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霞街村如鑲嵌在鑒江邊的明珠。 通訊員 陳華軒 攝
位于吳川吳陽鎮西南部的霞街村自然環境優美,地處鑒江下游平原與南海海濱丘陵地帶之間,村落依山而建,鑒江吳陽段天然江支流從村前面緩緩流過,有良田千頃。歷史上霞街村是一條有名的“狀元村”,不僅是清代狀元林召棠的故鄉,還出過3名進士,16名舉人,學風蔚然,尚善崇德;今天的霞街村通過我市2021年美麗宜居示范村創建,成為極具嶺南特色鄉村風貌的“宜居寶地”。
霞街:歷史底蘊深厚,文旅資源優異
8月23日下午,記者來到吳陽鎮霞街社區霞街村看見,村中一棟棟青瓦白墻的小洋房錯落有致,相映成趣。環村道路全部鋪設瀝青路面的劃線雙車道,路旁2.2公里的河道經過疏江工程打通,在陽光照耀下清澈如珠寶,河岸設白石護欄,栽柳成蔭;傍晚走過彎彎拱起的“狀元橋”,在村外公園內賞花休憩,身心尤為放松。
霞街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文物村落,有林氏大宗、林召棠紀念館、鄉賢祖祠、狀元故里、高賢里、狀元坊、玄壇廟、烈天府、天后宮、金蓮庵、西傳庵、古興隆寺、古埠頭等古建筑和祠堂廟宇。村民的傳統經營以農業為主,經商、打漁為輔,主要特色作物為水稻、番薯。傳統風俗有年例、游神、飄色、大戲、鬼兒戲、舞獅、舞龍等等,在這里,你可以品嘗到狀元糕、月餅、裹棕、姜飯、田艾粘、雞屎藤糖水等一系列的吳川美食。
尚善好學是霞街人的傳統美德,清道光三年(1823年),該村林召棠狀元及第,是廣東九狀元之一,也是粵西地區唯一狀元。2008年2月,林召棠紀念館擴建落成,狀元紀念館與林氏大宗連接起來,形成了狀元文化景觀。
此外,霞街村還是抗日革命根據地、革命老區、湛江市特色文化村、吳川市文明村莊、廣東省重點旅游景區,這些地方特色向人們展示了霞街光輝的歷史風采,作為文化旅游古村落當之無愧。
整治:勠力同心共建設,源頭治理水污染
根據湛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湛江市2021年美麗宜居示范村和嶺南特色鄉村風貌示范帶(片)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湛府辦函(2021)25號)文件精神,霞街社區霞街村正在創建湛江市2021年美麗宜居示范村建設村莊。
今年初,霞街村成立該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統籌決策組、資金籌措組、產業發展營銷組、村莊風貌提升組、休閑公園改造組、文物景點挖掘保護提升組、鄉村旅游策劃組等七個工作專項組,共同完成建設任務。
霞街倚埠臨溪,村前河道為鑒江支流、天然江段,“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以前的河道嚴重淤塞,河面漂浮著垃圾,河水污濁,村民生活污水、垃圾隨意倒入河道,既影響了環境衛生,又不利于群眾生活和生產。”該村一名村干部告訴記者,水環境治理成為該村生態景觀重建的首要大事。
通過疏江工程,霞街村對河道全線進行清淤、深挖、拓寬,河道兩邊用混凝土作護壁,河涌砌起石護欄,鋪設人行道和混凝土路面,建設一條沿江道路貫通了社區東西兩頭,改善了社區的交通,大大便捷了村民出行;河面上橫跨永公橋、狀元橋、連捷橋、鄉賢橋等四座拱橋,以紀念前人和鄉賢。通過建設7個污水處理池,完善全社區的污水管網建設,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達標再排放,從而自源頭上解決生活污水進入河道的問題。
家美:社區景觀大變樣,干部居民熱情漲
在強力的整治措施下,霞街村解決了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中人居環境矛盾最突出、最難解決的環境污染問題,并實現廣東省河長制“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治理目標。
“這兩年村子的變化日新月異,每次回家看到是越來越美了,我經常邀請外地的同事和朋友來霞街參觀游玩,他們都贊不絕口。”在深圳工作的村民林土園笑著對記者說。
記者看見,霞街在環村主干道及出鎮道路全部安裝了嶄新的路燈,公共照明亮化設施完善,村內燈光球場、文化長廊、文化樓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維護良好,經常有村民使用;村中巷道主要為紅磚硬底化路面,部分鋪設石板硬底化、部分水泥硬底化,極為寬敞,既符合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標準,又較好地還原村落古貌。
在社區集體閑置宅基地、已拆除舊房的宅基地、村民閑置宅基地等地塊,霞街因地制宜建設小公園、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力爭實現村中處處是綠化、滿目皆公園。在以后的工作中,“四小園”建設將繼續列為霞街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之一。
霞街村美麗宜居示范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霞街干部居民的熱情高漲,有較強的凝聚力、執行力,對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工作大力支持,能夠積極參與到社區的人居環境整治中去。鄉賢也盡其力出資建設,爭先恐后為村莊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霞街將在此基礎上,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使霞街更文明、更和諧、更美麗、更環保,在深厚優良歷史傳統根基上,呈現當代文明的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