛斯獲得法網女雙大滿貫冠軍;而今年2月,張之臻也在男子職業網球選手協會(ATP)巡回賽馬賽站中奪得男雙冠軍。

因此,盡管是臨時搭檔,但兩人憑借各自的經驗,快速經歷了從磨合到配合的過程。“欣瑜了解女選手,我了解男選手,我們就分享各自掌握的信息,快速了解對手。”張之臻說。

除了信息共享,他們的磁場也在相互促進,達到“1+1>2”的效果。

“我會把自己調整到一個比較放松的狀態,足夠的放松可以讓我更好地在場上思考。如果只想著輸贏,有時候很容易錯過一些關鍵的時刻。”王欣瑜說。而她的松弛,也幫張之臻找到更為冷靜的狀態。“有時候,我在球場上碰到狀況會有點著急,但看見欣瑜很冷靜地面對,能讓我平靜下來。”

在現場觀賽的中國體育代表團網球項目領隊白喜林認為,中國隊在混雙中取得意外之喜的背后是“變與不變”的哲學。盡管混雙賽場不斷出現隊友、對手、時間、天氣等各種變化,但因為中國網球人才的厚度與積淀,才有了“以不變應萬變”的可能。

此次奧運會,中國隊是女單項目中6個滿額出戰的軍團之一。這也是北京奧運會后,中國隊第一次有男性網球運動員憑借世界排名獲得奧運資格。

決賽后的發布會上,張之臻說看見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完全不理解網球規則,但仍然努力嘗試看他們的比賽。“這讓我很驚訝,因為如果我不懂一項運動的規則,我可能連十分鐘都不會看。”

“這塊銀牌的意義可能是激勵我們下一批、更多的人去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張之臻說,“也希望我們能有更多的成績帶給大家更多的影響,讓更多人了解網球。”

這枚開創歷史的銀牌,或許還應了兩句國內傳播很廣的話。第一句是“來都來了”——賽前一小時,臨時組隊,也別怯場,“來都來了”,那就上吧;第二句則是“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新華社巴黎8月2日電


編輯:林霖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雷州夏種,無人機播種忙
  • 陳夢衛冕乒乓球女單冠軍
  • 羽毛球——女雙 陳清晨/賈一凡奪得金牌
  • 湛江港外貿船舶單船吞吐量再創新高
  • 2024湛江高考學習達人分享會成功舉辦
  • 市八小學子成功晉級廣東省國防教育主題宣講比賽總決賽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