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嶺村,村民們正在田地里忙著種植毛豆。
近日,廉江市雅塘鎮大人嶺村,幾臺翻土機正在地里轟鳴作業,隨后村民們紛紛下到田間地頭翻耕、施肥、播種……經過大半天的忙碌,這些丟荒多年的土地重新種上毛豆。眼見土地重新恢復“活力”,種了一輩子莊稼的村民溫大伯也是喜笑顏開。
近年來,廉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耕地丟荒問題,特別是2020年,把該項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議事來抓實抓細抓到位,并提出了確保完成減少50%以上丟荒面積的年度指標。根據廉江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雅塘鎮迅速啟動整改工作,成立雅塘鎮防止耕地丟荒和“非糧化”工作領導小組,出臺《雅塘鎮防止耕地丟荒整改工作方案》等,不斷推進丟荒地復耕工作。截至目前,該鎮2020年底調查統計的4700多畝丟荒地中,已經有2800多畝復耕,復耕率為60%左右。
丟荒地復耕
創新多元種植提升效益
當天,記者在廉江市雅塘鎮的田間地頭看到,稻田綠油油一片,禾苗長勢喜人,放眼望去,連片禾苗在陣陣微風中蕩起層層綠浪,部分地區的農民群眾已經開始田間管理工作。
“去年,這里還是一片荒草叢生的丟荒地。每次經過看到很多田地都閑置下來了,心里都覺得太可惜了,于是流轉過來種植水稻。”在雅塘鎮江東村委村仔村附近一稻田,該村村民李才章告訴記者,他之前在珠三角打工,因為沒有什么特長,每個月的工資不高。2013年,他選擇返回家鄉,承包了100多畝地種植甘蔗,閑時開車幫人家拉貨,靠著勤勞的雙手,家庭生活也逐漸改善。
去年底,他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以400元一畝的租金,流轉80多畝丟荒多年的田地種植水稻,今年早造已經獲得收成。他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目前的租金和投入的人力物力,第一造水稻賺的錢不多,但對以后還是有信心的,因為他們想好了,將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堅持機械化種植,提效提產以增收。此外,創新推行“稻+稻+菜”輪作模式,多元種植提升耕地效益。
“黨員帶頭,種植大戶帶動,是村仔村荒地復耕秉持的重要原則。”江東村黨總支部書記李煥章表示,該村原有丟荒地500多畝,現已復耕田地300畝,超額完成了雅塘鎮下達的荒地復耕任務。為了進一步開發利用荒田,村干部將繼續做好當地村民的思想工作,鼓勵村民積極耕荒,同時協調相關部門完善農業水利設施,吸引一些種植大戶過來流轉荒地復耕。
在大人嶺村,村民們正在田地里忙著種植毛豆。據該村黨支部書記溫潮軍介紹,該村原有丟荒耕地110畝,現已復耕100多畝,60畝地用于種植毛豆,40畝種植水稻。他表示,下一步,他們將實施“稻-稻-菜”的模式,一年三造,晚造加種大蒜,讓荒地變良田,充分發揮它的價值。
打好“組合拳”
鼓勵鄉賢回鄉創業
為繼續加大土地流轉、土地托管工作力度,切實防止耕地丟荒和“非糧化”,雅塘鎮要求各村委成立減少耕地丟荒穩定糧食生產工作小組,并制定本村防止農田丟荒實施方案,做到責任到人,加快土地流轉托管,加強政策宣傳、技能培訓等,改善生產條件,不斷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相關政策和機制,鼓勵鄉賢回鄉創業,引導農民群眾發展農業生產。
同時,將糧食生產工作納入各村年度重要考核內容,將工作落實到每個村委、村民小組、每家每戶,落實到每個田塊,加強耕地種植管理,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專項督查督辦并及時通報情況,對耕地丟荒和“非糧化”嚴重的,將按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荒地變良田不僅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關鍵舉措。我們要堅決防止耕地丟荒和‘非糧化’,切實穩定糧食生產。”雅塘鎮黨委書記全世東表示,下一步,將繼續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特別是以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建設載體,壯大產業規模,整合、消化丟荒田,實行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科學化管理,提升土地產出效益,推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