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廣東省環境保護廳獲悉,《廣東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方案》)開始公示,其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省入海河流水質消除劣V類,嚴格控制圍填海和占用自然岸線的建設項目。《方案》中還多處提及湛江具體內容,包括將湛江雷州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晉級為兩個省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之一,重點建設湛江紅樹林國際重要濕地,推進湛江港、雷州灣重點海域環境綜合整治,以及開展湛江港等重點海域海洋環境容量研究。
《方案》中提出的治理目標是:全省近岸海域水質穩中趨好,2020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大于等于85%,入海河流消除劣V類的水體。到2020年底前,全省海水養殖面積控制在20萬公頃左右,全省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海洋生態紅線面積占管轄海域總面積比例不低于28.07%,全省重要濱海濕地面積不少于140.03平方公里,全省紅樹林面積不少于269.16平方公里。
《方案》提出,將實施重點海域污染物入??偭靠刂?。以環境容量為基礎,以改善水質為目的,全面推進重點海域排污總量控制。2018年,開展汕頭港、大亞灣、湛江港等重點海域海洋環境容量研究,推動地方海洋、環境保護、水利等部門共同協作,共同開展污染物入海總量控制試點,探索建立污染物入海監督檢查制度,使污染物入??偭靠刂浦贫扰c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總量控制制度合理銜接。2019年至2020 年,在全省重點河口、主要海灣逐步推廣建立污染物入??偭靠刂浦贫?。
《方案》提出,重點推動新建一批紅樹林濕地公園,加強全省海草床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重點在柘林灣、唐家灣、考洲洋、川山群島周邊海域、海陵島和流沙灣等海草場主要分布海域進行海草種植修復。依托國家優先支持政策,重點建設湛江紅樹林國際重要濕地和南澎列島國際重要濕地。加強海洋生物資源保護線水域的保護;在海洋生物資源保護線內不得新建入海排污口,已建的排污口應限期治理或搬遷。
《方案》還要求,在2020年前,新建2個海洋自然保護區(珠海竹洲—橫洲、臺山上川圍夾島),晉級2個省級海洋自然保護區(湛江雷州灣中華白海豚、東莞黃唇魚)、新建10個海洋特別保護區(惠來石碑山角、汕尾遮浪角、汕尾品清湖、惠州考洲洋、深圳大鵬灣、廣州南沙、珠海磨刀門、江門鎮海灣、陽江月亮灣、茂名虎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