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2日電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中央新影北京科影發現紀實傳媒承制的科學紀錄片《丟失的睡眠》將于2025年11月12日在CCTV-9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丟失的睡眠》是一部深度探討睡眠問題的六集系列紀錄片,它將帶領觀眾踏上一場關于睡眠的科學探索之旅,直面現代人普遍面臨的睡眠健康危機。
該紀錄片創作團隊走訪了國內數十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大型綜合醫院、高校研究院等機構,采訪了睡眠醫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及臨床醫學領域內包括陸林、韓芳、黃志力、徐敏、葉京英、李世斌 朱露莎等四十余位頂尖專家,通過嚴謹的科學實驗、真實的患者案例和生動的影像呈現,構建了一幅關于睡眠科學的全景圖。

睡眠是人類健康的基石。關于睡眠,多是在夜晚進入酣睡時間,但是有的人白天會突然陷入昏睡,即使在熱鬧的脫口秀現場,大腦也會突然“斷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韓芳教授指出:“這類人群的睡眠周期異于常人——他們直接從清醒跳進了做夢階段。打亂了正常的睡眠序列,這是一種罕見的睡眠疾病。”

連續多天不睡覺,我們的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嚴重的睡眠不足不僅導致大腦決策、記憶等重要的認知功能受損,我們的身體同樣在發生著可怕的變化。實驗證明連續15天不睡覺,實驗大鼠就會因炎癥風暴死亡。對人類而言,熬夜4天可能引發致命免疫反應,死亡率高達 80%。
為什么咖啡能讓人清醒?答案在于大腦中存在的一種物質:腺苷。它如同大腦工作的“廢氣”,清醒越久累積越多越會有睡意。咖啡因的妙處在于它與腺苷結構相似,能暫時阻斷困倦信號。但專家提醒,咖啡只是延緩疲勞,玩一場“偽裝游戲”,該睡的覺終究要補回來。

2025年《中國睡眠健康調查報告》顯示,中國18歲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擾率為48.5%,這意味著近一半的成年人正在飽受失眠之苦,到底誰偷走了你的睡眠?
睡眠的頭號刺客是壓力。研究發現,持續的壓力會讓體內皮質醇水平升高30%,就像始終拉響的警報系統,讓身體無法進入休息狀態。北京師范大學秦紹正教授解釋:“白天的壓力若得不到釋放,皮質醇就會維持在高位,直接影響睡眠深度。”
復旦大學李世斌研究員描述:“當我們激活壓力相關的神經回路,覺醒神經元會同步興奮,長期壓力會持續激活這個‘開關’,導致入睡困難。”

而夜幕降臨,本該是褪黑素這位“睡眠信使”登場的時刻。然而現代人的夜生活卻讓這個精密的系統陷入混亂。中國科學院腦智卓越中心徐敏研究員指出:“褪黑素分泌主要受光線調控。不規律的作息和夜間光線暴露,會嚴重干擾其正常分泌。”數據顯示,70%的晚睡者都在玩手機,這無疑是在對大腦發送錯誤的“白天信號”。
當我們在夜色中沉入夢鄉,大腦會開啟一場精密的夜間工程:鞏固記憶、清理垃圾、修復損傷。這些靜默發生的奇跡,是生命賜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從大腦深處的神經機制到日常生活中的睡眠困擾,從夢境的神秘世界到呼吸暫停的致命風險,紀錄片《丟失的睡眠》將全方位揭示睡眠如何深刻影響我們的記憶、情緒乃至生命。
我們希望通過這部紀錄片,讓公眾認識到睡眠不是一個被動的休息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復雜的生理過程,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今夜,不妨放下手機,調暗燈光,給你的大腦一個安心入眠的信號。

《丟失的睡眠》紀錄片創作團隊曾創作過《手術兩百年》、《打開一顆心》、《大腦深處》、《腦海脈動》、《大開眼界》等,本次創作是在光影中紀錄真實案例、用趣味動畫解讀科學原理、設計實驗展示大腦內部奇觀、與科學家一起探索睡眠奧秘的又一部科學紀錄片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