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曲藝小苑里,村民亮“好聲音”。
位于湛江市坡頭區坡頭鎮東北部的高嶺村,得名于其豐富的嶺土資源。
2021年以來,高嶺村依托交通區位優勢,致力發展農村電商產業園、文旅創意產業和現代特色農業,通過三大產業融合的加乘效應,為高嶺村的振興發展注入新動能。
高嶺村民在怡景公園里散步。
依托交通優勢促三產融合發展
高嶺村毗鄰汕湛高速、海川快線、環城高速等,距離湛江吳川國際機場20分鐘車程,距離廣湛高鐵東站選址不到2公里,40分鐘車程可達湛江火車站、湛江港集裝箱碼頭等主要貨運站點,依托優越地理位置和多層次的立體交通網絡謀發展,是高嶺村未來發展的第一思路。
據坡頭鎮黨委書記伍景介紹,隨著湛江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海東新區建設的不斷推進,將為高嶺村帶來海洋科學、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和高素質人才引進的優勢,有助于該村形成集現代農業、觀光旅游、文化創意產業、大型農貿交易、現代倉儲物流為一體,多極共進的發展格局,成為坡頭鎮建設現代化產業強鎮的重要引擎。
在上級組織為高嶺村“量身定做”的三產融合發展具體措施中,要求做“優”第一產業,即千畝現代化農業產業園,深化產業品牌建設;做“強”第二產業,通過調規建設1837畝的倉儲物流園區,打造現代化物流產業體系;做“活”第三產業,通過將高嶺村北側(海川快線旁)40畝土地由林地和防護綠地調整為商業用地,建設商服區,發展現代服務業。
別具特色的文旅創意園。
圍繞特色文化造文旅創意園
近年來,在推動鄉村振興進程中,高嶺村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共拆除危舊房4間、旱廁1間、亂搭亂建12處;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雜草雜物、積存垃圾等35噸;家禽全部實現圈養,閑置宅基地進行圈圍,開辟為菜園、果園。
人居環境整治后的高嶺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們紛紛點贊。
今年上半年,該村著手改造42間歷史遺留紅磚建筑,建設文旅創意園區。
9月2日上午,記者在該村“文創壹號”民居小園看到,該項目不僅保留了傳統民居庭院的生活需求,展示了該村傳統的紅磚砌合工藝,還邀請嶺師美術與設計學院雕塑專業師生進行“校地共建”,形成獨具一格的景觀。
黨建引領注重人才孵化
高嶺村內,2019年建成投用的文化樓現打造成黨群服務中心,一樓制作形象墻和宣傳欄;二樓的黨群活動室內將入黨誓詞、村規民約內容上墻,設有LED屏和液晶電視,便于開展黨建活動。三樓為人才培訓村級延伸點,經常在此開展廣東技工、粵菜師傅、南粵家政等各類培訓。四樓打造農村電商基地,目前,“E網興農”農村電商產業園已進駐高嶺文化樓,開展培訓、直播帶貨等工作。
高嶺文化樓正前方,兩棟紅磚民居被改建為高嶺村人才孵化基地(農村實用型人才培訓驛站),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唱小曲聽講堂生活愜意
坡頭曲藝文化歷史悠久。高嶺村內的鄉村振興大舞臺旁,專辟了鄉村曲藝小苑,小苑里新增綠樹花壇、石凳石臺,為群眾提供娛樂、休閑新去處,是該村今年“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實踐點。
記者采訪時,一群“醉心曲藝”的高嶺村民盛情邀約,讓記者參加他們的歌舞派對。
走到該村一角的怡景公園內,樹齡愈60年的鳳凰樹濃蔭匝地。公園四周打造黨建+鄉村振興宣傳陣地,高嶺大講堂就設在鳳凰老樹下,可容納上百人同時聽講。大講堂集室外上課、宣講、培訓為一體,為群眾提供輕松愉悅的上課環境,獨具特色。
觀念轉變走出“美麗經濟”
“現在已經沒有人燒磚啦!”高嶺村村干部笑道,近年該村緊跟精神文明建設步伐,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通過土地流轉與多種經營,村集體年收入達40多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3萬元,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坐落于高嶺村東南角的高嶺現代農業產業園,利用農村土地流轉新政策,引進商業主體開發現代農業。園區有千畝原生態稻田景觀,并以生物技術為重點,將青皮冬瓜等“產業名片”和無公害生產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功能作為核心展示,形成觀光溫室大棚、特色種植區、特色養殖區、種采摘體驗區等輔助景區,借助玻璃、木質橋、亭、棧道等觀景設施對觀光線路進行創新規劃設計,形成聚集科技示范、旅游觀光、科普教育以及休閑娛樂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型產業園。
做好“美麗鄉村”,發展“美麗經濟”,成為今天高嶺人的共同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