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保障供應》
9月23日,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的第十屆全國農民攝影大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近百人喜享藝術盛宴、共襄影像盛舉。其中,廣東省十名攝影師的作品參展,湛江的彭鎮強、黎宏賢名列其中。
作品《繁忙的鹽場》(組照)
用鏡頭記錄鄉村發展
全國農民攝影大展自2011年創辦,至今已歷經10年。這是中國歷史上首個通過攝影的方式、藝術的角度,以農民為主體,聚焦農村、記錄農業、反映農民的影像活動,通過農民看農業、拍農民、觀農村,真實記錄了黨領導下中國農村建設的輝煌成就和喜人變化,展示了新時期中國農民的精神面貌和藝術追求。
據了解,本屆大展自啟動征稿以來,經過社會傳播、新媒體推廣以及線下講習活動,得到了廣大農民朋友和從事“三農”工作攝影人的積極響應,來稿數量仍為歷屆之最,約為上屆來稿總數的1.5倍,最終確定有效作品26456件(55868幅),其中單幅作品21696件,組照4760件(34172幅)。經過兩個階段的評選,最終共有111件作品入選,其中單幅作品71件,組照40件。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創新,整體水平有很大提升,攝影師用影像反映深化農村改革、鄉村全面振興、決勝脫貧攻堅等重大變化,為國家留下了寶貴的影像資料。
作為當年參與組織創辦全國農民攝影大展的李前光深刻感受到十年來中國農民攝影質量發展和巨大變化。他說,農民是我國龐大的社會群體,也是農業攝影作品生產的主力軍,他們用獨特的視角豐富了攝影語言,記錄了樸實、真誠的農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熱情。全國農民攝影大展留下的感人影像,將生動地告訴世界和未來——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他希望廣大農民攝影人用文藝賦能鄉村振興,通過光影發現平凡與質樸,運用色彩還原美麗家園,透過鏡頭講述農民自己的熱忱與理想。
湛江兩攝影師作品入展
本次展覽,湛江攝影師彭鎮強的作品《保障供應》和黎宏賢的作品《繁忙的鹽場》(組照)參展,為觀眾帶來了一股質樸清新的“雷州半島風”。
彭鎮強是麻章區文聯主席,同時也是一名駐村干部,作品《保障供應》是他在麻章太平鎮拍攝的。那是一個陽光燦爛的冬日,一名養雞場場主冒著冷風,騎摩托車趕著將肉雞運往市場。她穿著風衣、戴著口罩、手套和遮陽帽,摩托車頭掛著幾只活雞,后面也是滿滿一大筐生猛的活雞,滿滿當當地奔赴市場。這張色澤鮮活的照片充滿了生活的氣息,讓我們看到了即使是在寒風凜冽的冬日,農民依然努力地保障市場供應。
繼2018年的《春來育禾忙》、2019年的《曬蒲草》之后,這是彭鎮強的作品第三次參展全國農民攝影大展。他說,向全國農民攝影大展投稿的過程,對自己也是一個提煉、思考、再實踐的過程。現在,鄉村振興戰略已全面實施,農村天地廣闊,蘊含豐富攝影題材。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不斷變化的鄉村面貌,都值得農民攝影人去關注。
黎宏賢的《繁忙的鹽場》(組照),絢麗變幻的光影、開闊的鹽場、生動的農動場景,讓人眼前一亮。組圖展示了雷州半島的老鹽廠曬鹽、收鹽、裝鹽的生產方式,有海闊天空的遼闊和明凈,也有人類通過智慧和勞動收獲自然饋贈的喜悅。
黎宏賢是一位農場的退休職工,今年64歲。他說,從小生活在農場的他一直被這片紅土地深深吸引,早年就愛上了相機拍攝,但當年只顧著追求光影,缺少了對作品內涵的關注。2018年,他重新拿起相機,將鏡頭對準這片肥沃的紅土地,對準在脫貧攻艱中日新月異的鄉村。跟離他家約20多公里有一個老鹽場,在傍晚和清晨的霞光映照之下熠熠生輝,光影變幻莫測,如同神話,為了把這個美麗的場景拍下來,他經常凌晨四點起床出發拍攝,晚上也守在鹽場。他將風光的手法融入紀實攝影,打破了原來拍紀實的常規,作品更加恢弘、富有詩意。更難能可貴的是,黎宏賢是一位殘疾人士,拍攝對他而言多有不便,但他依然克服了重重困難,寧愿多吃苦多流汗,也要將家鄉的美呈現在大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