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話
昂揚斗志、鼓足干勁、奮進新時代,起而行之、擔當作為、砥礪新征程。7月31日召開的市委十一屆十三次全會為湛江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部署:在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融合發展中實現高質量發展動力變革,在加快大園區建設、推進大文旅開發、深化大數據應用中塑造后發崛起新優勢。
今起本報聚焦“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大園區、大文旅、大數據”推出系列報道。作為“與海南相向而行”的排頭兵徐聞,如何加快步伐、排兵布陣、迎接挑戰?本報記者走園區進車間,向大家展示了徐聞在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融合發展上的新探索。
廣東豐硒良姜有限公司的良姜飲料生產線。 記者 林石湛 攝
作為農業大縣的徐聞,工業相對薄弱,如何加快大園區建設,加快工業化發展,讓工業與農業齊頭并進,雙翼齊飛,共促徐聞縣經濟發展?
這既是難題,也是機遇。難在何處?交通基礎設施不完善、缺乏工業用水、缺乏龍頭企業等等。雖有不利,但蘊含良機,在省市兩級大力支持下,徐聞縣對招商引資政策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稅收政策優惠力度大,補助獎勵優秀企業,技術人才高薪聘用等政策紅利,持續為徐聞的大工業發展鼓勁升溫。
乘著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東風,徐聞與海南實行錯位發展、產業互補,利用粵瓊(徐聞)特別合作區區位的唯一性優勢,一手對接大灣區,一手挽住海南。這個連接大陸和海南的核心海陸樞紐,終于迎來了大工業發展的最好機遇。揚帆起航正當時,只有抓住歷史機遇,用好政策紅利,徐聞工業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看現狀——
紅土地上蘊良機
徐聞縣“菠蘿的海”。記者 張鋒鋒 攝
8月29日,記者走進徐聞生態工業集聚區。園區負責人介紹,該園區共引進項目18個,目前正式啟動的已有7個,有農產品加工、風電項目、管樁建材加工等。在建項目有6個。2021年1月至6月,園區完成現價工業總值1.49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1億元,稅收收入0.05億元。
該園區道路寬敞通暢,兩旁綠樹郁郁蔥蔥,平整的紅土上廠房林立。聚集區服務中心,幾位工作人員正在忙著整理資料、核對文件,他們正在辦理醫療器械防護手套生產線基地建設項目的審核資料。“這個項目總投資10多億元,產品主要銷往東南亞等地,充分利用了徐聞港口便利,我們在加緊辦理審批流程,讓其盡早落地投產。”園區副書記祝雄驥說。
驅車行駛在園區大道上可以看到,園區“七通一平”已具備,但入園投產的項目并不多,投產企業規模較小,且以農產品加工為主,受到季節性制約明顯,周邊水庫靠近生活區,缺乏工業用水。園區負責人表示,企業項目是否能盡早落地,一看用地指標是否符合,二看審批流程是否便捷,三看營商環境是否良好,要在這三方面下大功夫,才能吸引優質企業。
“園區的項目不僅要為徐聞帶來經濟效益,更要惠及百姓,污染環境的項目拒之門外,為避免同質化,園區提高了準入門檻,歡迎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加工型出口企業落戶徐聞,同時推出了更多的優惠紅利,如工業用地成本實惠、稅收政策優惠力度大,技術人才高薪聘用等。”祝雄驥告訴記者,希望更多大企業大項目落戶徐聞。
訪企業——
園區服務夠貼心
“沒有縣委縣政府的支持,良姜加工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廣東豐硒良姜有限公司董事長黃亮舞瞄準園區的聚集效應和一系列優惠政策,于2017年果斷申請入園。作為國內第一家高良姜現代化加工企業,產業走出了一條“企業+科研+基地+農戶”的蓬勃發展之路,如今建有初、深加工生產線4條,擁有17000余平方米的現代化廠區。
建廠補助、先進獎勵、技改補助、各類專項補助……為吸引優質項目入園,園區拿出了一系列大禮包,在艱難時期更是排除萬難及時向企業施以援手。2020年農歷春節期間,疫情嚴峻,工廠未能及時復工,黃亮舞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客戶的訂單沒能按時完成,面臨著巨額賠償的風險。”這時候,縣委縣政府來了,帶著防疫物資來了,也帶著多方發動組織的民工來了。機器開始正常運轉,黃亮舞的心終于定了下來:“在徐聞縣委縣政府的扶持下,徐聞發展工業大有可為。”
湛江市華煌食品限公司以菠蘿深加工為主,該司管理人員黃忠德表示,徐聞農海產品資源十分豐富,原產地產品成本較低,但單一產品生產容易受季節制約。目前,該廠主要圍繞菠蘿生產罐頭、果醬、冷凍水果、食品餡料等,并進一步研發菠蘿酵素、菠蘿汁、菠蘿果醋等精加工產品。“徐聞區位優勢明顯,靠近海南、東南亞,運輸其他加工原料很方便,有助于緩解單一水果季節性問題。”黃忠德暢談公司下一步規劃。
徐聞另一代表產業——風電,也在園區內占有一席之地。華電(徐聞)風電有限公司工程負責人陳銘斯向記者介紹,從征地到項目落地投產,徐聞政府都給了很多協助。“疫情期間,園區工作人員跑得比我們還勤,登記、送物資、組織打疫苗等等。”陳銘斯表示,一定要將風電工程做大做強,不辜負徐聞的一片誠意。
尋破題——
亟需龍頭來引領
“徐聞作為農業大縣,工業基礎薄,產業能級低,創新要素稀缺,產業發展支撐弱。”記者走訪過程中,幾乎每一位受訪者都提到了這一點。2020年徐聞國內生產總值198.14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39.97億元,財政收入僅為6.03億元。
早在2016年5月,省經信委就批復徐聞生態工業集聚區作為徐聞產業轉移工業園的擴展區,2017年園區獲批建設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并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重要功能區,進一步完善和升級。園區規劃核準面積5217畝,含五大功能板塊:下橋公共服務中心區、園區配套服務中心區、農海產品加工園區、原料藥產業園區、先進制造業園區。然而,目前,聚集區引進項目的18個項目中只有7個已投產,且大部分是低附加值的農海產品加工企業。
“無龍頭企業引領形成不了聚集效應,也就無從談起工業帶動經濟發展。”祝雄驥直截了當地指出,徐聞工業發展亟需一個足夠大、足夠強的項目落地,才能有效提振企業信心,吸引更多優質項目落戶徐聞,帶動下游企業的發展。
龍首擺起來,才能真正攪動工業經濟的“春水”,這與徐聞科工貿局局長凌喬的想法不謀而合。當前,該局正籌備組建一支以“一把手”為組長,由精通法務、談判、工業、農業、商貿、文化、旅游等方面知識的人才組成招商引資工作小組,“我們要多走出去學習,多引進來優質項目。”
龍身壯起來,自身強大才能承載更多的優質資源。徐聞工業基礎薄弱的掣肘在于交通、人才、工業用水等。隨著近幾年公鐵水便捷交通網逐步完善,徐聞作為祖國大陸的神經末梢也逐步活躍了起來。徐聞港、粵海鐵路北港、海安新港構成的面向海南窗口已形成,是人流、物流進出海南最高效的通道,年汽車通過量300多萬輛、旅客通過量1700多萬人次。面對人才缺乏問題,徐聞正逐步加大人才優惠政策,工業用水缺乏問題則計劃通過引進雷州青年運河水、西江水或淡化海水等方式解決。
求立新——
徐聞的機遇來了!
“徐聞的機遇來了!”站在粵瓊(徐聞)特別合作區/徐聞臨港產業園整體發展方案規劃圖前,徐聞發改局局長陳祺星信心十足,在他眼中,徐聞工業大發展的畫卷已徐徐展開。畫卷沿著徐聞縣域南部鋪展,以徐聞港為核心、向東西兩翼延伸,描摹出了總面積140平方公里的粵瓊(徐聞)特別合作區(以下簡稱“特別合作區”)。
特別合作區以港口物流產業為先導,承接重大歷史機遇的新載體,定位為海南自貿港大陸功能的試驗區、粵瓊協同海南自貿港的產業保障基地、廣東省現代供應鏈產業的重要基地和中國大陸最南端濱海旅游的度假勝地。合作區中部核心位置布局為臨港產業園,以現代物流和港口服務業為產業特色,同時兼顧港口和物流帶動的高端臨港制造、商貿等相關產業;東翼圍繞海安港,延至白沙灣、青安灣、博賒港,在既有漁港和農業的基礎上,發展現代農業、海洋漁業,依托東部深水良港和優質景觀岸線的自然條件,布局海洋裝備、綠色能源裝備以及濱海文旅與高端康養;西翼連接“大漢三墩漢代絲綢之路始發港遺址”“南極村”,充分利用較為密集的文旅資源,打造文化旅游康養基地。
徐聞工業需要一個“引爆點”,陳祺星表示,徐聞正與多家大企業洽談合作方向,集中力量突破特別合作區的核心區臨港產業園,帶動東西翼迅速發展。
臨港產業園緊鄰徐聞港后方,距離徐聞老縣城10公里,規劃面積15.3平方公里。臨港產業園因其獨特的臨港區位,規劃現代物流產業園、高端制造產業園、港口服務與商貿區、文化旅游生態創新示范區等四個組團。
當前,徐聞縣正在加快推進臨港產業園首開區的建設,以便盡快提升產業發展和承接基礎、展示徐聞新形象和未來前景、提升城市價值以提振投資者信心、營造商務合作環境和氛圍。目前,啟動區已開始征地拆遷,相關工作已加速開展。
謀藍圖——
全力推動徐聞高質量發展
在華煌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們加工菠蘿。記者 林石湛 攝 徐聞縣依托港口優勢,打造以現代物流和港口服務業為產業特色,同時兼顧港口和物流帶動的高端臨港制造、商貿等相關產業的臨港產業園;依托東部深水良港和優質景觀岸線的自然條件,布局海洋裝備、綠色能源裝備以及濱海文旅與高端康養;依托西翼連接“大漢三墩漢代絲綢之路始發港遺址”“南極村”等密集的文旅資源,建設文化旅游康養基地……依托不同的稟賦,徐聞產業發展將走出不同路徑。
如果說產業基礎是出發點,那么市場則是落腳點。
徐聞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開發區黨委書記周仔洪指出,徐聞是與海南相向而行的排頭兵,人流、車流、物流量龐大,這是臨港產業園區發展潛在的巨大市場。可以預見,一旦園區這塊“磁鐵”形成,將吸引大量優質企業“搶灘”,也將催生出一批本土企業,形成供應鏈協同效應,并拉動東西兩翼產業發展,串珠成鏈,未來5年徐聞產業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謀劃推動發展,順應時代趨勢是方向,切合徐聞實際是關鍵。要借助徐聞豐富的文旅資源,把推進大文旅開發作為經濟發力的增長點。徐聞擁有蜿蜒綿長的海岸線,濱海旅游資源豐富。隨著交通、食宿等配套設施條件的持續改善,徐聞獨特的文旅資源優勢將得到進一步凸顯。徐聞將以大文旅開發為抓手,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為經濟騰飛增添新的動能。
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深度融合是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
“謀劃好,規劃好,筑好巢,才能引來金鳳凰。”凌喬認為,徐聞發展已經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階段,必須站在全局和長遠角度思考問題完善規劃,做好“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的文章。加快土地征收步伐,做好工業發展定位,優化園區產業結構,劃分好園區功能區。與此同時,爭取省級國家級政策支持,高位推進,各相關部門“一把手”帶隊前往珠三角、全國各地,“多跑起來,多引進來,特別要引進強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聚集醫藥、科技等高新技術產業。”此外,要加強惠企政策宣傳,推動企業開展技術升級改造。
機遇擺在面前,徐聞將營造更良好的營商環境,打造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切實抓好加快大園區建設、推動大文旅開發、深化大數據應用等重點工作,在工業化、生態化、數字化融合發展上謀求新突破,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