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市和寮鎮李村村是一條比較偏遠的小山村莊,與廣西毗鄰,整個村莊山高坡陡,地里位置不佳,但“小村社”也有“大作為”。近年來,該村村民在農村鄉土專家許嗣有的帶領下,依托豐富的山地資源,引進了桑蠶新品種和養蠶新技術,成立種養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種桑養蠶的特色產業,村民走上一條蠶桑產業帶民致富的道路,逐漸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日前,記者在位于李村村的廉江市由力種養合作社的上下兩層近500平方米的養蠶房里看到,有的蠶寶寶在上笪吐絲,有的已織出雪白的蠶繭,也有工人在對即將上笪的蠶寶寶進行挑選,放在不同批次的笪上……廣東省農村鄉土專家、養蠶帶頭人、合作社社長許嗣有更是前后忙碌照看。
據了解,原本在外打工的許嗣有,在和寮鎮發展“一村一品”經濟的號召下,于2019年初回到家鄉開始流轉承包土地種植蠶桑養蠶,并得到鎮政府20萬元扶持資金的支持,由此增加了種桑養蠶的信心。同時,成立了廉江市由力種養專業合作社,吸收12戶村民加入合作社,壯大了力量,流轉250多畝土地全部種上桑苗,并建起了上下兩層近500平方米的蠶房,形成種植桑葉、養蠶一體化,大力發展養蠶業,與村民一起走養蠶致富之路。
據了解,廉江市一年適合養蠶的時間高達10個月,可養蠶30批次,一畝桑葉一批次可以養蠶1張,250畝桑葉每批次可養蠶25張,共可收獲蠶繭2500斤左右,現在外地的絲綢加工廠家直接到合作社收運蠶繭,沒有后顧之憂。目前廠家上門收購蠶繭的市場價是每斤20元以上,年畝產收益達6萬多元,經濟效益可觀。
許嗣有說,養蠶售繭只是一方面,以后還會加工桑果酒,甚至結合和寮鎮是廣東省森林小鎮的優勢,在適當的時候組織桑葚采摘活動,借助桑果園搞活鄉村旅游,吸引更多人到村里游玩,帶動其他消費,多渠道增加村民的收入,讓村民的生活過得更加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