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的《湛江日報》報道了全紅嬋助廣東隊奪全運會跳水女團金牌的消息。在9月6日早上結束的10米跳臺比賽中,全紅嬋表現出色。在第二輪難度系數為3.2的407C動作中,她的空中姿態優美,入水水花控制得當,總共7名裁判中有4人打出10分;在第五輪難度系數同為3.2的5253B動作中,兩位裁判打出10分。網友驚喜地奔走相告:“‘水花消失術’重出江湖。”
就在全紅嬋奪冠當天,一個拍自湛江的短視頻“萌娃邊哭邊做動作跳下3米臺”迅速在網上熱播走紅,經“@央視新聞”“@央視頻”等微博大V發布,收獲了近5萬個點贊。短短19秒的視頻里,記錄了在“跳水之鄉”湛江,小學員梁家俊第一次嘗試三米臺跳水。剛走上跳臺,他就被嚇哭,卻仍不斷向前試探。最后,在教練和小隊友的鼓勵下,他戰勝自己,完成了精彩動作。“小小身體,大大能量,加油少年!”“祝福十年之后你能為祖國拿冠軍!”“為勇敢的‘小水花’加油!”……網友紛紛為小學員點贊、鼓勵、祝福,并親昵地把這些學習跳水的孩子稱為“小水花”。
有句網絡熱話是這樣說的:真正的勇敢不是不怕,而是明明害怕,還勇往直前。無論是奧運冠軍全紅嬋,還是“小水花”梁家俊,我們都能從他們身上看到這種勇往直前的力量。而支撐他們勇往直前的,是拼搏精神。
仔細想來,湛江這片紅土地上,從不缺少頑強拼搏的高光時刻。上世紀50年代,為解決困擾雷州半島幾千年的干旱難題,30多萬勞動大軍帶著工具、挑著鋪蓋,從四面八方奔赴工地,建庫開河。“日食工地,夜住山崗。風吹只當搖羽扇,雨淋免了洗衣裳。大地當床草當席,衣裳為被藍天做蚊帳。”進入新時代,湛江交出了全市81680戶貧困戶、233737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218條省定貧困村全部出列的脫貧攻堅“答卷”,歷史性地告別了困擾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一個個扶貧干部、幫扶單位用“辛苦指數”換來了貧困群眾的“幸福指數”。當下,湛江大力推動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融合發展,在加快大園區建設、推進大文旅開發、深化大數據應用中塑造后發崛起新優勢,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前進路上必定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還有不少“深水區”要過。一路破冰、勇往直前,我們需要這種頑強拼搏的精神。
為“小水花”的拼搏點贊,我們更要敢當湛江振興大潮中的“小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