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走進空港經濟區,每日都可以欣賞到詭譎多變的‘天氣戲法’,上一秒灼熱的陽光還烤在身上,下一秒急遽猛烈的雨珠便砸了下來。”項目副經理趙其達拉圖說著露出一排格外潔白的牙齒,他從內蒙古轉戰湛江,臉和手被曬得黑黝黝。
8月31日,在中交廣航局湛江吳川機場空港經濟區一期工程項目現場,稠密的雨點不斷拍打著剛剛壓平壓實的黃土,不到一會兒,原本干燥平整的路面上便積了厚厚一層雨水。驟雨初歇,工人們急忙踏著泥濘返回工地作業,現場再次響起了機械設備的轟隆聲和抽水泵的馬達聲,現場施工緊張有序。
據悉,該項目包含4條市政道路及其配套工程,是保障湛江吳川機場試運營的配套基礎工程。該項目前期受吳川當地疫情的影響,6月下旬施工人員才得以進場;又受地方水系規劃的影響,7月11日才完成涵洞施工圖設計初稿,8月5日才獲得吳川市水務局對涵洞施工圖的審核和批復;目前,項目施工期與當地雨季重疊,連日降雨不斷。種種不利因素為項目人員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與挑戰,原本有限的工期變得更為緊張。
“雨一下,路基的填土就被‘泡發’了,‘磚頭’變成了‘海綿’,根本沒法用,大半天的工夫都白費了;施工便道也濕滑得很,車輛進出安全難以保障,愁人?。 爆F場的管理人員擔憂地說。
為了和時間賽跑、與雨水抗爭,項目全體管理人員下沉一線,白天緊盯現場,晚上組織生產會,會后馬不停蹄返回工地繼續堅守。圍繞項目建設節點計劃,不斷優化施工方案、轉換工序、倒排工期,24小時輪班作業追趕施工進度,力爭把因連日暴雨延誤的工期奪回來,把雨季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在施工現場可以看到,項目人員正組織機械和工人利用停雨間隙抓緊作業,施工便道鋪設了片石、磚渣、鋼板,以方便物資、設備進出;工地還增加了數臺設備用于加快土方開挖,以期盡快形成涵洞的工作面;數臺抽水泵同時工作,開足馬力外排積水;此外,項目還安排了專人負責外部協調,確保場外棄土場雨后六小時實現土方外棄。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有時候一腳踩進泥坑里,拔出了腳,鞋子卻陷進去了,只能用手刨出來。”新員工楊勝剛入職中交廣航局,便被派到了這個工期格外緊張的項目上,不得不一邊“狼吞虎咽”地跟著師父學習,一邊硬著頭皮上陣參與這場“硬仗”,“前幾天帽子上還爬了一群螞蟻,戴的時候沒注意,被螞蟻咬得渾身是包,工地上真是太磨煉人了!不過看了前幾天航拍的工地視頻,還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工程人嘛,總要在工地上奮力拼搏的!”
距離10月20日過渡性路面保通節點目標越來越近,項目團隊來去步履更加匆忙,無數個紅色的安全帽和熒光色的安全背心化作剪影,在駐地和施工現場間來回穿梭,高溫和暴雨、揚塵和泥濘,阻斷不了建設者們前進的步伐。
“接下來,項目全體人員將全力以赴沖刺1020節點,用好每一分鐘,做好每一件事,24小時緊盯工作面,盯人、盯設備、盯材料,保證按時按質完成施工任務!”面對前來察看進度的市交投集團人員,趙其達拉圖信心十足地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