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和志愿者正在院子內清理雜草。記者 殷翊展 攝
據報道,日前,湛江市文明創建辦宣教組全體人員出動,參與“12345”市民熱線電話接聽,回復市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文明創建,離不開群眾的支持和參與。湛江市文明創建辦此舉,正是走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由此及彼,筆者不禁想起《湛江日報》的一則消息:9月20日,霞山區解放街道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齊心協力清理干凈湛江科學館綜合樓背面的一塊荒地。原來這塊荒地廢棄多年,里面雜草叢生,對周邊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近期,市文明創建辦開展入戶問卷調查,聽取群眾急難愁盼和實際需求,幫助解決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痛點堵點問題。日前,李婆婆向市文明創建辦反映了這塊荒地存在的問題,希望有關部門盡快采取措施解決。在市文明創建辦的督導下,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將雜草和廢棄垃圾進行清理。
這次整治背街小巷,正是“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生動實踐。我們相信,湛江市文明創建辦參與“12345”市民熱線電話接聽回復這一舉措,必將推動相關單位協調解決好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文明創建之路也會越走越寬。
走好群眾路線,不妨以獎勵促監督。例如,有些地方為了嚴厲打擊非法張貼、噴涂、散發小廣告的行為,堅持實行舉報有獎制度——市民如果發現這類違法人員,可以以電話、微信等方式舉報,經核定屬實的,給予舉報人適當獎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結合轄區文明創建實際,參考外地做法,暢通舉報渠道,優化激勵措施,合力整治“臟亂差”,我市各地仍需精準發力。
走好群眾路線,需用好惠民成果引導群眾動手。創建文明城市,不僅是相關職能部門的事,不僅是志愿者的事,也是群眾的責任與擔當。因為,群眾才是文明創建的受益者。湛江科學館綜合樓背面荒地被平整完畢,88歲的住戶李婆婆就高興地說:“太好了,這個背街小巷終于被清理干凈了。”
由此可見,當前我市各地文明創建工作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已惠及群眾。以此為契機,宣傳好文明創建的惠民成果,引導群眾從做好“門前三包”開始,廣泛參與各種文明創建活動,做文明創建的推動者,共同助力我市各地文明創建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