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廣發銀行信用卡中心“利用區塊鏈技術的信用卡委外催收應用實踐項目”榮獲2018年銀保監會信息科技風險管理課題研究二類成果獎。該項目創金融行業利用區塊鏈技術之先河,首創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銀行不良資產委外清收的全流程處理。此次獲獎也體現出行業對廣發銀行在科技研發能力和新技術探索精神的肯定。
挖掘區塊鏈應用潛力 廣發銀行信用卡響應號召開啟新征程
區塊鏈是隨著數字加密貨幣的日益普及而逐漸興起的一種全新的去中心化的基礎架構與分布式計算范式,自誕生之日起就受到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科技企業和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
為推動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發展,國務院在2016年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規劃》時更將區塊鏈列入國家信息化規劃,并將其定為戰略性前沿技術。廣發銀行積極響應號召,注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落地,力圖實現區塊鏈與銀行業務的精密結合。
經過前期技術研究與調研,廣發銀行選取信用卡不良資產委外清收業務作為應用場景,在行業內率先提出委外資產競價業務模式,借助區塊鏈智能合約功能部署公開、公正的競價規則,實現不良資產包“一鍵發布”、機構競價、智能合約自動撮合、傭金自動結算、機構身份管理等委外處理全生命過程。同時,針對當下的大數據安全與信息保護需求,廣發銀行借助于區塊鏈技術自身數據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特性,通過區塊鏈的加密算法與數據存儲技術,結合國密SSL網關,最大程度保證信息安全,為推進區塊鏈技術在銀行業的落地應用積累了大量寶貴的實踐經驗。
資產處理壓力日益顯著 區塊鏈促高效保安全
據今年3月份央行公布的支付體系運行數據,截至2018年末,全國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788.61億元,高額的逾期費用伴隨著龐大的資產清收壓力。
目前,各大銀行針對不良資產主要采用內部清收和委外清收兩種方式,而不論哪種形式,逾期用戶與清收方的關系總伴隨著很多不和諧。而另一方面,隨著近些年零售業務的飛速發展,以銀行業務系統為準的中心化信用卡清收業務管理模式逐漸體現出它的局限性,比如業務處理效率低、數據割裂、人力成本、存在監管盲區高等系列問題。
鑒于日均數百億規模的委外資產處理壓力,廣發銀行基于對區塊鏈技術的深入理解以及前沿技術積累的雄厚實力,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將區塊鏈技術分布式記賬、智能合約、數據加密和不可篡改等特性,與不良資產委外清收業務場景相結合,實現外包運營全流程監控以及外包機構考核體系自動化功能等創新管理,在減少人力成本的同時,處理不良資產清收業務更加高效、安全、也增加了委外機構對銀行的信任度。
近年來,我國銀行零售業務規模迅速增長,與此同時,業務發展背后的風險管理能力也對從業人員有著更高的要求,廣發銀行迎難而上,用“利用區塊鏈技術的信用卡委外催收應用實踐項目”交出一份完美答卷,可以說是在金融技術革新層面邁出了關鍵一步,對于行業風險管理與規范發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