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2021首屆良姜文化節在徐聞開幕。“世界良姜看中國,中國良姜看徐聞”。首屆“良姜文化節”活動獲得極高關注度,線上消費火爆,短短4個多小時的直播,吸引了超30萬人次在線觀看。
(7月21日《湛江日報》)
近日,首屆“良姜文化節”在徐聞舉行,《湛江日報》7月21日也推薦了文化節上的爆款產品——豐硒良姜飲料。舉辦良姜文化節、產業園規范化種植、研制推廣良姜飲料……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不禁讓人想到了徐聞菠蘿、徐聞鳳梨酥的“網紅成長記”,也不禁讓人期待良姜成為徐聞農業、湛江農業乃至廣東農業的下一個“奇跡”、新一代“網紅”。
要說良姜當“網紅”,還真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所謂“天時”,是徐聞良姜種植歷史悠久,又恰逢當下消費者注重健康生活的“綠色機遇”。良姜在中國種植和利用有2000多年歷史,從早期的“蠻姜”“南姜”“海良姜”等別稱可以看出,良姜是舶來品。文字上良姜始載于南北朝醫學家陶弘景的《名醫別錄》中,因以嶺南古高涼出產的良姜品質最佳,故名“高涼姜”,后因諧音而演變為“高良姜”。古時,雷州半島上對外貿易往來頻繁,從唐宋起,徐聞已種植良姜,其規模種植可追溯到16世紀初。徐聞良姜在宋代就已是貢品,由北宋至明、清數朝幾度列為官營產品,禁止商賈走私。除了種植外,徐聞良姜出口貿易歷史也相當悠久,民國初期徐聞良姜遠銷香港、澳門及東南亞。如今,在東南亞地區,不少商家依然稱徐聞良姜為“中國名姜”。良姜在東南亞多被用來做清涼油、二天油等,在潮汕地區被用作炮制鹵味的“定味”法寶,而在徐聞,經過近年研發,推出豐硒良姜飲料,在熱衷綠色食品的消費者中打開了銷路。
大家可能不知道,徐聞不僅盛產著全國三分之一的菠蘿,其良姜種植面積產量及干姜產量更是占到全國90%以上,是全國最大的良姜生產基地。徐聞屬熱帶季風氣候,光熱資源豐富,土壤以磚紅壤為主,土層深厚,肥力較高,有機質含量豐富,是高良姜的天然優良產區。徐聞已形成以龍塘鎮為中心,以曲界、前山、下洋、錦和、下橋、南山、城北等鄉鎮為腹地的廣闊種植區。良好的地理條件,讓徐聞良姜在2006年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近年,徐聞積極推動良姜產業深加工,良姜富硒茶、良姜純精油、良姜精華素等養生產品及護膚品接連面市,良姜產業的高附加值得到進一步開發,有效延長良姜產業鏈,為良姜產業發展帶來更高的經濟價值。而從不久前舉辦的首屆“良姜文化節”來看,徐聞也在有意識地挖掘“徐聞良姜”的品牌底蘊,努力打響其知名度和影響力,或許下一步就是將良姜品牌文化建設與當地旅游開發結合起來。
期待徐聞深入挖掘良姜品牌文化,期待良姜早日成為湛江農業的新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