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嶺南文化遇到貴州地區苗族手工蠟染技藝,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11月15日,一場別開生面的“越青粵彩”采風蠟染作品展在嶺南師范學院拉開帷幕,傳承嶺南文化,拓展創新文化內涵,助力湛江創文工作。
蠟染是貴州省丹寨縣、安順市、織金縣等地區苗族世代傳承的傳統技藝,而醒獅、粵曲則是嶺南文化的元素符號之一。醒獅、粵劇《昭君出塞》……當這些老廣熟悉嶺南文化元素與蠟染融合成一個個作品展示在觀眾面前時,這些嶺南文化元素有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神采。
這些蠟染作品出自嶺南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師生們之手,他們奇思妙想地把手工蠟染與嶺南文化元素融合起來,在遠赴貴州丹寨進行為期十二天的設計采風過程中,認真學習點蠟、畫蠟再到浸染、晾曬等一套完整而復雜的工序。回來后,他們產生了一個想法,就是將所學到的蠟染技術與嶺南文化相結合,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純手工制作出“獨一無二”的蠟染嶺南文化產品。
“蠟染與現代嶺南文化的相結合,是把蠟染‘染’入到嶺南生活中的一種‘彩’。希望通過多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讓他們在學習少數民族非遺技術的同時,傳承嶺南文化,用不同的材料來表現嶺南文化,深入挖掘嶺南文化,把家鄉文化做大做強,進一步拓展創新。”嶺南師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服飾專業主任沈晶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