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信和鄉自衛隊土槍退強敵

2021-03-25 09:04 來源:湛江日報 作者:記者潘潔婷

遂溪縣洋青鎮的北部界炮鎮的東部,與廉江縣橫山鎮接壤處,有一個信和鄉。77年前,這里曾經發生過一場抗日自衛戰——來自信和鄉各村的抗日自衛隊隊員為了反抗日偽軍統治,不畏強敵,英勇戰斗,寫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信和鄉自衛隊隊員,憑借土槍抗擊強敵,雖然取得的戰果不過是打死打傷近20名日偽軍,但這場小規模的戰斗依然值得后人銘記——這是中華兒女不畏強敵、英勇反抗侵略的一個縮影。共產黨的發動和領導、人民的覺醒、群眾的戰斗智慧和血戰到底的精神……翻閱現有的史料文獻,樸實的文字中有關這場戰斗的種種描述和記載,充分顯示了“民眾聯防抗日”的巨大威力!

動員群眾成立自衛武裝

1943年秋,根據黨組織的安排,共產黨員李曉農來到遂溪縣洋青鎮深坭塘村。他以教書為名,發動和組織信和鄉及附近一帶30多條村莊的民眾,成立了以深坭塘村為中心的信和鄉民眾抗日聯防區。

1943年9月,黨組織進一步發動群眾,成立了以深坭塘村為中心的信和鄉民眾抗日聯防委員會,由各村代表選出10人為委員。信和鄉抗日聯防委員會的辦公地就設在了深坭塘村的芝福堂里。

聯防區的民眾在“有錢出錢、有槍出槍、有力出力”的口號下,迅速組織起自衛隊、常備隊等聯防抗日武裝。在李曉農等共產黨員的組織下,信和鄉實現了村村聯防、人人自衛的局面。

當時信和鄉民眾抗日聯防覆蓋約一個半鄉7000多人口,有20多個自衛隊,400多人,400多桿槍支。抗日不只停留在口頭上,更落實在行動上。聯防區的常備隊和各村的自衛隊,經歷了大小10多次戰斗,由深坭塘自衛隊抗擊20多個偽軍開始,到后來抗擊配有現代武器裝備的日偽軍一二百人甚至400多人的聯合進攻。

同心協力打退日偽軍

信和鄉聯防區自衛隊先后10多次擊退日偽軍的進攻,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斗,發生在1944年初春。

1944年初春,駐洋青圩據點的日軍糾集400多人的兵力,配備2輛坦克和騎兵、炮兵,分東、西、中三路進犯信和鄉聯防區,企圖以強大的兵力,把聯防區的抗日武裝逼至百桔埇與園塘仔兩村之間,以便聚而殲之。

當時日偽軍東路之敵以騎兵為先鋒,坦克和步、炮兵隨后,擬經高嶺村直抵赤界仔,繼而向西越過百桔河,突破桐油村,然后折向百桔埇與深坭塘之間;西路之敵則以偽軍為先頭部隊,騎兵居中,日軍步兵隨后,進犯路線是經古村東、新龍、打鐵塘等村,插向克須塘與深坭塘之間,與東路形成鉗形之勢,左右夾攻深坭塘;中路之敵分為兩股,擬在涉過百桔河之后,分別向百桔和百桔仔進攻,從正面向中心區域推進,與東、西兩路形成三面合圍之勢。

聯防區了望哨樓人員及時發現敵情,立即吹響了螺角,各村自衛隊和聯防區常備隊等旋即進入陣地,利用熟悉的地形地物,狠狠打擊進犯之敵。其時,中路敵軍剛剛竄至百桔仔村田垌,便被埋伏在灌木林、荊棘叢中的抗日自衛隊纏住打擊,進退不得。

從東路進犯的日軍,憑借騎兵、坦克的優勢,推進速度較快,但當繞過赤界仔時,卻被前面的百桔河攔住了去路。敵人急忙命令步兵涉水過河,騎兵繞道前進。埋伏在河對面的桐油村自衛隊,待過河日軍步兵涉至河中間時,即開槍打擊。停留在河岸上的日軍坦克和炮兵當即開炮轟擊,用兇猛的火力掩護過河。桐油村自衛隊堅守陣地,頑強抗擊。不一會兒,聯防區常備隊和金鳳、倆塘、老莫、分界仔等村的自衛隊紛紛趕來增援。

正當各村抗日武裝戰至正酣時,忽有一隊日軍騎兵沖殺過來。在此危急之際,常備隊的卜華周、卜振堤等人扛起抬槍和“大吉噴”土槍,對準日軍騎兵射擊,沖在前面的日軍騎兵應聲落馬,當場斃命,后面的騎兵見狀大驚,急忙勒轉馬頭往回跑。

從西路進犯的日偽軍進入聯防區后,因見周圍地形復雜,只好放慢速度,搜索前進。突然,前面的灌木林里有人大吼一聲:“打!”緊接著四周槍聲驟起,走在前面的偽軍慌忙趴在地上。日軍見先頭部隊受阻當即命令騎兵沖殺過來,日軍步兵尾隨而上。自衛隊見敵人來勢極兇不宣正面與敵人硬碰,于是鉆入甘蔗林和灌木林中,利用地形地物的掩護,靈活機動地同敵人展開“麻雀戰”。

這里的茫茫蔗海與茂密的灌木林連成一片,成為信和鄉聯防區民眾抗日武裝開展游擊戰的天然屏障。聯防區常備隊和各村自衛隊利用熟悉地形地物的有利條件,時隱時現、時分時聚、時東時西地同日偽軍周旋,令兵力、裝備均占絕對優勢的日偽軍無計可施。下午2時左右,日偽軍被迫抬著十五六具尸體和一批傷兵,丟下一匹死馬,撤出了聯防區,退回洋青據點。

回顧前人 激勵后人前進

1944年8月,深坭塘自衛隊和信和鄉聯防區常備隊共六七十人,參加了老馬抗日武裝起義,編入了雷州人民抗日游擊隊。信和鄉群眾抗日斗爭路越走越遠……

在遂溪縣洋青鎮深坭塘村一隅,有一座名為“芝福堂”的老平房,這座白墻黛瓦的舊式磚瓦房,二進的構造,由1個中廳,2個側廳,2個小房組成,建筑面積180平方米,這里就是信和鄉抗日聯防委員會的辦公地址,見證著當年革命斗爭的崢嶸歲月。

后人沒有忘記這段歷史,遂溪縣和洋青鎮政府多次對芝福堂修繕加固,只為緬懷當年先輩們的斗爭歲月和頑強不屈的革命精神。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信和鄉自衛隊土槍抗敵的故事,依然流傳至今,激勵著后人不忘前人奮斗路。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深中通道背后的“湛鋼力量”
  • 雷州工業“組合拳”真勁!
  • 徐聞海上風電300兆瓦增容項目樁基礎施工全部完成
  • 麻章區舉辦“我心目中的紅樹林”青少年繪畫作品展覽
  • 廣前研學基地正式開園 湛江日報社大型軍旅夏令營火熱招募
  • 震撼!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