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建筑產業園,設計高度148米的吳川建工大廈項目加緊推進。
修復后的吳陽鎮古水道上郭段,綠水盈盈,景色宜人;設計高度148米的吳川建工大廈項目加緊推進,預計2025年春節前完工;“村在綠中、綠在村中”的黃坡鎮鄭屋村讓人流連忘返;吳陽鎮白沙社區的“美麗庭院”綠意盎然、鳥語花香……
近日,由市“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聯合組織的“錨定百千萬 四季看變化”媒體群眾觀摩團走進吳川,探訪吳川“百千萬工程”的最新進展和標志性點位變化,捕捉和記錄吳川推進“百千萬工程”的新圖景、新成效。
今年以來,吳川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認真落實湛江市委“錨定百千萬 四季看變化”工作部署,加力推動縣域經濟穩步發展、城鄉面貌持續改善、社會治理亮點紛呈,推進“百千萬工程”取得扎實成效。在“錨定百千萬 四季看變化”標志性點位建設方面,吳川選定吳陽鎮為標志性點位,共謀劃項目12個,總投資1.74億元。同時,吳川以標志性點位建設為牽引,以典型鎮村培育為抓手,以縣域經濟、圩鎮建設、鄉村振興為重點,協同推進“點、線、面”,加力提速“百千萬工程”。下一步,吳川計劃以標志性點位帶動圩鎮蝶變,以產業集群化賦能縣域經濟,以強基塑形鑄魂促鄉村振興,推動“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黃坡鎮鄭屋村的農耕文化博覽室。
村美民歡“詩意棲居”
美麗鄉村鋪展新畫卷
綠樹成蔭,流水潺潺,一盆盆綠植、一簇簇鮮花裝飾著村民的房前屋后,“村在綠中、綠在村中”的怡人景象展現眼前……當日下午,觀摩團首站走進吳川黃坡鎮鄭屋村。鄭屋村因地制宜,利用空閑地塊建設小公園、小果園、小菜園和小花園,實現綠化美化,打造美麗宜居村莊,結合鄉村布局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將昔日“臭水塘”改建成蓮花塘成為生態觀光荷塘,并配套建有千米情侶路、九曲橋、三座涼亭。尤其是今年以來,鄭屋村以建設“百千萬工程”典型示范村為契機,以綠美鄉村建設工作為抓手,積極謀劃村莊發展,在村主入口、村主干道、河堤兩岸等節點進行風貌設計提升,在環村路兩旁種植鳳凰樹、白銀樹、酸枝子樹等,刷新了鄉村“顏值”。
“以前我們村沒有這么漂亮,現在規劃得很好,有小公園,有九曲橋,平常都有人打理的,晚上吃飽飯以后出來散散步,覺得很舒心。”70多歲的村民陳姨滿意地說。
鄭屋村農耕文化博覽室是該村展示和傳承農耕文化的重要場所,共收集物品134件,包括舊時的農耕用具和生活用品,有水車、犁、耙、蓑衣、手鋸、籮斗、暖壺、弓箭等。“農耕文化博覽室的建立,讓后人重溫過去的生活場景,增強對農耕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鄭屋村黨支部書記鄭日炎說。
鄭屋村小公園旁一處五顏六色的景觀引人注目,綠、橙、藍配色的“小帽子”搭上同色系的宣傳招牌,引得不少路人駐足打卡。這處小巧的景觀,其實是村里新建的垃圾收集點。據鄭日炎介紹,地埋式垃圾收集點是一款全新理念的景觀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統,與傳統垃圾桶顯眼而突兀的存在相比,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統具有美觀、無異味、容量大、轉運效率高等特點。
目前,地埋式垃圾收集示范點以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和創新技術,完美融入吳川鄉村的自然景觀之中,化身為一道既實用又美觀的風景線,悄然改變著村莊面貌與居民生活品質,成為吳川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的亮點之一。
綠樹紅花交相輝映,院內小徑干凈整潔,走進吳川吳陽鎮白沙社區一戶居民家中,眼前豁然開朗,一座精心打造的“美麗庭院”映入眼簾。觀摩團來到白沙社區,走訪的農家庭院都種著花花草草,一個個庭院干凈整潔、布局合理、美觀舒適,處處給人清新之感,溫馨之意。
今年以來,吳陽鎮白沙社區以打造“四美”(清潔美、布局美、綠化美、家風美)和“一興”(產業興)為目標,全力推進“美麗庭院”建設工作。該社區鼓勵居民根據自家實際情況,結合個人興趣愛好,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庭院,如利用水缸養睡蓮、瓦罐種綠蘿、豬食槽植銅錢草等,既節約了成本,又美化了環境。部分居民利用庭院空間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等產業,實現了庭院經濟與家庭增收的有機結合。目前,該社區第一階段共摸排出14戶初步符合“清潔美、布局美、綠化美、家風美”標準的“美麗庭院”,其中2戶作為典型戶向上級申報。通過“美麗庭院”建設活動的開展,居民逐漸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文明行為,亂扔垃圾、亂堆亂放等現象明顯減少,鄰里關系更加和諧融洽。
修復后的吳陽鎮古水道上郭段,景色宜人。
文旅融合“出新出彩”
展現古鎮歷史文化風韻
漫步在修復后的吳陽古水道上郭至中街段看到,這里水清岸綠,景色宜人,河道兩旁石堤護欄古樸堅實,景觀綠化樹點綴步道之間,小橋、流水、人家,古韻今風交織,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動的水墨畫中。
吳陽古水道是鑒江水系支流之一,是南粵古驛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古時吳陽文化交流和商業貿易的重要通道。吳陽古水道北起上郭社區,途經街道社區、霞街社區,至白沙社區匯入鑒江,全長約4公里,目前已修復完成。下一步將完善濱水服務設施,在兩岸建設游船碼頭、親水平臺等濱水服務設施,打造高品質濱水公共空間;對河道兩岸的綠化進行整體規劃,形成貫穿全線的濱水植物景觀;結合霞街狀元文化,打造具有吳陽特色的本土旅游路線;打造美麗夜景景觀,適當布置夜景照明設施,重點區段利用燈光藝術和智能科技等手段,策劃燈光舞臺劇,豐富文化內涵。
“吳陽鎮把古水道精心打造成‘一條美麗河道’,依托古水道串聯沿線歷史文化資源點,打造古水道濱水風情帶。”吳陽鎮黨委副書記肖觀帝說,建成后的吳陽古水道形成以“狀元故里”為中心,涵蓋周邊古建筑群和芷寮古商埠等特色文旅資源的旅游產業新格局。
吳陽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華詩詞之鄉、廣東省中心鎮,廣東省衛生鎮、狀元故里。吳川古有八景,吳陽獨占六景。鎮內文物古跡眾多,旅游資源豐富,有始建于南宋的極浦亭、讀書樓;元代的圣殿(學宮);明代的雙峰塔;清代的狀元府、狀元坊以及南城門、中山紀念堂等。
吳陽鎮美麗鄉鎮入口通道項目,目前也在加緊推進中,城樓工程二層已完工驗收,預計9月中旬完成主體建設。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約1000萬元,包括兩部分:一是迎賓大道環境提升項目,屬于吳陽鎮培育典型鎮建設工程項目(一期),全長1.3公里。二是由吳陽鄉賢自發組織捐資建設的城樓,作為吳陽歷史文化展覽長廊,城樓有4層,高25米、長58.6米、寬13米,建成后城樓周邊約有商鋪20間,助力村集體增收。
憑借坐擁18公里的海岸線和粵西獨一無二的狀元文化,吳陽鎮錨定創建文旅名鎮總目標,外塑“顏值”,內修“氣質”,打造“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狀元故里”文化品牌。尤其是2023年以來,吳陽鎮搶抓實施“百千萬工程”機遇,繼續積極實施“旅游旺鎮”發展戰略,依托“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品牌效應,整合狀元文化、盤活鄉村旅游資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已初步形成以“狀元故里”為中心點、涵蓋周邊古建筑群、古商埠的特色文化旅游帶,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助力鎮村高質量發展。
如今,吳陽鎮的狀元故里霞街社區、“銀灘耀彩古鎮新姿”精品線路、吳陽鎮鑒江供水大壩等,已成為周邊游客的打卡勝地,更有許多外地游客慕名前來領略狀元故里之風采,帶動了周邊的餐飲、住宿消費,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下一步,吳陽鎮將持續擦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這個金字招牌,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旅游資源,發揮歷史人文和生態資源優勢,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節點功能,錨定“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嶺南狀元文旅第一鎮”定位,努力把吳陽鎮打造成文旅融合發展的省級中心鎮。將持續聚焦“百千萬工程”,牢牢抓住打造文旅名鎮這一重要發力點,精雕細琢“繡出”古鎮新形象,讓美麗圩鎮建設成色更足,宜居宜業宜游水平不斷提升。
吳陽鎮白沙社區一戶居民家的美麗庭院。
“總部經濟”引擎點燃
推動形成建筑產業集聚效應
吳川市是“中國建筑裝飾之鄉”,建筑業是吳川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已形成成熟的產業規模和業態。
當日,觀摩團前往吳川建筑產業園,調研建筑業“總部經濟發展”和吳川建筑產業園建設情況。吳川建筑產業園規劃用地300畝,包括建工大廈占地20畝,建筑職業教育基地占地161.09畝,建筑材料交易市場占地119.35畝。其中建工大廈位于吳川市國道228線南邊,吳川市第三中學對面,總投資約4億元,資金由企業自籌解決。總建筑面積8.75萬平方米,地下2層、主樓地上33層、裙樓地上6層,最高建筑高度148米,打造粵西縣級第一高樓。吳川建工大廈建設由吳川市建協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投資,項目于2023年5月動工建設,大廈主體結構已封頂,預計2025年春節前完工。
目前,吳川市金九大酒店、希爾頓花園酒店確定進駐建工大廈,將集餐飲住宿服務于一體,配套服務建筑產業園。吳川龍頭建筑企業廣東龐大粵西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廣東吳川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已經簽約進駐。吳川市行政服務中心已確定搬遷至吳川建工大廈,助力企業在家門口就能辦成事。
“吳川建筑產業園建成后,將以吳川市工商聯、各駐外商會為紐帶,多渠道洽談,吸引全國各地建筑企業、建筑裝飾、設計咨詢、建筑施工、教育培訓、信息服務等上下游企業入駐,打造以設計、施工、研發、服務為核心,覆蓋建造全過程產業鏈的建筑產業集群,形成建筑產業集聚效應,打造建筑業新的增長極,推動建筑業態升級。”吳川市建協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吳川市現有施工資質企業50家,其中施工總承包一級企業5家,施工總承包二級企業21家,施工總承包三級企業21家,專業承包企業3家。吳川市建筑企業參建的工程包括深圳京基100、廣州塔、北京鳥巢、上海世博會展覽館、廣州東塔內部裝修等世界矚目的工程,曾獲建筑魯班獎、中國裝飾獎等榮譽100多項。
2023年,吳川市建筑業總產值289億元,增加值59.59億元,稅收6億元,從業人員20萬人。吳川市力爭到2026年底,形成65家以上建筑企業總部的產業集群,建筑業年產值100億元以上企業不少于2家,全市建筑業總產值達到416億元,建筑業增加值達到85.73億元,稅收8.56億元,建筑業從業人員超過25萬人。
在“百千萬工程”中,吳川市建筑企業充分發揮吳川建筑工匠的技術和工藝,積極投身到美麗圩鎮、美麗庭院建設,為吳川建設添磚加瓦。同時,吳川市積極支持建筑業企業建立培訓學校,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建筑人才隊伍和適應現代化生產方式的建筑工人隊伍,并不斷加大農村建筑工匠培訓力度,提高其技能水平和整體素質,促進建筑業農民工向技術工人轉型,建筑培訓學校力爭三年內辦學培養規模達到7000人。
作為湛江市建筑業發展的翹楚,為增強建筑行業凝聚力,吳川市委、市政府整合資源,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建筑業總部基地——吳川建工大廈,打造吳川建筑業總部經濟,形成建筑產業集聚效應,推動建筑業改革創新和壯大升級。
為進一步打造好建筑業“總部經濟”,吳川市委、市政府出臺《吳川市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等系列措施,成立吳川市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靶向精準服務,通過資源整合,擴大企業規模,推動資質升級,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培育形成一批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市場占有率高的企業,以適應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同時,吳川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持續加強落實并聯審批、聯合驗收,分階段辦理施工許可等便企措施,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優質服務。
吳陽鎮南粵古水道。
全盤謀劃 持續用勁
描繪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圖景
當前,吳川全力培育空港物流、全域旅游、優勢傳統、預制菜和戰略性新興“五大產業集群”,高規格高標準規劃空港經濟區物流產業,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建強“一園三基地”和空港經濟區,引進新質生產力、新興產業,同時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騰籠換鳥,打造建筑業總部經濟。吳川還通過打造粵西最具特色的濱海活力觀海長廊,培育建設“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打造高品質商貿功能區和城市地標群。
今年是實施“百千萬工程”的加力提速之年。吳川在“一年開局起步”基礎上,緊扣“三年初見成效、五年顯著變化、十年根本改變”目標任務,以新舉措新突破繪就“百千萬工程”新圖景。
夯實產業支撐,壯大縣域經濟。實施制造業“五大提升行動”,堅持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三管齊下”,推動空港經濟區、省級開發區、工業園加快擴容增效,全力培育空港物流、全域旅游、優勢傳統、預制菜和戰略性新興“五大產業集群”,加快市建工大廈竣工投入使用,實施建筑業回歸工程,培育建筑業總部經濟。堅持創新驅動、數字賦能,加快海豹信息科技、遠銘光伏原材料、同位素醫藥中心等一批高新項目建設。
優化發展布局,提升城鎮能級。高質量開發濱海新區、鑒江西岸,高標準建設高鐵新城、空港新城,打造高端商貿功能區。加快建設美麗圩鎮,提速推進吳陽、黃坡、塘?典型鎮建設,構建以塘?鎮為縣域副中心、吳陽鎮歷史文化、黃坡鎮產業集聚、長岐鎮高鐵商貿、覃巴鎮濱海旅游的“一中心四板塊”城鎮發展新格局。
激發內生動力,推進鄉村振興。統籌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聚焦海蜇、對蝦、黃牛、烤魚等特色產品,推進種植業、畜牧業、漁業和加工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加快“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培育建設,打造具有現代氣派、嶺南風格、吳川特色的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補齊民生短板,提速城鄉融合。高質量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促進城鄉充分就業。推進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深化縣域緊密醫共體建設,做好“一老一小”服務。動員社會力量,用好對口幫扶、組團幫扶、“雙百”行動,引導政策、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持續向“百千萬工程”傾斜集聚,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同時,吳川作為湛江連接粵港澳大灣區的“橋頭堡”、粵西地區唯一擁有“空鐵”樞紐的縣級市,將全力構建以大航空、大路網為主骨架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打造“空鐵時代”升級版。利用豐富的海洋資源優勢,加快發展壯大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市。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