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師展示自己的作品。
3月30日,湛江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湛江市婦女聯合會聯合湛江市少年兒童圖書館、湛江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攜手海頭港社區家長學校,共同舉辦“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一簾春風話清明”主題活動。31名小朋友在家長和老師的陪伴下,通過看動畫、猜謎語、拔河和手工制作“青團”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加深對清明文化內涵的了解,感受傳統節日文化魅力。
認真制作“青團”。
文化課堂
清明之思藏深意
活動伊始,一段生動有趣的動畫片《清明之源》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從寒食節的傳說,到晉文公與介子推的故事,動畫用童趣的語言和優美的畫面,將清明的演變歷程娓娓道來。“原來清明節不只是緬懷先人,還有這么多故事!”湛江市第二十中學的林荻同學瞪大了眼睛說道。通過動畫,孩子們明白了清明節不僅是緬懷先人的肅穆日子,更是親近自然、感恩生命的節日。
“清明精神文化內核是什么?”老師通過互動提問,引導孩子們思考節日的深層意義。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學的梁靖怡同學舉起小手,響亮地回答:“是感恩祖先,感恩生命,感恩自然!”
隨后,老師從“敬祖、孝親、惜春”三個方面展開講
解,結合《孝經》和古詩詞,讓孩子們懂得過清明節不僅是踏青或緬懷先人,還應傳承中華孝道文化與接受生命教育的生動課堂。
發放《二十四節氣》繪本。
趣味活動
制“青團”參與習俗活動
“架子空中懸,繩子掛兩邊……”謎語一出,孩子們爭先恐后地搶答。“是秋千!”湛江市第十四小學的李坤昊同學脫口而出。在“清明之樂”環節,猜謎語、講習俗讓孩子們笑聲不斷。當老師提到“放風箏”時,孩子們齊聲背誦《村居》名句:“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傳統詩詞與節日習俗的碰撞,讓文化記憶悄然扎根童心。
看繪本了解更多有關清明的知識。
游戲現場。
“青團是什么顏色的?為什么是綠的?”在手工實踐環節,老師一邊示范,一邊講解青團與艾草的文化關聯。孩子們用黏土代替糯米粉,捏出一個個圓滾滾的“青團”。湛江市第十二小原點分校的蔡妤涵同學按著老師講解的步驟小心翼翼地制作著“青團”;湛江市第二十三中學的廖宇軒同學和湛江市第六中學的劉美淇同學認真地搓著一個又一個“青團”,速度比其他同學們都快。經開區第二小學的張博裕同學則創意十足,捏出了“火龍果餡青團”,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今天們我才知道,原來清明節的文化內涵這么豐富!”活動結束后,孩子們意猶未盡。從歷史傳說到習俗體驗,從精神內涵到手工制作,這場活動如同一縷春風,將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進童心,孩子們從中讀懂清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