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董(右)與導師在做實驗。
????在國際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在校大學生本來就不多,而能夠發表5篇的在校學生更是鳳毛麟角。近日,廣東醫科大學藥理學2016級研究生羅志董同學應邀在國際著名期刊《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上以第一作者發表了一篇綜述性評論文章,該文章全面總結和歸納了納米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s)在生物醫學領域如藥物傳輸、生物影像、光動力學治療等的最新應用與研究現狀。據悉,這是羅志董在國際期刊發表的第5篇論文。
????為科研衣帶漸寬終不悔
????記者了解到,《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作為醫藥科學、藥物學和合成藥物化學的權威期刊,也是藥理學和毒理學ESI收錄期刊。羅志董所撰寫的綜述性論文,受到審稿人和主編的高度評價,被評為Highlight文章,也是對課題組在該領域的認可。他雖為研二的學生,但目前在國際著名期刊《Inorg Chem》《Dalton Trans》和《Polymers》等發表了多篇SCI論文,其中作為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就有5篇。
????說起科研,羅志董坦承:“的確不容易,但我從中獲得不少樂趣,我自小就是一個好奇心十足的人,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總想知道個究竟,但通常詢問別人往往是得不到我想要的結果,這使我有一種自己去探究的想法。”“沉迷”于實驗一做就是十幾個小時的他,衣帶漸寬終不悔。“熬夜是常有的事,有時候實驗持續時間較長不能中途停,必須熬夜做完,但我并沒有因此懊惱,反而為取得想要的實驗結果而樂此不疲。”
????分享發表論文的心得
????談及發表科研論文的經驗,羅志董大方分享自己的一套心得:“老師的指導和同學的幫助很重要。我從一開始就要對該領域的研究現狀有一個清晰的了解,然后從中找出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創新點’進行研究,這個過程需要大量閱讀文獻資料。為了撰寫一篇綜述論文,往往需要閱讀300多篇英文文獻。”
????羅志董表示,對于剛剛開始進行科研不久的自己,真的需要在較長一段時間里付出很大的努力,對科研的執著堅持與熱情均不可缺。
????學校搭建的科研平臺也極大地激發了羅志董科研的求知欲。在本科階段,羅志董就萌生了走科研這條路的想法,并進入課題組將其付諸實踐。這個階段中,羅志董在與師兄師姐學習的同時,也在逐步積累著做研究的經驗。在后期的研究生學習中,他注重提高自己的搜索能力與使用各種數據庫的方法和技巧,充分地利用網絡資源解答自己心中的疑惑,而對于自己得不到答案的問題,他總是充滿好奇地探究到底。
????科研之路,路漫漫。羅志董已經有了明確的目標,他正朝著自己的學術理想全速前行,為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盡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