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這種水果的維C含量是柑橘類的4倍!很多人可能第一次見
有一種水果,長得很特別:果實呈長橢圓形,果皮未成熟時是綠色,成熟后變成紫紅色或淡紫色;外形酷似香蕉,成熟后紫色的皮看起來也很像茄子。這種水果就是八月瓜。 作為南方山地疏林和丘陵灌叢中的小眾水果,很多北方朋友或許會覺得它很陌生。但這兩年,八月瓜已經走出深山,變成了網紅水果。 八月瓜被譽為 “野生水果之王”,它究竟有哪些獨特之處,為什么會有人說“吐籽吐到嘴酸”?今天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充滿魅力又神秘的水果。
八月瓜學名叫三葉木通,又名野香蕉、牛腰子果、八月炸、中華腎果等,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貴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山區。
為什么叫八月瓜呢?因為它的果實通常在農歷八月成熟,成熟時會自動裂開,露出里面誘人的果肉。俗話說“八月瓜,九月炸,十月摘來哄娃娃”,因此,八月瓜還有一個別名叫八月炸。 在水果的行列中,八月瓜是近幾年新興水果產業的重要代表之一,同時也是極具發展潛力的世界第三代水果之一。 世界第三代水果,是指那些分布在荒山林區、尚未被充分開發利用,仍處于野生狀態的山果,以及一些新近開發的優質特色水果,比如刺梨、沙棘、樹莓、酸棗和八月瓜等。 八月瓜屬于藥食同源的食物,果實、根莖等曬干后可以制作成中藥。 以往大多數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其藥用價值,對營養的研究比較少。從近幾年對八月瓜營養研究的文獻來看,八月瓜有這4個突出的營養價值: 八月瓜大多數來自野果,維生素C含量普遍較高。有研究發現,八月瓜每100g果肉的維生素C含量可達108mg,是柑橘類的3~4倍。
八月瓜的鈣含量比一般水果要高,每100g果肉47~242mg不等,這個含量可以與奶類、綠葉菜相媲美。 八月瓜蛋白質含量較低,但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吸收利用率高,這在植物界是少有的(豆類除外)。 八月瓜的粗纖維含量比較高,每100g含有6.7g,是蘋果、梨的3~5倍。
在云南,一些人還會用八月瓜的皮做菜來吃,比如八月瓜皮炒火腿、涼拌八月瓜、八月瓜片燉雞、八月瓜盅雞蛋等。 雖然八月瓜的營養整體上還不錯,但如果你想吃,必須要注意這幾點: 因為八月瓜大多在西南或南方地區種植,很多人想買可能需要通過網購。 一是在購買時,要留意郵寄時的成熟度。如果完全熟了再郵寄,收到時就容易變質,最好郵寄時是七八分熟。到家后即便沒熟也可以和香蕉放一起催熟。 二看包裝和運送時間。最好選擇每個果子有單獨的網保護,果子不易在運輸過程中成熟、開裂,也可減少果子相互擠壓導致損壞的風險。 八月瓜味道香甜綿密,缺點是籽太多,籽的比例約占果子的70%。
面對八月瓜果肉里的籽,通常有兩種解決辦法:一種是“囫圇吞籽”,另外一種則是“邊吃邊吐”。 因為果肉和籽粘在一起,如果要吐籽,需要用牙和舌頭聯合把肉和籽兒分離。這個比較費勁,一個沒吃完,就會吐到嘴累。所以,也可能有人告訴你,籽是可以吃的。 但是和西瓜籽、石榴籽不同,這兩種水果的籽是香的,嚼了吞咽也沒有太大負擔。但八月瓜的籽是苦的,沒法嚼碎了一起咽到肚子里。如果直接吞,因為籽兒有點硬,體驗不佳。 所以這種果子,不要給5歲下的孩子吃,以免有卡嗓子風險。 因為八月瓜在運輸時可能會成熟炸口,增加果肉被污染的風險,對于孕期的準媽媽,不建議吃八月瓜,以免對自己和寶寶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