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島海關關員對首批“批次檢驗”貨物進行查驗監管。通訊員劉文雄 攝
近日,在湛江海關所屬東海島海關報關大廳,中科(廣東)煉化有限公司生產的50萬噸出口航空煤油,從完成建批到首批4萬噸航空煤油電子底賬拆分、電子底賬驗核、報關單順利放行,僅僅用時30分鐘。這是湛江海關開展出口危險化學品及危險貨物包裝“批次檢驗”改革試點工作以來,首次以“批次檢驗”模式驗放出口危險化學品。
據湛江海關稽查處處長周俊介紹,“批次檢驗”模式是針對出口危險化學品及危險貨物包裝出臺的一種高效科學監管模式,產品經首次檢驗合格后,檢驗周期內后續申報的同一批次,即同一生產商、同一工藝、同一組分/成分、同一危險特性的危險化學品由海關實施單證驗證或單證分證審核,不再實施現場檢驗,實現企業即報、即驗、即放,有效解決企業貨物積壓等一系列問題,大幅度減少現場查檢頻次。
“這次改革試點大大緩解我們生產企業油罐周轉壓力,幫助我們在縮短備貨周期的同時,擴大產品出口。據估算,平均每批次出口貨物就可以減少3—4天檢驗時間,明顯降低船舶因等待檢驗而滯期的風險,每一天能夠節省滯期費用約30萬元。”中科(廣東)煉化有限公司經理李觀福介紹道。
湛江海關表示,將扎實推進出口危險化學品及危險貨物包裝“批次檢驗”改革試點工作,按照“安全第一、穩步推進”的原則,有序擴大試點范圍,做到“管得住、放得開、通得快”,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
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