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湛江認真落實省委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緊密結合“百千萬工程”實施,扎實推進鄉村綠化工作,全市鄉村種植苗木超150萬株,超額完成年初計劃數近2倍。
“美麗庭院”建設是推進綠美鄉村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是鄉村振興的有效載體之一。當前,湛江堅持黨建引領,將“美麗庭院”建設與“百千萬工程”實施整體推進相融合,與綠美鄉村整體塑造相融合,與村容村貌、家風家教整體提升相融合,推動農村基層群眾參與基層共建共治共享,進一步美化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黨建引領,建設有為。湛江建立“黨員+農戶+志愿者”的“1+1+N”共建機制、“美麗庭院”典型戶“鼓勵”機制、積分管理激勵機制,將“美麗庭院”建設納入村規民約,開設《美好“院”景曬一曬》宣傳專欄,大力開展“我眼中的美麗庭院”隨手拍等群眾性活動,積極引導群眾廣泛參與。
湛江聚焦資源整合,通過推動科技進鄉村、鄉賢回農村、青年回農村,組建“美麗庭院”宣傳隊等356支志愿隊伍下沉鎮村,推動設計團隊、家政協會與村結對,因地制宜做好規劃指引,全面推進“美麗庭院”建設工作。
為高質量推動“美麗庭院”建設,湛江還在基層組建了“庭院美化師”等服務隊伍,開展“美麗庭院綠化技能”“家居整理培訓”“互學互鑒互促”觀摩等活動220場次,指導群眾打造“四美”庭院,培訓村民8921人次,不斷推進“美麗庭院”建設提檔升級,以“美麗庭院”建設促進鄉村綠美品質提升。
庭院深深如詩美,花徑芳翠入畫來。如今,農村庭院比美的文明新風正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農村居民的生活。“人人參與 家家建設 戶戶美麗”的良好局面正在湛江廣大農村形成。
赤坎區北橋街道福建村空中花園。陳澤輝 攝
赤坎區
“滿庭芳”激活“庭院經濟”
赤坎區將“美麗庭院”建設作為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將“美麗庭院”納入精品旅游線路整體規劃,積極謀劃赤坎區農文旅產業園、調順休閑農業研學基地、調順非遺文化館、大埠村古村落鄉村酒店(民宿)、古商埠歷史文化街區5個標志性點位,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赤坎區積極探索“組織引領帶動+黨員示范帶頭+志愿推動+群眾響應”模式,建立黨員干部“1+N”聯系包創機制,由黨員干部帶頭將自家庭院“扮靚”,同時包聯群眾戶,采取“幫帶”和“幫聯”的方式,指導農戶利用自有房屋和庭院發展特色民宿、家庭旅館、休閑農莊、農家樂、小型采摘園等,鼓勵村民因地制宜在自家庭院發展直播帶貨,讓閑置的資源通過發展“庭院經濟”激活鄉村生態游潛力。
赤坎區堅持把“美麗庭院”示范村建設與鄉村環境改善、居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推進調順街道調順村建設湛江市“美麗庭院”示范村,在村道、院墻中增添墻體彩繪,將扮靚墻面作為“美麗庭院”建設的點睛之筆,因地制宜地把農耕文化、美麗鄉村、鄉風民俗等主題“搬上”墻面。
霞山區友誼街道北月村黨員帶頭建設美麗庭院。賴銘思 攝
霞山區
機制帶動“一處美”到“全域美”
霞山區堅持科學謀劃、統籌聯動,創新“美麗庭院+”機制,在典型村創建任務中明確“綠美建設美麗庭院”指標,結合“四美”任務要求,制訂評價激勵辦法,通過以獎代補方式支持“美麗庭院”建設,建設“美麗庭院”220戶,以戶戶庭院美帶動“百千萬工程”出彩。
錨定百千萬,四季看變化。霞山區委常委會每月走進一個街道、行政村,現場督導、會議研判標志性點位“美麗庭院”建設,謀劃指導美景入戶入院,推動“一處美”到“全域美”。
霞山區領導帶動各街道黨工委書記、區直部門負責人以及“兩代表一委員”組成10個觀摩團,包街包村推動“美麗庭院”建設,組織現場觀摩、亮曬比拼、評估評價,運用“百千萬工程”三榜機制調度工作進度,落實黨員“五帶頭”機制,機關黨員、婦聯執委回鄉亮身份、作表率,將綠美建設納入村規民約、鄉村振興積分制,引導人人參與、家家爭先,以點帶面逐步形成一批有成效、有特色、可復制的“美麗庭院”樣板。
目前,霞山區已建設“嶼初小院”“潮汐小院”“傍晚小院”等一批“美麗庭院(民宿)”典型戶20戶,鄉村推窗見綠、開門見景成為新風尚。
麻章區湖光鎮塘北村退休干部利用閑置蠔殼打造庭院墻。陳盛榮 攝
麻章區
“美麗庭院”讓村容村貌美起來
麻章區以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為契機,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作用、引領帶動群眾廣泛參與,今年完成綠化植樹77154株。同時把“美麗庭院”創建與村容村貌提升相結合一體推進,已打造美麗庭院464戶,其中典型戶61戶,取得階段成效。
變廢為寶,以凈促美。各村黨組織以婦女兒童之家、家長學校、“美麗庭院”示范戶庭院等為召集點,邀請示范戶戶主分享收納整理、資源循環利用的經驗做法,助推環保理念深入人心。黨員帶頭就近就地利用閑置地塊、閑置輪胎、舊磚塊、竹子和蠔殼等材料,打造既實用又美觀的輪胎花盆、魚池、蠔殼墻等村莊特色“微景觀”,推動資源化利用,有效減少垃圾總量,實現“舊貌換新顏”、村莊“美”起來的目標。
舊房改造,以綠促美。麻章區動員各村黨組織積極開展農村舊房整治提升,黨員、鄉賢、婦聯執委、巾幗志愿者組建志愿隊,參與舊房墻繪,用文化元素、當地特色串聯構建人文記憶,提高庭院創建實效。同時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及閑置地、邊角地因地制宜栽花種菜,合理設計庭院布局,引導村民參與“有喜事來種樹”等認捐認種活動,減少了村內裸露泥土的流失及提升村容村貌。
坡頭區南三鎮老黨員蘇土比回村帶領家屬黃珍軒創建美麗庭院。南三鎮黨委供圖
坡頭區
優美庭院培樹善美家風
坡頭區構建“支部引領+黨員帶頭+婦聯發動+群眾參與”工作體系,推動黨群力量聚庭院、善美家風滿庭院、美麗事業進庭院,全區完成首批1240戶“美麗庭院”創建,創成區級以上“美麗庭院”典型戶46戶。
組團聯動,黨群力量聚庭院。坡頭區以“黨建+婦建”齊發力,依托支部“聯戶連心”,設置黨員責任崗49個、黨員先鋒崗59個,推動1000多名黨員干部響應“黨員回家 綠美萬家”行動號召,組建由“黨員+婦聯執委+志愿者”構成的“美麗庭院”導師團25個入戶指導花卉種植、庭院布置等200余次。
寓教于行,善美家風滿庭院。坡頭區深化“巾幗大宣講”等品牌建設,將庭院建設與“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緊密結合,開展家風教育講座、專題沙龍等活動共51場,3000余名婦女參與“庭院+家風”培育。黨員主動亮身份、當先鋒,帶動廣大村民群眾利用庭院內外邊角地、空閑地,打造“四小園”綠色生態小板塊 3919個。
共富創業,美麗事業進庭院。坡頭區打造“美麗庭院+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特色庭院,聯合泉井村凱達編制工藝品廠,舉辦“她創共富”藝術手工編織培訓5期,培訓婦女177人,推動周邊農村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
雷州市雷高鎮大群村王靜戶利用院落空間種植花卉。吳敏琦 攝
雷州市
黨員干部返鄉共建“四美”庭院
雷州市堅持黨建引領,把“美麗庭院”建設融入“綠美鄉村”謀劃部署,發動黨員干部返鄉共建,群策群力打造生態宜居美麗庭院。
健全協同機制,強化示范引領。雷州市依托黨組織和黨員“雙報到”,健全“機關+農村”協同共建“美麗庭院”機制,黨員干部主動下沉、村干部結對聯系,動員1985名雷州籍公職人員返鄉開展自建房美化綠化,發揮施工員、組織員作用。建立定期分析調度反饋機制,將村(社區)對黨員干部參與“美麗庭院”建設的評價作為年度考核重要參考,激勵黨員干部當好示范表率。
凝心聚力帶動,引領多方參與。雷州市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村“兩委”干部、黨員率先垂范,帶頭爭當“美麗庭院”典型戶,著力打造布局合理、環境整潔、風貌優美、家風文明的院落空間,形成示范帶動效應。黨員干部主動當好群眾建設“美麗庭院”宣傳員、引導員,積極發動近親屬和左鄰右舍按照“四美”要求建設庭院。
廉江市車板鎮大嶺村打造美麗庭院。張春麗 攝
廉江市
黨群聯動共繪鄉村宜居好風景
廉江市積極推行黨員聯系戶機制,發揮黨員“五帶頭”作用,示范帶動村民群眾參與鄉村綠化植樹29.8萬株,投身“美麗庭院”建設熱潮,探索“美麗庭院+”工作新模式,目前已建設“美麗庭院”5503戶、典型戶943戶。
“美麗庭院+生態宜居”扮靚綠美鄉村。廉江市探索“支部引領帶動+黨員示范帶頭”模式,黨員帶頭清理村莊周邊、房前屋后、坑塘溝渠等區域的垃圾、雜草,全面整治亂搭亂建現象,打造美麗宜居的鄉村環境。
“美麗庭院+特色產業”帶動經濟發展。河唇鎮河唇村探索“美麗庭院+魚頭湯產業”發展模式,組織農村黨員通過走訪檢查維護、現場觀摩學習等方式,不斷提升魚頭湯店鋪的庭院綠化和服務水平,帶動整街27家餐館同步參與“美麗庭院”建設,打造魚頭湯產業“金字招牌”。
“美麗庭院+家風傳承”弘揚中華美德。農村婦女黨員在“美麗庭院”建設中率先垂范,在庭院中種植花草樹木,物品擺放整齊,自發組織“美麗庭院+弘揚家風家教”故事分享活動,推動家風傳承、家庭教育與“美麗庭院”建設深度融合。
吳川市黃坡鎮林屋村林建云在家中打造美麗庭院。寧敏 攝
吳川市
串點成線打造“生態庭院”風景線
吳川市聚焦“美麗庭院”建設,以打造“生態美”為抓手,推進“人文美”“發展美”“鄉村美”,讓“生活美”成為常態,推動美麗庭院串點成線、連線成景、賦能經濟。
吳川市運用“黨建引領+美麗庭院”理念,發動干部進村入戶懸掛宣傳標語、橫幅、倡議書2100余份。推出“美麗庭院”微課堂系列課程15場次,引導黨員干部超1800人次線上觀看。依托霞街社區良好基礎,深挖狀元文化內核,將林召棠的家風家訓等融入“美麗庭院”建設,推動霞街社區率先打造“美麗庭院”標桿。
吳川市深化“生態美”實效,增添“發展美”光彩,將“美麗庭院”與發展庭院經濟相結合,精心選種荔枝、龍眼、蔬菜等經濟綠植用于庭院綠化,同時結合濱海城市定位,著力構建“美麗庭院—旅游發展—文化宣傳”產業鏈條,實現生態、經濟、社會多效益統一,賦能吳川全域旅游。
吳川市充分發揮霞街社區在吳陽鎮的中心支點作用,帶動周邊典型村打造特色示范片區,串聯14戶湛江市級“美麗庭院”典型戶,輻射吳陽鎮、黃坡鎮第一批600余家“美麗庭院”戶建設,將美麗庭院“串點成線、連線成景”。
遂溪縣洋青鎮克須村打造美麗庭院。鐘素紅 攝
遂溪縣
聚產業讓“美麗庭院”提顏增值
遂溪縣突出黨建引領深化綠富共贏發展模式,以“美麗庭院”建設為牽引,“點線面”三維發力延伸擴面,匯聚資源要素,激活鄉村富民產業。
以生態小板塊改造為點,“閑置地”變為“聚寶盆”。村級黨組織規劃建設綠美生態小板塊,將“美麗庭院”建設與人居環境整治緊密聯結、統籌推進,由鎮村干部及基層黨建網格員帶頭,積極發動鄉賢群眾捐資共建,盤活流轉村民樓房前后空地、邊角閑置荒地,打造精品菜園、邊角花園、袖珍果園,明確網格員定責管理,推動村集體與村民雙增收。如建新鎮車路頭以“書記帶班子、班子帶黨員、黨員帶群眾”的方式在水塘雞舍邊緣荒地種植荔枝、山竹、嘉寶果等經濟果樹20多畝,方寸地變為增收園。
以民俗手工坊為線,“主題庭院”催生“創業庭院”。遂溪縣立足本土民俗文化資源,探索“美麗庭院+傳統民俗”培育發展,發揮“共產黨員戶”“美麗庭院戶”示范帶頭作用,將當地民俗文化元素融入自家庭院設計,打造“醒獅”“游魚”等主題庭院,串珠成線,發展特色手工作坊、非遺作坊。如黃略鎮龍灣村打造傳統獅頭制作工坊,本村黨員戶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動員當地30多戶群眾參與,文創產品年營收13萬元。
徐聞縣角尾鄉放坡村圍繞庭院創建“阿sir咖啡廳”。馬駿飛 攝
徐聞縣
“美麗庭院”聚“美”生“金”
在角尾鄉,一方一寸皆景致。徐聞縣以“美麗庭院+美麗經濟”,實行“支部引領帶動+黨員示范帶頭+巾幗志愿推動+群眾響應參與”模式,各村各組成立黨員突擊隊、青年志愿服務隊、巾幗志愿服務隊等,齊心合力建好“美麗庭院”,打造民宿致富街。
徐聞縣角尾鄉圍繞民宿生態優勢,發動黨員、村民利用漁村廢棄的珊瑚、老船木、破漁網等物件點綴庭院角落,建成74家獨特美麗的民宿漁家庭院,打造聚“美”生“金”網紅打卡點,形成各具特色、各有風貌的民宿集群“大庭院”,增加帶動530名村民就業。
以“美麗庭院+和諧家風”,維護游客“小家”村民“大家”。徐聞縣依托優秀文化和家風資源,以“庭院美”促進“家風美”,引領婦女和家庭將家風家教融入美麗庭院。徐聞成立游客服務大廳,民宿作為“最小服務”單元,對游客做到“就近救急”。2023年共幫助游客處理難題6件。
以“小庭院”帶動“大治理”,角尾鄉放坡村以庭院為陣地,創建“阿sir咖啡廳”接訪工作室,推動“在家門口議事、議家門口的事”。同時,充分發揮“美麗庭院”黨員典型戶示范作用,以“美庭院”亮“好家風”,引導群眾、民宿主和游客參與“美麗庭院+鄉村治理”建設行動,讓“美麗小庭院”成為鄉村治理的“助推器”。
經開區東山街道北山村委北上村王開瑞在家中創建美麗庭院。經開區委組織部供圖
經開區
人才賦能“特色庭院”建設
今年以來,經開區緊緊圍繞“百千萬工程”實施,深化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以美麗庭院建設助力美麗鄉村建設。目前,已打造美麗庭院441戶、典型戶75戶。
組建專家隊伍,拓展“文旅+”。經開區從農業、旅游、住建、婦聯等職能部門選取業務骨干,召集建筑設計、園林設計等專業的人才,引導鼓勵農戶盤活院落資源,積極發展庭院農家樂、特色民宿等鄉村文旅項目,建成存亮灣等特色“美麗民宿”150多家,打造東山西坑村房車基地。
發掘本土人才,盤活“特色+”。經開區組建由藝術類大學生、園藝愛好者、繪畫能手等組成的“鄉村設計師”隊伍,在開展人居環境全面整治的基礎上,注重深挖宋皇村等鄉村歷史文化資源和地方民俗,通過彩繪把歷史故事、名畫展示于院墻,以“特色”庭院助力鄉村“大美”。
打造志愿者隊伍,提升“鄉味+”。經開區充分發揮“兩個作用”,組織美麗庭院典型戶戶主、美麗庭院黨員、巾幗志愿服務隊三支隊伍,指導群眾根據自身實際及東海島農作物,融入鄉土味,打造富有鄉味的“美麗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