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自從正式進駐以來,以湛江市應急管理局為牽頭單位的湛江市鄉村振興駐遂溪縣港門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積極擔當作為,深入實地調研,全面了解該鎮急需解決的難題,為群眾排憂解難辦實事,在助力鄉村振興工作中實現良好開局,深受群眾好評。
港門鎮位于湛江市遂溪縣西面,距遂溪縣城中心70公里,總面積98平方公里,下轄12個村民委員會。該鎮濱海資源豐富,海岸線達18公里,擁有耕地79823畝,近海灘涂1萬多畝。目前,港門鎮共有返貧動態監測戶342戶,454人。
在對返貧動態監測戶進行實地走訪中,駐港門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一行對返貧動態監測戶的家庭基本信息、收支、教育醫療等情況進行詳細了解,精準掌握困難群眾生活狀況。
近日,在港門鎮塘尾、楓樹等村委會田間地頭,駐鎮工作隊一行考察了火龍果生產、銷售等情況。塘尾作為港門鎮火龍果種植面積最大的村莊,現有火龍果種植面積1000多畝,每畝年產7000斤。但火龍果作為未經加工的初級農產品,并且與市場信息不對稱,這加劇了塘尾火龍果對接市場的難度。駐鎮工作隊表示將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塘尾對接市場,同時咨詢有關領域專家,全面評估塘尾種植檸檬的可行性。
楓樹村作為傳統農業村,全村土地總面積20平方公里,耕地23800畝(水田7312畝),其中番薯(以西瓜紅、北京紅為主)種植面積6800畝。該村利用林地資源優勢,在荔枝園、北地等多條自然村開展林下養雞。2020年,存欄量約50萬只,出欄量約120萬只,產值達5760萬元。在調研中,工作隊了解到該村農民增收渠道較為單一,期望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建議要創建自己的番薯及林下養雞品牌,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壯大集體經濟,形成輻射效應,最終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突破。
經過一個多月以來的磨合,駐鎮工作隊與港門鎮委、鎮政府達成了共識。港門鎮所轄105條自然村要素稟賦各不相同,發展水平、生態環境也存在較大差異。駐鎮工作隊將對全鎮實際情況進行深度調查研究,在把握實情的基礎上,會同有關專家學者盡快出臺《港門鎮鄉村振興工作實施方案》;召開村書記、村民小組長建設項目申報會議,建立港門鎮鎮級鄉村振興建設項目儲備庫。在規范運作的基礎上,探索籌措一定比例的自籌資金、愿意提供人力資源的村莊優先進行項目儲備等方式,發揮好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進而形成村村爭先及你追我趕進行鄉村振興建設的良好氛圍。
港門鎮黨委書記陳澤武表示,近年來,港門鎮種養結構較為單一,亟待實現從“種土地”到“強產業”的轉變。期望市縣各幫扶單位集思廣益,著力打造港門品牌,延伸產業鏈,提高番薯、林地雞、扇貝等農產品競爭新優勢,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優勢產業,進一步激發村民內生動力。
湛江市應急管理局四級調研員、市鄉村振興駐港門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王洪建表示:“駐鎮工作隊將把調研工作延伸向自然村,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從村民最關心、最現實的產業、民生需求中尋求合力,全力為港門全鎮的鄉村振興添磚加瓦,做出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