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與貴生書院
????明萬歷十九年(1591),湯顯祖因上疏彈劾語犯神宗,被貶為廣東徐聞縣典史。在徐聞,湯顯祖“深感此地人輕生,不知禮儀”,便與同鄉知縣熊敏,共同創辦貴生書院。湯顯祖崇尚摯愛,提倡“貴生”,這是其戲劇之魂,更是其教育之旨。湯顯祖帶著他的“貴生”思想踏上徐聞大地,“立貴生書院講學,士氣頓移”,從此,徐聞形成賓興制度,以此教化鄉梓,開啟民智。
登云塔
????登云塔位于徐聞縣東方一路與民主路的交匯處,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徐聞知縣趙一鶴定基,天啟三年(1623年)知縣應世虞竣工落成。古人把登云塔喻為“文筆”,表達了徐聞人渴求廣出人才,青云直上的美好愿望。
????登云塔是“徐聞八景”之一,雅稱“雁塔嘲風”,也是徐聞古代最大的建筑物之一。
????徐聞之所以得此特別的地名,據說原因有二:“以其地迫海,濤聲震蕩,曰是安得其徐徐而聞乎” ?;此地為國之最南,離天子最遠,朝廷消息遲遲未到,謂之“徐聞”。
????隱約聽說過徐聞的貴生書院是一處頗有歷史的所在,但人的旅游心理往往是“貴遠鄙近”,故而一直沒有對此作了解。今日兩老閑來無事,遂驅車前往,意欲探訪。
????到了縣城,見導航上顯示城內有一條叫“貴生”的路——看來,這個書院一定是很有來頭和影響的。循路而去,貴生書院就在一處清靜的路旁。
????院落外面立一石碑,上書“徐聞縣文物保護單位貴生書院”。碑文介紹:“貴生書院是明代著名戲劇家湯顯祖于萬歷十九年謫任徐聞典史時捐建。”明朝萬歷年到現在,可是超過了400年呀!那個寫了《牡丹亭》、在戲曲史上與關漢卿、王實甫齊名、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的湯顯祖,居然和地處天之涯海之角的徐聞有著如此重要的聯系!看過碑文,才深深感覺自己的孤陋寡聞。?沿著石板鋪成的古道進了院子,幾棵榕樹枝繁葉茂,樹蔭滿地。
????院墻向壁有一口古井名為“夢泉”。此“夢”是不是與湯顯祖的四部傳奇劇作“臨川四夢”有著冥冥的關聯呢?
????正遐思,一抬頭,見綠瓦之下大門上方有一匾額,“貴生書院”四個黑體大字極其醒目。
????此時從院內走出一個身穿粉花衣服的小女孩,老謝又唆使人家給他拍照。那小女孩很聽話地望著鏡頭被拍了好幾張,她的家人見了還讓她和她弟弟一起乖乖被拍了。
貴生書院的院墻
????邁入大門,只見陽光之下的書院花木扶疏,樹影婆娑?;ú葜g零散擺放著幾個石狗。
????這是一間四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坐北向南的亭臺學館青檐紅墻,東西兩列學齋古香古色。學齋名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等,單從這些名字都已經可見湯顯祖捐建書院的良苦用心了。
????就在門口右側,有一間房子上面寫著“值房”,我正跟老謝說這肯定是值班室,一位中年女子接話:“我們這里都是按以前的情形起名字的?!惫烙嬎且娢覀冞@么饒有興致地東瞧西看,就主動跟我們搭話了。我猜她是這里的管理人員,于是問了很多關于書院的事,果然,她非常清楚,還詳盡地向我介紹了書院的歷史。我跟她站在樹蔭下聊了很多,臨了,她還送了兩本書院的簡介給我們。她說書院現在由她負責管理,但今天因為自己有事要提早關門,沒法讓我們仔細參觀,讓我們拿冊子回去慢慢看。在她的歉意之中,我們只好步出大院。
貴生書院院落
????登云塔也是縣城里有名的地方,自然要去。
????此時已是正午,我們只在塔周概覽一番。此塔建于明代天啟年間,為磚塔,八角形,七層,樓閣式。每層的八個角都掛著銅鈴,據說海風駘蕩之時會叮鈴作響,但今天麗日和風,無緣耳聞。
????貴生書院、登云塔這些老去的建筑,就像古典音樂一樣,跟我們隔著歲月和年華,但當我們與它相遇于某個瞬間,你似乎能感受歷史的紋理和沉默的時光。被風雨雕刻過的老建筑,默默見證了時移世異、滄海桑田,那一磚一瓦,一碑一坊,一樓一塔,一定都藏著曾經的溫度和無數的記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