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擴容提質持續推進,雷州西湖水庫遠眺。通訊員 周靖典 攝
8月21日,中共雷州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召開。會議回顧總結雷州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下半年及今后一個時期工作,并圍繞今后三年如何爬坡越坎,打好打贏“五大會戰”,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方面的工作,動員全市上下團結一致、解放思想、真抓實干,全面推動雷州振興發展。
雷州市委書記張仁建作了工作報告,市委副書記、市長黃廉東就經濟工作作專題部署。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雷州市委關于團結一致解放思想真抓實干跨越“四道坎”打贏“五大會戰”的實施意見》。
通讀全文,干貨滿滿,振奮人心,面對“四道坎”,如何爬坡越坎;迎接新的發展機遇,又怎樣打好打贏這“五大會戰”?雷州,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大干部群眾正滿懷豪情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重整行裝再出發,奮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關鍵詞:“四道坎”
眾志成城跨越“四道坎”
據了解,雷州市委通過前段時間的“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活動,認為當前雷州經濟社會發展存在不少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是“四道坎”。
第一道坎:工業落后。工業是該市經濟發展的最大短板。2019年,全市第二產業增加值33.37億元,在三產中占比僅為10.3%(三大產業占比為40.0:10.3:49.7);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9.29億元,僅占湛江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1.28%;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僅有76家,不到湛江市規上工業企業的十分之一。近10年來,全市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企業30家,但建成的項目僅18個。由于工業落后,導致經濟發展落后、財政收入低、就業不充分、公職人員薪酬待遇差、人才流失嚴重等一系列問題。
第二道坎:城市建設和管理落后。新城區建設緩慢,城市承載能力不強,現城區人口已高達50萬人,但城市建成區面積僅為28平方公里。舊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多,需完成雨污分流建設130多公里,現僅完成48公里;需完成內街背巷改造1288條237公里,現僅完成改造36條8.15公里。城區商業設施、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布局不合理,過于集中在舊城區,新建城區缺少學校、商業、公園、娛樂場所等配套設施。
第三道坎:鄉村發展滯后。基層黨組織戰斗力不強。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頭雁”作用發揮不充分,村(社區)“兩委”干部學歷水平較低、能力不強,“不會干”問題比較突出。鄉村振興工作合力還沒形成,村民主體意識淡薄,參與積極性還沒調動起來,“政府在做,群眾在看”的局面仍未得到改觀。全市2247個村民小組,通過村民自籌資金建設新農村的僅有1574個。農業大而不強。全市耕地面積213萬畝,人均耕地面積1.15畝,是全省人均耕地0.5畝的2.3倍。全市耕地平均每畝每年純收入為500元,僅是珠三角地區8000元的6.25%。
第四道坎:干事創業激情不足。干部作風存在突出短板,部分服務單位還存在“衙門”作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部分領導干部“官氣”重,習慣于當“甩手掌柜”,對工作情況一問三不知。特別是在重點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上,干部隊伍不作為、慢作為問題更加明顯。2015年以來,全市114個重點項目,完成率僅為36.84%,到目前為止還有36個項目尚未開工建設。
明差距,才能明方向、擔使命。既要看到雷州的差距,更要看到雷州的潛力和希望。當前,雷州正處于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決不能再錯失機遇,決不能只躺在前人的功勞簿上講故事。面對前進的路,必須堅定舍我其誰的信念和勇當尖兵的決心,保持爬坡越坎的壓力感、奮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創業的責任感,團結一致、解放思想、真抓實干,全力推動雷州突出重圍、化繭成蝶、重塑輝煌。
雷州英利青桐洋——生態宜居風情獨特。 通訊員 楊碧云 攝
關鍵詞:“五大會戰”
勇往直前打贏“五大會戰”
要跨越“四道坎”,實現雷州振興發展,必須咬定目標不動搖,既謀長遠又重在當前,從現在開始,用3年左右的時間,強力推進“五大會戰”,推動雷州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強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與招商引資大會戰,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實施工業園區建設與招商引資大會戰,是破解雷州工業落后問題、推動雷州振興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把“工業立市、工業強市”擺在最迫切、最優先的位置來考慮,大力促進產業園區擴能增效,推進與海南相向而行。
依托粵西水資源配置工程以及高鐵、高速公路、港口,規劃建設雷州經濟開發區(含A、B、C三個園區,共17.22萬畝、115平方公里)。A園區,主要位于沈塘鎮,占地面積1.72萬畝,承接東海島鋼鐵、石化等上下游配套產業,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B園區,主要位于白沙鎮、客路鎮,占地面積13.39萬畝,規劃與海南相向而行,打造各種專業園區、倉儲物流基地,建設雷州半島鐵路貨運物流樞紐中心。C園區,主要位于烏石鎮,即雷州市臨港工業園,占地面積2.11萬畝,打造西海岸重要臨港產業基地和對接海南的重要能源供應基地。
主要是抓好以下五項工作:
●穩妥推進征地拆遷。今年年底前,要完成A園區5096畝和B園區5000畝征地任務。明年和后年每年至少要完成1萬畝征地任務。同時,今年要完成生態公墓征地工作,2021年上半年完成一期建設。
●扎實做好用地組件報批。今年9月中旬,完成雷州經濟開發區A園區1800畝用地規模調整和用地組件報批。今年年底前落實起步區1800畝用地指標。
●有序推進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在今年年底前,完成A園區起步區通路、通電、通水和土地平整,實現“三通一平”。積極推動A、B、C園區基礎設施規劃、勘察、設計等前期工作,在完善路網的同時建設排水、通訊工程,實現“五通一平”。根據入園企業需求情況,由運營商制定供氣、供熱規劃,保障入園企業生產需要,實現“七通一平”。
●強化招商引資與企業服務。成立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組建專業招商隊伍,研究出臺招商優惠政策,三年內招商引資并動工建設的項目不少于95個,其中今年不少于5個、明年不少于30個、后年不少于60個。今年年底前,要完成雷州經濟開發區71項行政審批事項授權工作,全面提升審批效能。建立企業“服務專員”工作機制,當好企業的“店小二”,提供“保姆式”服務。出臺項目審批流程標準實施方案,簡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
●加快推進雷州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加強統籌協調,確保今年11月初完成雷州經濟開發區申報和規劃編制工作,爭取今年年底獲得省政府批復。同時,爭取將雷州經濟開發區納入“湛江國家綜合保稅區”、廣東自貿區擴區范圍,享受相關政策。今年9月底前實現工業園區管委會實質性運轉。今年8月底前完成企業服務中心選址工作,11月完成規劃設計和招投標,確保2021年1月動工建設、10月底前交付使用。堅持國際化、便利化和生態化設計理念,高標準編制雷州經濟開發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預留教育、醫療、商業、公交等配套設施,建設充滿現代化氣息的省級經濟開發區。
——強力推進城市擴容提質大會戰,加快提升雷州城市發展能級。實施城市擴容提質大會戰,是破解雷州城市承載力不強問題、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途徑,必須加快推動“北進、東聯、西拓、南優”。
北進:加快推進雷州經濟開發區A園區、高鐵新城建設,打造產城融合、濱海風貌新城區,促進城市建設用地擴容和經濟發展提速。
東聯:主要做好與湛江主城區的交通聯通。
西拓:以雷州經濟開發區B園區開發建設為帶動,整合周邊土地資源,建設專業園區和物流貨運樞紐。
南優:通過老舊小區改造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升城市景觀,激發古城新動力。
主要是抓好以下八項工作:加快城市擴容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老舊小區和內街背巷改造;加快碧道建設及黑臭水體整治;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和革命遺址保護;大力實施城區暢通工程;加快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全面推進創文創衛;調整優化中心城區教育、醫療、文體設施布局。
——強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加快構建縱橫交錯交通網絡。實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是破解雷州交通落后問題、實現振興發展的先決條件。必須積極對接湛江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統籌推進公路、鐵路和港口建設,全力打造縱通橫達的立體交通格局,為雷州新一輪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主要是抓好以下五項工作:加快“三縱三橫”高速公路建設;加快國、省道建設;加快推進鐵路建設;加快推進港口建設;加快創建“四好農村路示范縣”。
——強力推進基層治理及鄉村振興大會戰,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實施基層治理及鄉村振興大會戰,是破解雷州“三農”問題、推動雷州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路徑。我們必須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推動鄉村振興發展,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主要是抓好以下六項工作:加強村級基層組織建設;加快村級組織監督管理改革;大力推進強鎮簡政放權改革;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鄉村產業發展;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及“四沿”公路整治;加快創建美麗鄉村和精品線路打造。
——強力推進干部作風與營商環境提升大會戰,加快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投資發展環境。實施干部作風與營商環境提升大會戰,是破解雷州干部作風問題、提升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我們必須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堅決迅速的行動、扎實有力的舉措,推動干部作風大改進,營商環境大提升。
主要是抓好以下五項工作:開展“轉作風提效率優服務”百日攻堅行動;加快實施人才工程;加快投資項目及行政審批改革;調整優化相關機構;傳播雷州好聲音,提升雷州美譽度。
雷州英利青桐洋——生態宜居風情獨特。 通訊員 楊碧云 攝
“跨坎會戰”大家談——
干勁十足繪藍圖
《報告》進一步明確了雷州發展思路和工作舉措,引發與會人員熱議,大家紛紛談感想、表決心,為推動雷州振興發展建言謀策。
為打好打贏“五大會戰” 提供強力紀律保障
雷州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 陳春曉
重整行裝再出發!面對歷年來困擾、制約雷州振興發展的問題,我們敢于揭短亮丑!這次提出雷州要跨越“四道坎”,我們必須緊緊圍繞“五大會戰”的戰略目標,找到破解雷州難題的新理念、新舉措。
“轉作風優服務提效能”百日攻堅戰是“五大會戰”中的一場重要戰役,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系統性。市紀委監委結合實際,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五大工作重點”及相應的“十項重要工作措施”。全體紀檢監察干部正在以積極備戰、奮發有為的狀態,以壯士斷腕、破釜沉舟的氣概,堅決打好市委部署的“轉作風優服務提效能”百日攻堅戰役。同時,切實做好各項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為全市打贏“五大會戰”提供強有力的紀律保障。
優化企業發展“軟環境”
雷州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 林華甫
報告提出雷州要奮力跨越“四道坎”,堅決打好打贏“五大會戰”,為雷州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我們將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事業心,切實擔負起維護社會穩定、服務經濟發展的職責和重任,積極為雷州經濟社會發展和穩定大局保駕護航。始終對違法犯罪行為保持嚴打高壓態勢,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禁毒、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道路交通秩序綜合整治等專項行動。全面推動警務服務提質增效,完善警企聯動機制,服務保障經濟發展。著力抓好干部作風建設,打造勇于擔當、執行力強的公安隊伍,努力創建平安雷州。
落實優惠政策 提升服務效能
雷州市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 呂紅紅
報告站位高、立意遠、措施實,藍圖描繪振奮人心。工業園區管委會將強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大會戰。一是理清發展思路,完善發展規劃。在總體發展定位上,高標準編制雷州經濟開發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為引進企業科學筑“巢”。二是落實優惠政策,提升服務效能。工業園區通過創新服務體制機制,為招商引資提供快、優、好的引“鳳”服務。三是同心同向發力,創新驅動引擎。提高項目招引和建設的實效性,招引更多規模大、效益好、環境友好的項目落戶園區平臺。
學深悟透 真抓實干
雷州市科工貿和信息化局局長 周虎
要實施跨越“四道坎”,打贏“五大會戰”的目標,必須真抓實干,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一是嚴格落實雷州經濟開發區申報工作。二是提高招商引資水平。三是提供高效、務實、親企的全方位服務。建立服務企業領導小組,制定服務方案,深入企業,溝通聯系互動,協助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促進轄區經濟發展。
打贏會戰首陣,交出滿意答卷
雷州市沈塘鎮黨委書記梁保慶
這次規劃建設雷州經濟開發區(含A、B、C三個園區),其中A園區主要位于沈塘鎮,承接東海島鋼鐵、石化等上下游配套產業。作為“五大會戰”的首戰場,沈塘鎮責無旁貸,將加快推進雷州經濟開發區A區路網內征地清表工作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打贏“五大會戰”的首陣,向雷州市委市政府交出滿意答卷。
對標任務,平穩跨坎,會戰功成
雷州市白沙鎮黨委書記林豪育
兩個突出的亮點:一是亮丑。敢于直面現實,亮出雷州滯后的家丑。二是亮劍。劍指四道坎,推進五大會戰。結合自身實際,白沙鎮將在擴容提質和園區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全鎮上下團結一致,解放思想,真抓實干,投身到垮坎會戰中。一是橫到邊,縱到底,動員全鎮干部群眾積極參與五大會戰;二是摸清擴容提質和園區用地底細,統籌謀劃,對標任務,平穩跨坎,會戰功成。
湛江日報觀察
雷州:爬坡越坎砥礪前行
龍飛騰
8月21日,在雷州人民和社會各界的熱切矚目中,中共雷州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勝利召開。這次全會,是雷州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重整行裝再出發,為奮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而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意義非凡!
全會的主要任務是:回顧總結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下半年及今后一個時期工作,動員全市上下團結一致、解放思想、真抓實干,全面推動雷州振興發展。
會上,雷州市委書記張仁建反復強調一個判斷:重塑雷州輝煌,必須爬坡越坎!這是雷州市委通過前段時間“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活動,對當前雷州經濟社會發展存在問題短板的科學判斷,這是雷州市委基于廣東、湛江發展大局,客觀研判雷州發展階段、機遇態勢作出的精準判斷。推進雷州下半年及今后一個時期工作,用三年時間打好打贏“工業園區建設與招商引資、城市擴容提質、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基層治理及鄉村振興、干部作風與營商環境提升”五大會戰,都要從這個判斷出發。這一判斷,堪稱“平地一聲雷”!
昔日雷州,何其輝煌。雷州城是雷州半島最早的古城,早在戰國時期,楚子熊惲就“開石城”,建楚豁樓以表其界,至今2300多年歷史。自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朝在嶺南設郡置縣,雷州城就長期作為歷代縣、郡、州、軍、路、府的治所,是古時雷州半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被譽為“嶺南名郡”、“天南重地”。新中國成立后,雷州發展依然可圈可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雷州是廣東省的工業大縣、農業強縣——糖廠、獸藥廠、制藥廠、機械廠、水泥廠全國聞名;糧食、甘蔗、水產(珍珠)、畜牧、水果、蠶桑、北運菜、林業等八大基地遠近馳名。
合上回憶,面對現實。今天的雷州,雖然也取得了一定進步,但“輝煌”二字早已沒入歷史云煙。近幾年,在與周邊兄弟縣(市)的比較中,“老大哥”落后了,甚至差距被越拉越大。更令人嘆息的是,雷州越來越追不上時代發展步伐、越來越跟不上產業轉型節奏。曾經豪情萬丈的前浪,難道就眼睜睜地等著被拍到沙灘上?
城市發展如登山,一步一重天。山下有坎、半山見坡、山頂為峰。要登峰造極,躋身一流城市之列,就必須爬過高質量發展的坡。而爬坡之前,大多數城市困頓于山腳之下,或深陷入坎中,或徘徊于坎前。不越坎而過,何談重塑輝煌,何談鳳凰涅槃,何談“山登絕頂我為峰”?
重整行裝再出發,橫亙在雷州面前的,有四道坎。
第一道坎:工業落后。工業是雷州經濟發展的最大短板。2019年,雷州第二產業增加值33.37億元,在三產中的占比僅為10.3%(三大產業占比為40.0:10.3:49.7);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9.29億元,僅占湛江規上工業增加值的1.28%;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僅有76家,還不到湛江規上工業企業的十分之一。近10年來,雷州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企業30家,但建成的項目僅18個。由于工業落后,導致經濟發展落后、財政收入低、就業不充分、公職人員薪酬待遇差、人才流失嚴重等一系列問題。一個惡性循環,成了纏在雷州前進腳步上的桎梏。有心向前,奈何舉步維艱。
第二道坎:城市建設和管理落后。新城區建設緩慢,城市承載能力不強,現雷州城區人口已高達50萬人,但城市建成區面積僅為28平方公里。舊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多,雨污分流建設、內街背巷改仍任重道遠。另一方面,新、舊城區資源布局都不合理、城市管理難言滿意。安居才能樂業,住得不舒心,人才不肯來,來了也留不住。人心浮動、總想調動,工作往南、回家向北,方向都不一致,就更不用說“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了。
第三道坎:鄉村發展滯后。基層黨組織戰斗力不強。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頭雁”作用發揮不充分,村(社區)“兩委”干部學歷水平較低、能力不強,“不會干”問題比較突出。鄉村振興工作合力還沒形成,村民主體意識淡薄,“政府在做,群眾在看”。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車頭引擎老化、動力不足,火車自然就跑不快。而失去了快跑的慣性,車卡容易產生“惰性”,當“全靠車頭帶”變成一種依賴,火車就更顯“疲態”。
第四道坎:干事創業激情不足。干部作風存在突出短板,個別服務單位還存在“衙門”作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個別領導干部“官氣”重,習慣于當“甩手掌柜”,對工作情況一問三不知;一些干部職工服務精神欠缺,吃拿卡要,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激情不足、精神不振,最終只會“行路打倒褪”。
這一個個態勢、一個個困難,是雷州爬坡越坎中必須面對的現實,卻不是我們消極泄氣、躲避推諉的理由。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進入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機遇始終與雷州同行。我們要放眼長遠看當前,跳出湛江看雷州。雷州處于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北部灣經濟區三大國家戰略的交匯處,在廣東“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中不可或缺,是湛江推動實施“一通道、一示范、一港區”的重要引擎——雷州振興發展,正迎來千載難逢的重要機遇。
機遇即風口,站在風口迎風起舞,就能借勢而飛、順勢而為。機遇是有窗口期的,稍縱即逝,抓住了是良機,錯失了,就是慢人一步的危機。只有正視問題、正視危機,爬坡越坎、舉一反三,才能真正化危為機,于山窮水盡處覓得柳暗花明一線生機。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越坎提速,必經歷陣痛。重整行裝再出發,我們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戰略定力,不因“成績不顯”甚至遭到某些非議就走回頭路、下坡路。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歡在此歇腳。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為休息時間長了,腿就會“發懶”,再上“十八盤”就更困難。爬坡過坎無坦途,只有咬緊牙關、砥礪前行,才能把落后的差距一點一點追上。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發展落后了不可怕,可怕的是躺在功勞簿上緬懷昔日榮光麻醉自己,可怕的是一葉障目坐在井里以為天就那么大了,可怕的是自欺欺人連面對真相正視問題的勇氣都沒有。
爬坡越坎,平地一聲雷!時已立秋,但這一聲雷,卻昭示著雷州振興發展的“驚蟄”來臨。雷州人,醒醒!春雷響,萬物長,時機已至待耕耘。雷州人,醒醒!雷州生氣恃風雷,萬眾一心越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