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肩負著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好基礎的重任。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欣喜發現,湛江過去5年的發展令人振奮、鼓舞人心。這5年來,湛江緊緊圍繞“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總目標總任務,開拓創新、奮力前行,各項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
今起,湛江日報推出《數讀“十三五” 湛江新跨越》專欄,通過解讀大數據,從一張張“成績單”中找出量的變化、質的飛躍,全面展示我市各項事業“十三五”期間的舉措成效。敬請關注。
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常減壓裝置。 記者 張鋒鋒 攝
2020年,我們身處歷史的交匯點。
這一年,我們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
這一年,我們攜手逆行、戰“疫”波瀾壯闊;
這一年,我們迎來了“十三五”圓滿收官,又站在了新征程的起跑線上。
此刻,面對時代之問,湛江給出了一張什么樣的答卷?
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峰。
五年來,湛江砥礪前行,只爭朝夕,以高標準、大手筆在雷州半島這片熱土上奮力書寫臨港產業、濱海旅游、特色優勢農業、軍民融合“四篇文章”,勇擔“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與海南相向而行”的時代使命,為發展之卷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現如今:大工業發展蹄疾步穩、四海游客紛至沓來、蔬果海鮮香飄海外、軍民融合風帆正舉……湛江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跑出加速度,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加快“一示范”建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灣畔海濱,奮發昂揚。
處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戰略交匯區的湛江,被中央賦予“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和“與海南相向而行”的重大使命,被省委、省政府寄予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厚望。
特別是,為抓好汕頭、湛江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以點帶面帶動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高質量發展,讓東西兩個翅膀強勁舞動,促進“一核一帶一區”新格局高水平落地落實,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專門工作方案,工作力度前所未有。
自2018年12月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列入首批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后,湛江以臨港工業為龍頭的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動能如虎添翼。
當前,湛江正在高水平建設國家海洋經濟示范區,將湛江打造成為創新臨港重化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試驗基地、展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的重要窗口、推動廣東沿海經濟帶協同發展的關鍵支撐。
以“一示范”為引領,湛江大力做好“四篇文章”、推進“四大抓手”、實施“五大產業發展計劃”,依托大項目、大園區,點上集聚、串珠成鏈,持續壯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打造一批高水平產業集群,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五年來,“看好湛江、投資湛江,凝心聚力、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一日勁似一日。
臨港產業馬蹄疾
短短五年時間,南海之濱的古老海島——東海島就崛起了一座現代化鋼城、一座燈火璀璨的石化新城。
這不是什么神話,而是湛江人民攜手同心、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發展之路。
依托深水良港資源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優勢,五年來,我市加快打造世界級綠色環保高端沿海臨港重化產業基地,4個投資超100億美元的重大臨港產業在湛江大地落地生根。
尤其是湛江大工業“主戰場”東海島上“巨人”林立,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和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生產建設如期推進。
目前,寶鋼湛江鋼鐵一、二高爐系統挑戰“極致產能、極致效率、極致成本”,生產經營、綠色環保、智慧制造等不斷取得新突破,三高爐系統項目如火如荼建設將于明年投產。當前積極開展低碳冶金項目可行性研究,向著追求實現1800萬噸生產規模邁進。
中科煉化自6月16日投產、9月30日煉油化工裝置投產打通全流程以來,油輪“巨無霸”頻頻靠泊,成品油通過四通八達的管線流向全國各地,并裝船外運出口。11月實現了投產后首月盈利。
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首批裝置2020年5月開始打樁建設,現已進入土建階段,首個裝置預計于2022年投入營運。
隨著4個投資分別超百億美元項目陸續投產達產增效,湛江正發展成為華南地區現代化臨港重大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集聚基地。
而“巨人”之間攜手發展,顯現出強勁的“磁吸效應”,其各自拉動上下游產業經濟鏈能量更為值得期待。
近年來,產業園區擴能增效成果明顯提升,“一縣(市、區)一主園區、一園區一主導產業”格局初現,每年新增一個省級園區,全市省級園區(集聚地)面積增長35%、數量全省第一,實現縣域省級產業園全覆蓋。
四方游客游濱海
海岸線綿延千里,大小島嶼星羅棋布,港灣風平浪靜……憑借著得天獨厚的濱海、生態、人文資源,五年來,湛江強力推進濱海旅游發展,布局數十個重點濱海旅游招商項目,推進雷州半島全域旅游開發,加快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
一批批濱海旅游招商及重點項目落地建設扎實推進:吳川鼎龍灣國際海洋生態度假區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省最大的濱海水上樂園德薩斯水世界二期建成營業;華僑城集團投資超過500億元的全域旅游開發項目進展順利,歡樂海灣項目動工建設;恒大“童世界”大型文旅項目順利推進;湛江成為境內游增長最快的5大城市之一。
一條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陸續推出:徐聞一路向南尋找最美半島旅游線路、雷州“醉”美雷韻兩日游、廉江東線鄉村山水田園賞綠摘果品靚湯游、遂溪藍色濱海線路游、人文古色線路游、吳川蛤嶺荷塘、林召棠紀念館林氏大宗、鼎龍灣玩海賞“非遺”一日游、霞山特呈島“醉”美濱海畫廊旅游線路游等,特色凸顯、食宿出行配套完善的旅游線路造就了賓客如云的場面,街頭巷尾、海邊浴場、碼頭市場隨處可見休閑度假的游客。
一群群游客從北京、安徽、湖北、杭州、江西等全國各地來到這里游玩,打卡《隱秘的角落》拍攝地、海邊浴場、“南極村”燈塔等特色景點,參加“開漁節”、海鮮美食節、茶博會、人龍舞旅游文化節、紅橙旅游文化節等旅游節慶活動,品嘗海鮮干貨、熱帶水果、特色小吃等本土美食,湛江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正逐步形成,現代化旅游產業迸發出勃勃生機。
特色農業顯優勢
菠蘿、紅橙、芒果、青棗……
沙蟲、龍蝦、鮑魚、對蝦……
這里的果蔬香飄海內外。
這里的海鮮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餐桌。
熱帶季風氣候與海洋氣候的影響,這座海岸線綿長的港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水豐沛,光照充足,在農業生產和海洋漁業發展上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近年來,我市圍繞優化農產品供給結構,加強對具有湛江特色的熱帶水果、北運蔬菜、南藥等熱帶、亞熱帶農業產業的引導和扶持,已形成遂溪火龍果、吳川火龍果、徐聞菠蘿、徐聞香蕉、乾塘蓮藕、東海香瓜、徐聞甜玉米、徐聞火龍果、徐聞山羊、廉江辣椒、廉江番石榴、廉江南美白對蝦等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熱帶亞熱帶農產品“金字招牌”。
目前,我市獲批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5個,累計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農產品26個,均居全省之首,涵蓋了水果、茶葉、蔬菜、水產、畜禽等多個行業;廉江、徐聞、雷州成為全省嶺南特色水果雙創縣。
在海洋漁業生產方面,我市大力發展遠洋漁業和海洋牧場,成功爭取硇洲、江洪兩個國家級海洋牧場項目,在國外生產遠洋漁船居全省第二,深水網箱、工廠化養殖規模位居全省第一。
我市還大力發展農海產品深加工,已初步形成了農產品從初級加工到精深加工發展的良好格局,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升到60%以上,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2000多家,農產品加工業已經成為湛江經濟重要產業。
軍民融合結碩果
作為國家經略南海、走向深藍的橋頭堡,我市近年來致力于打造面向南海具有湛江特色軍民融合發展示范區,在軍民融合的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
新時代的長征路上,我市對標中央、省相關文件要求,立足湛江實際,在全省率先編制完成《湛江市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規劃》,提出未來幾年我市軍民融合發展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為推動我市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了行動綱領和有力抓手。同時,中船集團海上風電產業鏈項目和軍民科技協同創新“頭雁工程”順利推進。
秉承著軍民魚水一家親的優良傳統,我市情系國防,關愛官兵,積極做好隨軍家屬就業、子女入學入托、復退軍人安置等工作,認真做好擁軍優屬各項工作,努力解決部隊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部隊建設做好保障,進一步擦亮湛江“全國雙擁模范城”的金字招牌。2000年至今,我市已連續六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的今天,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今年9月21日,湛江灣實驗室與廣東醫科大學簽署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共同圍繞“海洋強國”“健康中國”兩大國家戰略,開展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打造南海海洋經濟的“藍色引擎”,助力湛江海洋強市崛起及廣東海洋科技創新,為湛江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貢獻科技力量。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面對新的一個五年發展規劃,湛江將深入立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一通道、一港區、一示范”為引導,匯聚磅礴力量、攜手同心,能用眾力、能用眾智,加快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十四五”謀好篇、開好局、起好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