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湛江堅決貫徹落實雙擁工作部署,緊密結合駐湛部隊需求,深入開展教育擁軍優待,千方百計解決軍人及其子女、家屬后顧之憂,為駐湛部隊以實際行動回答勝戰之問筑牢堅實后盾。(10月28日《湛江日報》)
在國家發展的宏偉藍圖中,教育擁軍如同一條堅實的紐帶,緊密連接著部隊與地方,對于推動國防建設和厚植家國情懷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10月28日,湛江日報以《國防教育厚植心田 教育擁軍溫暖兵心》為題,報道了南部戰區海軍與湛江市聯合開展教育擁軍成果經驗,文章所展示的三個場景,令人心生感動——
10月24日,十余位南海守島守礁戰士來到湛江南海學校,為該校首批“南海島礁班”授牌,“浪花白”與“紅領巾”溫暖相遇,守島守礁戰士分享“愛國愛島,樂守天涯”的故事;
10月24日下午,湛江市第二中學與南部戰區海軍某大隊在湛江市第二中學霞山校區舉行“國防教育班”簽約揭牌儀式,軍爸軍媽進課堂,為孩子們介紹了艦艇武器裝備,充分展現了軍人爸媽的風采;
10月25日,西沙部隊官兵走進湛江第一中學,向學校贈送國旗,“這是在西沙中建島升過的國旗,現將這面國旗贈送給湛江第一中學國旗護衛隊。希望你保護好這面國旗,我們將守護好祖國南大門”……
三個別開生面的教育擁軍場景,以其真摯的情感交流與深遠的教育意義,生動展現了軍地攜手共促國防教育的新風貌,為青少年兒童與部隊官兵搭建起了一座雙向奔赴、共同成長的精神橋梁。教育擁軍“湛江模式”的輪廓,亦隨之愈發清晰。
教育擁軍,是對軍人這一特殊群體的有力支持。軍人肩負著保家衛國的神圣使命,為國家的和平穩定默默奉獻。湛江深入開展教育擁軍優待,千方百計解決軍人及其子女、家屬后顧之憂,為駐湛部隊筑牢堅實后盾。無論是湛江南海學校探索軍地共建學校新模式,還是湛江市第二中學開展“軍爸軍媽進課堂”活動,看似只是關乎子女教育的小事,實則是對軍人付出的一種暖心回饋,讓他們能更加安心地投身國防事業,因為他們深知,后方有全社會給予的關懷與支持。
教育擁軍,也為整合資源創新開展國防教育注入了新動能。強軍以鑄魂為先,固國以教民為要。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是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的一個重要戰略問題。而開展全民國防教育,青少年兒童是重點群體之一。學校開展國防教育,普遍面臨教學力量單一、教育資源薄弱、授課形式簡單等難題。著眼整合軍地資源,確保聯教共育扎實推進,是南部戰區海軍與湛江市聯合開展教育擁軍的一大成果。為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和愛國情懷,湛江南海學校以南海島礁名稱為優秀班級命名;市二中“國防教育班”將深入挖掘海軍元素,開展互動性強的活動,如燈光信號展示、打旗語、系繩結等,不斷強化學生的國防意識;“天涯哨兵”進校園,將“在西沙中建島升過的國旗”贈送給湛江第一中學國旗護衛隊……一個個創新實踐,使得國防教育不再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深深地烙印在青少年兒童的心中,成為他們未來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指引。而其背后,是通過教育資源共享、教育力量共配、教育平臺共建、教育品牌共造等方式,軍地合力推動全民國防教育走深走實。
在教育擁軍的創新實踐中,湛江還有不少工作可圈可點。比如積極開展退役軍人全員適應性培訓、技能培訓、學歷提升,又比如把退役湛江艦打造成國防教育陣地中的“頂流”。一套“組合拳”打開了厚植愛國擁軍氛圍的全新局面,尊崇軍人、熱愛軍隊的良好風尚日益壯大,凝聚起全民愛國擁軍的磅礴力量。
愿更多情感真摯、過程美好的教育擁軍活動,猶如一顆顆種子,播撒在這片紅土地上,在未來開出更多的愛國強軍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