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市二中學生在教室里傾聽紅色故事。記者 李嘉斌 攝
今天是9月1日,新學期的第一天,由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市委黨史研究室聯合主辦,遂溪縣教育局、遂溪縣樂民鎮學增紀念小學承辦的湛江市開學思政第一課在黃學增烈士紀念館舉行。通過互聯網環境下城鄉一體化,主講端設在黃學增烈士紀念館,聽講端設在各縣(市、區)中小學,湛江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振龍作為主講嘉賓,為廣大學子講述紅色革命故事,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懷。
挖掘紅色文化資源
開學第一課學黨史
在黃學增烈士紀念館,李振龍聲情并茂地講述了黃學增的事跡,線上線下的同學們分享學習感受。現場的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面向黃學增塑像三鞠躬,并向黨旗敬禮,感黨恩跟黨走。
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此次課程通過“互聯網環境下城鄉一體化”課堂,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度融合應用,在紅色革命底蘊深厚的學增紀念小學開課,將現場教學和傳統教學有機融合,拉近了城鄉學生之間的距離,為全市中小學生帶來一堂生動的黨史學習教育課,讓革命精神深入課堂,走進師生心里。
今年以來,湛江市積極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和“四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程、嵌入校園文化、匯入社會實踐、走入組織生活,各地各學校廣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系列活動4263場次,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其中,以演講比賽、歌詠比賽等師生喜聞樂見的慶祝活動,潛移默化地抓好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
湛江市教育部門深入挖掘紅色歷史文化資源,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各學校加大開展紅色文化資源科學梳理,市教育局充分利用現有的學校歷史資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引領學生們學習百年黨史,引導他們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
結合青少年特點
發揮課堂主陣地功能
今年來,各學校緊扣青少年“拔節孕穗期”特點,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中小學校園文化、學習生活、實踐活動各個環節,注重“結合當下講當時”,采用穿越時空方式,從偉大的時刻、英雄的故事、奮進的歌聲入手,在學生中廣泛深入開展“童心向黨”系列活動,引領全市青少年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
推動黨史融入思政課,把黨史學習教育列為學校“思政第一課”教學主題,各地各校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科融合、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等方式讓黨史學習教育在中小學落地見效。今年春季,全市1290所學校黨組織書記、校長圍繞“四史”主題為122萬名學生上開學第一堂思政課。在中小學的課堂中,學校以課題研究的形式,匯集了各個學科的骨干教師,有效整合不同教材中的黨史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渲染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崇尚對黨忠誠的品德。此外,教師們還推出了長征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航天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近10門課程,令人期待。
學校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作用,有計劃地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貫穿和滲透紅色歷史教育,通過每周國旗下演講,紅領巾廣播站學唱經典誦讀、主題班會、校園情景劇及宣傳欄墻報等媒介,針對學生的特點設計教育內容,由淺入深、循循善誘,讓青少年在寓教于樂中,受到黨史學習教育浸潤,使紅色歷史內化成學生的自覺行動和基本的道德情感。
培養學生宣講員
多形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全市培養選拔一批優秀學生成為黨史宣講員,組織他們進入轄區學校進行宣講。湛江市委教育工委聯合廣東海洋大學開展“講好南路革命故事”活動,編寫《講好南路革命故事讀本》,還通過學生宣講員的生動宣講,讓廣大學生從本地革命故事和革命人物中受到教育,有效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賡續革命薪火,推動形成從中小學到大學全學段覆蓋的地方黨史和革命傳統學習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