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水務局了解到,由于今年氣溫高、降水少,我市江河水位日趨降低,水利工程蓄水總體情況不容樂觀,當前旱情已造成我市農作物受災面積約68.29萬畝。面對嚴重旱情,我市各地迅速行動,團結發動基層群眾不等不靠,開源節流,科學用水,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保障用水。
7月6日,徐聞縣氣象局在該縣西連鎮開展地面人工增雨作業。 (湛江市氣象局供圖)
氣溫高、降雨少
水利工程蓄水總體情況不容樂觀
降雨情況方面,據水文統計,今年截至7月11日,全市平均降雨量468.0毫米,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與多年同期相比偏少32.6%,而且降雨空間分布不均,中北部地區相對較多,南部地區較少,其中徐聞縣降雨僅為319.0毫米。前段時間的“龍舟水”為我市帶來的降雨并不明顯,旱情不但沒有得到控制,反而在高溫炎熱天氣的持續影響下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水源情況方面,由于氣溫高、降水少,我市江河水位日趨降低,鑒江、九洲江的上游來水與往年相比嚴重偏少;水庫蓄水持續減少,大部分山塘接近干涸,全市生活生產用水日趨緊張。截至7月12日,全市大中型水庫蓄水量5.195億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偏少2.921億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偏少0.731億立方米,其中湛江人民的“大水缸”鶴地水庫可用蓄水量僅為2800多萬立方米;徐聞三陽橋水庫已低于死水位運行,邁勝水庫達到死水位運行,鶴地、田西、恭坑、官田4宗水庫距死水位不足1米;700多宗小型水庫蓄水總量不足1.6億立方米,水利工程蓄水總體情況不容樂觀。
旱情形勢方面,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旱情已造成我市農作物受災面積約68.29萬畝。當前即將進入晚稻播種育期,如果持續干旱缺水,對晚稻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將更加嚴重。除了農業生產用水受到了制約,農作物受災較為嚴重,我市個別鄉鎮的群眾飲水困難的問題也隨著旱情的發展逐漸凸顯,如廉江市高橋、車板等北部灣沿海鄉鎮3萬人,遂溪縣草潭、江洪等西部沿海鄉鎮2萬人,以及徐聞縣29條偏遠村莊約4.7萬人的飲水問題日趨緊張。這些鄉鎮境內沒有江河流過,規模以上的水利設施也比較匱乏,大多無水可調,只能通過打深水井保障飲用水。雷州市的群眾飲水主要來源于南渡河,目前南渡河水量還算充沛,基本能滿足用水需求。此外,鶴地水庫擔負著湛江市區、運河沿線及庫區周邊城鎮的工業和居民生活用水,每日渠首至少放出17個流量,如果庫區和上游一直無降雨,按照現在的日供水量估算,不到一個月將達到死水位,屆時沿途廉江、遂溪的相關地方及湛江市區的生產生活用水都會受到影響。
開源節流、科學用水
我市迅速行動防旱抗旱
記者從市水務局了解到,面對嚴重旱情,我市各地迅速行動,發動基層群眾不等不靠、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保障用水。
開源挖潛、提高效用。水務部門持續指導各縣(市、區)做好水庫、山塘等蓄水設施水量的科學調度,積極發動群眾抽、引、提相結合,渠、井、塘一齊上,采取多種措施擴大水資源既有量。通過啟用機電井、挖田頭井、打灌溉井等方式挖采地下水源,充分發揮井灌工程效益;利用抽水機等抗旱設備抽取水庫死水位內的蓄水,變“死水”為“活水”;做好塘庫、渠道、溪河的清淤疏浚工作,確保輸水渠道暢通,恢復水利設施提水抗旱能力。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通過縣鄉財政、群眾自籌、投工投勞等形式投入了抗旱資金1673.9萬元,投入抗旱人數11萬多人(次)、抗旱設備8000多臺,出動運水車180多臺,使用機電井、田頭井、灌溉井等5000多口,清淤渠道約1.1公里,有效解決了10多萬畝農田的生產用水。
科學調度、保障用水。水務部門堅持輕重緩急的原則,按照“先生活、后生產”的調配原則,統籌指導各地做好水庫、山塘等蓄水設施水量的科學調度,強化水閘、放水涵、輸水渠、用水設施設備等的日常管理,減少跑冒滴漏浪費水的情況發生。加密運河巡查,杜絕沿線出現盜水現象。針對鶴地水庫目前蓄水現狀,指導運河管理局編制并啟動了《鶴地水庫低水位運行調度方案》,算好水賬,做好用水計劃,嚴控其它不必要的用水損耗,確保下一階段城鎮生活工業用水不受影響。針對徐聞三陽橋水庫低于死水位運行的情況,通過利用高壓泵抽水的方式,確保所供自來水廠的用水不受影響,并做好緊急時期調度大水橋水庫補充供水的方案。
宣傳節水、依法管水。水務部門大力做好節水保水宣傳工作。加強節水宣傳和輿論引導,切實提高全社會抗旱節水意識。規范用水秩序,嚴防爭水、堵水、搶水事件發生。加強依法管水力度,嚴厲打擊各類破壞用水設施、擾亂用水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