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公安供圖
10月27日,一堂生動的安全教育輔導課在市八小舉行。互動環節,積極參與互動的同學們拿到了文創紀念品“警小豚”。(據10月28日《湛江日報》)
“‘警小豚’是誰?”
10月28日,社交平臺上,一只帶著湛江印記的暖萌IP引來了眾多網友“圍觀”,大家嘖嘖稱奇之余,又忍不住好奇:這只又萌又有“警味”的小家伙,到底是什么來頭?
“警小豚”,是湛江公安埋了很多“彩蛋”的原創IP——圓乎乎的頭部是白海豚的靈動造型,頭上頂著象征公安身份的警徽,戴著兼具科技感與守護感的智能耳罩,紅藍雙色塊勾勒出警燈意象,胸前“0759110”的警號既是湛江報警電話,更是刻在湛江人記憶里的安全密碼,肩上可隨警齡晉升的警銜藏著職業敬意,手腳的海洋紋鎧甲則深深烙印著海濱城市的特質。如今,就連“湛江公安”的視頻號,都換上了它的頭像,讓這只“警小豚”正式走進公眾視野。
湛江人對雷州灣的中華白海豚,總有份特殊感情——那是伴著海浪長大的“海洋精靈”,是漁民口中會帶來好運氣的“吉祥守護”。如今,以中華白海豚為設計靈感、戴著警徽的“警小豚”出道,一亮相就讓不少人覺得“親切得像身邊的熟人”。其實這只“警小豚”的走紅,不只是因為長得可愛,更因為它悄悄改寫了大家對警務形象的固有印象:原來警察的守護,也能像海風拂過海面那樣:溫柔又有力量。
過去提起警察,很多人會先想到制服的嚴肅、執法的莊重,這種“距離感”不是刻意為之,卻也客觀存在。就像小時候路過派出所,想靠近瞄瞄又有點怯生生。但“警小豚”不一樣,它自帶一種“地域親切感”——頭頂的警徽閃亮但不刺眼,胸前“0759110”的警號像家鄉的區號那樣親切,連肩上的警銜都設計成能“成長”的樣子。這哪里是一個冰冷的IP,更像一個會打招呼的“吉祥物”:它懂湛江的海,懂湛江人的生活,也懂大家對“安全”的期待。
有人擔心“可愛”會沖淡警察的嚴肅性,但在筆者看來,“可鹽可甜”的反差感正是“警小豚”最打動人的地方。這幾年網上流行的“可鹽可甜”,指可以很甜美可愛,也可以很酷帥霸氣。“警小豚”,同樣可以在“鹽(嚴)”與“甜”之間,實現“一秒切換”——它的“甜”,是軟萌的外形、親切的語態,是法治課堂上孩子們愛不釋手的文創,是打破警民隔閡的溫柔橋梁,讓大家愿意主動靠近、傾聽安全提示;它的“鹽”(嚴),是警徽承載的權威、警燈象征的使命,是換上特警裝備時的雷霆之勢、穿上交警制服后的疏導之責,不同警種的“變身”形象,把警務工作的專業性藏在了“萌”的外殼下。這就像裹著糖衣的良藥,甜味讓良藥不再難咽,而藥效才是最終的根本——“警小豚”用親切形象拉近距離,最終要傳遞的,仍是警察守護平安的堅定。
剛“出道”就收獲滿滿“流量”,“警小豚”可不能只停留在“萌出圈”的熱鬧里。要真正走進生活、發揮作用,才算不辜負這份期待。比如宣傳“一盔一帶”時,不用再貼滿嚴肅的標語,不如印上“警小豚”的貼紙——孩子看到會主動讓家長戴頭盔,把貼紙貼在頭盔上,家長看到也會覺得“這提醒不煩人”;反詐宣傳時,做一套“警小豚”的表情包,年輕人發朋友圈時順手用上,比講大道理管用多了。它不應該只是課堂上的小禮物,更該變成菜市場里的安全提示牌、社區公告欄里的溫馨提醒,甚至是湛江市民手機里的表情包。這會讓大家覺得,警察的守護不是遙遠的“職責”,而是每天都在身邊的“陪伴”。
“警小豚”不僅是一個新IP,更是湛江公安遞向市民的一份“雙向奔赴”的心意。從此,“平安湛江”的底色,又多了一抹溫柔而堅定的亮色。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