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整潔雅致的村道,望著清澈的池塘中“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景色,感受著2千多株三角梅生命的怒放,觀賞著艷而不妖的“凌波仙子”荷花,感嘆那活了800多年的荔枝樹還充滿青春活力,欣賞著充滿本土特色的精美墻繪,呼吸著充滿高密度負離子的清新空氣,我不由得喜歡上調風鎮赤尾村,流連忘返。
赤尾村還有一個特色,擁有一個183畝的森林公園,里面植物種類繁多,不乏“倒吊筆”等珍貴樹種,同時這里也是中藥庫。經廣東海洋大學陳特博士考證,有110多種。該村百年以上的荔枝樹并不少見,且產量高,去年荔枝產量20萬斤。這里的荔枝甜而不上火,蘇東坡若到這兒,也許會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赤尾人”。
千樹送爽,千果解饞,千花可賞,這樣的環境誰不喜歡!雷州政協王一杰主任感嘆說:“我有好長時間沒來赤尾村了,赤尾變得靚麗了。如果赤尾村民同意的話,我退休后第一件事就是搬來這兒居住。”
赤尾村之所以能變得魅力四射,飽含著上級政府的關懷,凝聚著外出鄉賢及在村群眾的血汗。赤尾村委會蔡文招書記說:“2023年,赤尾村被評為省百千萬工程典型村,鎮和村委會以此為契機,大搞建設。但一開始,某些村民有抵觸情緒,為此,他們組織村干部與村民到廉江市良垌鎮中塘村等新農村建設先進村學習,結果村民觀念大轉。”有一片地,村民原先種速生林,聽說村里計劃把這兒建成旅游區,他讓出此地使用權,不要一分錢補償。為了把村莊打造成千年紅荔村,有村民無償獻出50畝地,來讓村種植荔枝。為了美化村莊,一位鄉賢捐了20萬元,種起杜鵑花墻,為該村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村還繼續建設房車營地,吸引更多游人,等等。
蔡文招書記說:“村空地有250處,管理異常困難,往往成為衛生死角。以前,我們使用過很多招,都無效。最后在鎮村兩級的通力合作下,這個棘手的問題才迎刃而解。”村里先是召開了每戶代表會議,提出了充分利用空地種植菠蘿等農作物的設想,村民可以自己種蔬菜瓜果。如果是自己沒能力種,那么村會統一安排人去種,收入除一部分付給土地出讓者外,其余的歸村集體。這種做法得到村民的支持,既解決了衛生問題,又增加村中收入。
赤尾村能夠每天保持整潔,原因之一是赤尾村保潔員的工資有保障,原因之二是除保潔員外,還有由鎮頒發證書、負責赤尾村雜務的網格長,還有自發成立的環境整治隊。不管住在村里,還是住在城里,每到初一、十五,他們都在村中打掃衛生。例如住在湛江的陳少媚,她每月到了這兩天,都會不顧路途遙遠和顛簸,趕回村中打掃。村民劉燕,每到這兩天,都會騎著電車,開著小喇叭喊:大家出來搞衛生呀。也正是以上原因,使進入該村的客人羨慕這里的村民,說他們每天都生活在公園中。
隨著經濟崛起,村中漂亮的樓房越來越多。當你走進這些庭院,你會發現他們的庭院簡直是一個小型花園,花兒斗艷,瓜果飄香,村民或躺在樹下的網床上哼著雷歌,或三五個人悠閑地坐在石凳上圍著茶幾品茗聊天。
憶往昔,村民感慨說:“你們剛才所走的路,以前雜草叢生,污水橫流,不小心還會踩上雞屎豬屎牛屎。村1995年才通電,1998年才通電話。紅土巷道一到下雨天就行走艱難,2012年村道才實現水泥硬底化,2013年才通自來水。”在2016年,該村被定為精準扶貧重點村,共有貧困戶151戶。而經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關懷幫助、村民的拼搏,2020年1月,赤尾村貧困戶全部脫貧。
赤尾村人奮起追夢。2014年,村被評定為湛江市生態文明村。2020年3月,赤尾自然村成為“湛江示范村”。
這些年,鎮村兩級為提高赤尾村收入不懈努力,引導鄉賢成立合作社,種植鳳梨1200多畝,為此提供了工作崗位100多個。在赤尾村內引進雷州牧原公司豬場項目和雷州壹號食品有限公司豬場項目,提供就業崗位50多個。2023年赤尾村委會集體經濟收入46.37萬元。
在離開赤尾村的路上,看到路旁有荔枝嶺、甘蔗林、菠蘿的海、香蕉方陣、芝麻方陣、木瓜方陣……我由眼前的這一切,看到調風人民的勤勞,看到龍眼樹上掛著一張張鈔票,金瓜園里躺著一個個金娃娃,看到菠蘿的海變成金海銀海,看到包括赤尾村在內的調風人民生活水平像芝麻開花——節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