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一輛工程車正在我市引調水工程首條引水隧洞內作業。 記者 李嘉斌 攝
9月21日上午10點48分,湛江市引調水工程首條引水隧洞施工傳來捷報,631米長的引水隧洞比原計劃提前9天順利貫通,標志著引水隧洞施工正式進入襯砌階段,為后面每環節工序轉換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項目提前實現年度節點目標和2022年實現通水目標奠定基礎。
工程車在引調水工程隧洞出口段作業。 記者 李嘉斌 攝
作為一項重大的基礎設施工程、民生工程,湛江市引調水工程從鶴地水庫直接引水到市區,輸水線路總長約61.9公里。項目在鶴地水庫運河樞紐上游東北側約500米處建取水口,渠首東北側建加壓泵站,沿廉江東環大道、原廉湛快線規劃路線、325國道、湛江大道、湖光快線建設輸水管道,引水至赤坎、麻章、霞山各個水廠,同時給沿途的廉江市、遂溪縣預留分水口,保障湛江城區、廉江市和遂溪縣供水安全和城市發展用水需求。其中,湛江市引調水工程第二標段主要施工內容包含取水口、引水隧洞、泵站前池、取水泵站、調壓塔及輸水管道等,由中電建第十一工程局承建。
據項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引水隧洞為全斷面混凝土襯砌的有壓圓形隧洞,隧洞總長631米,襯砌厚度50厘米,襯砌內徑3.2米,隧洞坡度0.33%。隧洞開挖斷面型式為城門洞型,隧洞圍巖類型為Ⅳ、Ⅴ類,開挖采用鉆爆法進尺,支護采用鋼拱架與小導管、管棚、錨桿相結合的方式施工,引水隧洞進口采用沉井型式進洞,開挖支護型式與隧洞出口相同。
該單元工程于今年1月11日進洞開工以來,項目部堅持疫情防控和安全質量“兩手抓”,持續優化項目施工組織,增加班組人員倒班、設備投入,通過沉井增加工作面,實現了進口段出口段兩個工作面24小時同步施工。在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克服了各種困難,以“弱爆破,短進尺,強支護,勤觀測”為原則,嚴把質量安全關,穩扎穩打推進隧洞施工進度,進尺期間,超前地質預報技術進行圍巖探測。
針對過魚塘段圍巖破碎、地下水豐富的不利地質條件,施工難度和安全風險較高,在開挖時采用超前支護體系進行加強支護的處理方案,著重加強了精細化進度的管理和工序管理,克服了重點難點技術難關。同時,用好信息化手段,提升施工工藝和技術水平,項目部投入近80萬元,用以建立涵蓋洞內施工現場可視化監控系統,實現了項目的遠程指揮、遠程控制和遠程管理,保障了兩個工作面的安全高效進尺,最終歷時254天完成了貫通目標,相較于二級進度計劃提前9天。
作為湛江市引調水工程第二標段的重要節點工程,引水隧洞的順利貫通,為下一步襯砌混凝土施工打下堅實基礎,也為實現明年順利通水目標按下“快進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