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九九_久久中文精品_欧美日韩中出_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軍地協作同下“一盤棋” 畫出教育擁軍“同心圓”

南部戰區海軍與湛江市共同探索教育擁軍新路徑

2024-10-30 09:02 來源:湛江日報 作者:文/記者文秋華 通訊員王佳男 圖/記者歐陽澤

潮涌半島,情滿湛江;軍地協作,教育擁軍。

湛江,位于祖國大陸最南端,是國家經略南海、挺進深藍的橋頭堡。這是一片涌動著軍民魚水深情的土地,作為駐軍大市,“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體現在湛江生活的每一個領域。自2000年以來,湛江已連續六屆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湛江市始終堅持創新雙擁思路,協同南部戰區海軍,共同探索新時代軍地教育,擦亮“紅色港城”新時代名片,匯聚成這座城市最美的底色。

軍爸軍媽為孩子們介紹艦艇武器裝備。

戰士分享守衛國土的光輝歷程。

開通教育優待“綠色通道”

“今天放學回家,孩子說學校很漂亮,同學們對他很友好,老師還在課后給他講解落下的課程。孩子他爸在海上再也不用為孩子上學的事憂心了,感謝地方政府對‘軍娃’的關心與愛護!”今年3月,軍嫂王俊平在微信朋友圈里寫下這樣一段話,孩子順利入學,讓她打心眼里感到高興。

王俊平和兩個孩子此前一直在河南老家生活,后因丈夫工作調動來到湛江。由于丈夫出海執行任務,錯過了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證明材料申報時限。王俊平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向湛江軍分區反映情況。

家門連著營門。多年來,湛江市將保障軍人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作為解決軍人后顧之憂、彰顯社會尊崇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解決好軍人子女入學入托問題,施策用勁,辦好“暖心事”,架好“連心橋”。

了解到王俊平的情況后,軍分區當即與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教育局等部門協調,為其孩子開辟“綠色通道”,安排專人辦理資格審核、材料查驗、入學注冊等事項,并要求學校加強對軍人子女的關懷。“我愛人常年出海執行任務,缺席了對孩子的陪伴,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他最牽掛的事。孩子教育問題解決后,他也能安心工作、建功軍營。”王俊平感到非常欣慰。

王俊平的經歷是近年來湛江市全力做好軍人子女教育優待工作的一個縮影。軍人家庭聚少離多,子女教育問題是不少官兵最大的牽掛。湛江市靠前服務、多方協調、主動跟蹤,通過建立常態化聯通機制,加強軍地雙方聯系和交流,落實相關優撫政策,傾力解決軍人子女入學入托中遇到的難題,讓他們享受地方優質教育資源,為軍人解決后顧之憂。

根據省、市的統一部署,今年5月,市教育局聯合湛江軍分區政治工作處、市雙擁辦修訂出臺《湛江市軍人子女教育優待實施辦法》,在原有基礎上擴大了享受優待的軍人群體,持續加大中考優待力度,優待力度在全省走在前列。近三年來,全市累計解決了三千余名現役軍人及退役軍人子女教育入學優待,涵蓋了幼兒園、小學、初中入學及中考優待。

軍地攜手解難,官兵后顧無憂。湛江是駐軍大市,為更好地解決“軍娃”入學難題,2019年9月,南部戰區海軍與湛江市政府簽約,按照“政府主導、軍地共建、資源優化、學生受益”原則,拉開了共建湛江南海學校的序幕。2023年8月,南海學校教學樓正式啟用,學校面向軍地招生,盡最大可能滿足學位需求。

走進湛江南海學校,只見新教學樓簡約大氣,教室里窗明幾凈,多媒體教學設備一應俱全。“從2021年開始,新教學樓正式開工建設,‘老’學校煥發‘新’活力,校園環境變好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也大大提高。”該校副校長蔡偉紅說。

永興島班、赤瓜礁班、中建島班、永暑礁班……10月中旬,首批“南海島礁班”揭牌成立儀式在南海學校舉行,一塊塊金光閃閃的銘牌掛到了各個班級門口。

“以南海島礁命名班級,是稱謂的變化,更是精神的傳承。”戰區海軍宣傳處有關負責人說,開展以南海島礁為班級命名活動,有助于打造精神育人平臺,推動國防教育活動走深走實,引導學生崇尚英雄、心系家國。

類似這樣的軍校共建開展國防教育場景,頻頻在南海學校出現:官兵進校園開展國防教育講座、邀請孩子們參加“海軍開放日”活動、對國旗護衛隊員開展升國旗儀式訓練,部隊和學校共同譜寫軍地共進新篇章,進一步開創學校與部隊“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高”的雙擁新局面。

“浪花白”與“紅領巾”溫暖邂逅,實現了軍隊與地方共促教育進步的“雙向奔赴”。2020年以來,南部戰區海軍陸續向湛江南海學校贈送了總價約382萬元的教育教學設備和30萬元援建經費,大大改善了學校硬件建設,有效促進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提升。

一項項優待政策的落實,一件件入學事宜的解決,激勵部隊官兵安心服役、建功軍營,增強了軍人軍屬的幸福感、榮譽感,營造擁軍優屬良好氛圍,溫暖傳遞魚水深情。

湛江市第二中學與南部戰區海軍某大隊共建“國防教育班”。

戰士向學生們介紹在西沙中建島上升起的國旗。

構筑堅不可摧“精神長城”

“退役武器凝結著人民軍隊的光榮歷史,濃縮著我軍勇往直前、戰無不勝的輝煌歷程……”今年國慶假期期間,在湛江軍事文化博覽園,講解員黎啟曉聲情并茂地講述了園區內武器裝備的紅色歷史。

“帶孩子到軍事文化博覽園,讓孩子體驗一堂看得見、摸得著的國防教育課。”當地居民游覽軍事文化博覽園時,對沉浸式國防教育體驗贊不絕口。

市民口中的軍事文化博覽園,是湛江市精心打造的以宣傳國防教育為主題,以現代軍事活動體驗為亮點,集觀賞性、參與性和知識性為一體的國防教育場所基地。走進博覽園,國防元素遍布其中,戰機振翅欲飛、火炮昂首向天、坦克整齊列陣……展區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充滿濃郁的軍味,在助力全民國防教育、激發愛國擁軍熱情、振奮民族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湛江市穩步推進各類國防教育陣地建設,發揮好南部戰區海軍軍史館、湛江市中小學德育基地和湛江軍事文化博覽園等省級國防教育基地作用。發揮紀念設施和公共文化設施的國防教育功能,編印《湛江市紅色文化名片》,介紹全市50個革命遺址和教育基地,串珠成鏈推出4條紅色參觀路線,發布青少年國防教育研學地圖,常態化加強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因地制宜打造國防教育主題公園和雙擁公園,將國防元素融入城鄉環境。

寸金橋國防教育主題公園、麻斜炮臺國防教育主題公園、“人民海軍成長史”主題彩繪墻……穿行于這座英雄城,國防教育場所隨處可見,國防文化氛圍濃郁。國防教育陣地的拓展,讓居民早晚鍛煉時途經“強軍課堂”,觀光賞景步入“敞開軍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市民的國防意識。

戰艦是流動的國土,城市是水兵的故鄉。2020年8月,第一代“湛江艦”光榮退役并移交給湛江市。在今年年初,國內首個海上軍艦奇幻燈光秀在湛江海灣震撼上演。以光影為筆,以退役湛江艦為紙,運用數字技術、舞臺特效,沉浸互動講述退役湛江艦30載戰風斗浪的崢嶸歲月。

在湛江人民的殷切期盼中,2021年12月,新一代“湛江艦”入列,繼續傳承英雄艦名,與湛江人民續寫軍民魚水情。新老兩代湛江艦,分別停駐在海灣大橋的兩側,一個駛向國防教育事業新航道,一個接力戍守祖國萬里海疆。

湛江艦上的一級軍士長李寶富先后在兩代湛江艦上服役,在今年“十一”戰區海軍組織的艦艇開放日期間,他向市民介紹,從日常戰備巡邏,到亞丁灣護航、海外撤離同胞,中國軍艦留下的每道航跡,都見證著人民海軍加快轉型建設的堅實步伐。

踏浮板、登舷梯……來自湛江市八小的楊欣怡是個“小軍娃”,登上軍艦后,聽著解放軍叔叔講述戰風斗浪的故事,她終于理解了爸爸為什么工作那么繁忙。她在廣東省國防教育宣講總決賽的舞臺上深情講述:“我們軍娃之所以少了那溫暖的‘擁抱’,是因為爸爸們‘擁抱’著祖國的安寧和人民的幸福。”

軍隊優勢資源為地方創新國防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除湛江艦與湛江市結對共建外,戰區海軍部隊還積極行動,協助學校設置國防教育內容、策劃國防教育活動、進行國防教育授課、開展軍事訓練等,在豐富實踐中厚植愛國崇軍情懷。

對于湛江一中的學生來說,“國防”不是一個抽象的詞語,而是一面來自西沙島礁上的國旗,是一段段維護海權的故事,是一份份赤誠報國的情懷。10月25日,西沙“天涯哨兵”來到湛江一中,將在西沙中建島上升起的國旗贈與該校。

參加完贈旗儀式后,西沙“天涯哨兵”們走到師生中間,為他們講述“每一段堤都是長城、每一粒沙都是國土”的感人故事。此時此刻,“天涯哨兵”官兵與師生的心緊密相連,仿佛跨越了時空的界限,共同守護著這份崇高的信仰。

看著這面特殊的國旗,學生周嘉揚激動地說,“天涯哨兵,常年駐守在祖國的西沙群島,守護著祖國的‘南大門’,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國防教育進校園,在同學們心中種下一顆愛國強軍的種子,點燃了他們的強軍夢想。”據戰區海軍政治工作部李檳干事介紹,部隊還將持續發揮自身優勢,搭建起連接官兵與學生的橋梁,讓愛國、愛黨、愛軍的種子,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湛江南海學校首批“南海島礁班”授牌。

湛江市第二中學霞山校區舉行“軍爸軍媽進課堂”活動。

職業賦能助推“智力擁軍”

水溫、PH值、投喂數量……在目前廣東規模最大的海上智能養殖平臺“海威2號”里,操作員黃建斌緊盯屏幕,通過智能設備仔細檢查魚群生長情況,記錄數據傳回公司匯報。

黃建斌是一名退役軍人,回到地方后曾從事過多種工作,但他始終覺得沒有發揮出自己的能力,薪酬待遇也低于預期。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為寫好退役軍人教育培訓帶動就業創業的“后半篇文章”,湛江積極探索退役軍人培訓新模式,不斷拓展“教育先行、崗位跟進”行業合作就業模式,創新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技能培訓,培育了一大批優秀的退役軍人“軍工匠”。

在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的建議下,黃建斌參加了退役軍人學歷提升計劃,經過四年刻苦學習順利拿到了大專學位,并在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的招聘會上成功應聘,進入湛江軍創龍頭企業工作。

此外,黃建斌入職后還參加了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企業共同舉辦的退役軍人“海洋牧場”訂單式就業技能培訓班,系統學習海洋牧場養殖專業知識,進一步提升工作技能。

與黃建斌有相似經歷的還有樺基、楊皓聰和肖錦林等人,他們退役后參加了湛江市“浪花計劃”船員培訓,解決了“再就業”問題。

“浪花計劃”是湛江市依托港口城市優勢,聯合廣東海洋大學、海事局舉辦的退役軍人船員培訓,以“政府+高校+企業+退役軍人”的職業技能培訓新模式,實現培訓學員參訓即上崗,培訓結束后100%就業,實現退役軍人“入學即入職”。

舉辦退役軍人全員適應性培訓、“浪花計劃”船員技能培訓班、現代化海洋牧場裝備與養殖技術技能培訓班,全力打造“湛江軍創”品牌……翻開湛江市退役軍人教育“成績單”,一項項“硬核”舉措有力度又有溫度。

當前,湛江市廣大退役軍人“戎歸港城,再建新功”已成為港城大地的生動實踐。一批優秀退役軍人也在“新賽道”上展示了奮斗出彩的人生價值。


編輯:徐衛民
值班主任:莫松萌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南部戰區海軍與湛江市共同探索教育擁軍新路徑
  • 粵商代表現場考察湛江
  • 湛江招商推介會搭臺  粵東粵西粵北農產品唱響“百千萬工程”
  • 村企雙向奔“富” 共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 湛江新奧:砥礪奮進二十載 實干擔當譜新篇
  • 國防教育厚植心田,教育擁軍溫暖兵心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