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臂的投入使用為廉江家電業帶來了新的發展。 記者 歐陽澤 攝
嗡嗡機器聲中,由機器人操作的智能生產線高速運轉,從上料、點焊到壓制等,一舉一放、分毫不差。偌大的家電生產車間內,只有少數技術人員和工人完成輔助作業,快速高效。這是廉江市工業園里數字化轉型企業——以新一代數字技術為支撐、以數據賦能下的自動化生產車間一派繁忙景象。
全面推進家電產業智能制造轉型
廉江是工業強縣,聚集了600多家小家電企業,于2017年一躍成為“中國小家電產業基地”。
風雨幾十年,以電飯煲為主的廉江小家電產業,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大批企業實現了當初敲敲打打的小作坊式生產到現代化大廠房大機器生產的轉變,在創新驅動發展的助推下,近年更是涌現出多家年產值幾億元的企業,威王、華強、龍力等品牌產品風行全國沖向世界。
近年來,廉江小家電緊跟產業數字化步伐,從2018年開始掀起一股由傳統企業向智能制造轉型的潮流。目前,以新一代數字技術為支撐,以數據賦能為主線,以數據為關鍵要素,對產業鏈上下游全要素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和價值再造還在進行中,基本形成了將研發、生產、供應、銷售等流程融為一體的數字化體系,這走在了粵西各縣市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前列。
廉江市科工貿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方桂偉說,近三年廉江投入約2億元為家電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賦能,實施了54個數字化智能化技改項目,34家企業推進了數字化轉型升級改造,涌現出多家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企業,從而帶動家電企業精工科技改造,整個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闊步邁進。
讓數字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走進廉江市工業園區,到處是現代化的廠房,到處是生產繁忙的景象。
在威王集團鋁制鍋膽生產車間,每一條生產流水線邊都擺放著4臺六軸機械手,鋁片經過流水生產線時,機械手有條不紊地完成各道工序,最后就變成了明晃晃的電飯煲鍋膽,快速、高效、安全。
廠長戴文師說,車間有4條生產線實現了自動化,一臺六軸機械手可代替六位工人,一條生產線一天能制成5000個鍋膽,產出率提高了近一倍,且產品準確率幾乎100%,這減少浪費,減少人工,減少費用,提高速度,提高標準,提高產能。
產業數字化轉型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在已有產業基礎上完成嫁接轉化。戴文師說,威王集團于2018年開始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目前已購進了16臺國內最先進的機械手,生產流水線進行了相應的改造,生產流程基本實現智能化,制造執行系統數字化,生產線由電腦數字化控制,可以瞬間切換不同的產品生產模式,產出率、安全性等實現了大飛躍。
進入廣東華強電器集團有限公司的五金車間,寬大的廠房內有60多臺、揮動著黃色長臂的機器人在叮咚地生產制作電飯煲各類器件,令人眼花繚亂。技術人員說,整個生產車間基本實現了自動化,以前車間有150多名工人,現僅需幾十人輔助作業。以后隨著數字技術的充分利用,會漸漸變成“無人車間”,產能倍增,管理效率倍增。
在該公司互聯網總控中心,所有繁多復雜的排產要素、計劃執行率、設備利用率、訂單交付率等全部呈現在墻上的屏幕里,一目了然。總經理陸錫平介紹,公司利用數字技術,實現了采集數據和互聯互通,設備管理走向自動化,計劃管理、生產管理實現智能化。每天生產什么、數量、質量及庫存等情況,通過自動統計數據,一點擊電腦就呈現出來,這大大提高了生產執行力、報工準確率、庫存周轉率和訂單準時交會率等。
幾年的數字化轉型改造,讓華強公司煥然一新,去年國內家電行業整體下滑時,該公司仍交出了一份平穩的成績單,這背后是華強智能制造的深厚積淀,更是企業堅定數字化轉型的態度。
完善物聯網生態為產業提速增效
在華強公司集團生產基地不遠處,一棟高高的“廉江市家電產業公共服務中心”大廈已落成并投入使用,這成為廉江市小家電全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制造的具有標志性“符號”。
廉江近年來努力抓住互聯網機遇,探索數字化轉型,致力于研發供應鏈系統供應商協同平臺和制造執行系統等,逐步打造一個完善的工業物聯網生態。
踏進創新中心大廈,現代化、數字化氣息撲面而來。從一樓到十幾層樓,分別有家電展廳、家電智慧制造展示中心、“智擎華章”研發中心、供應鏈系統中心等,大樓內大小屏幕燈光科幻,讓人有置身于未來之感。
據介紹,這里是廉江踏進“智造時代”的“中樞大腦”,聯通內外,信息流、資金流和技術創新等在這里匯集,鏈接家電企業,可引導推進各企業融資、設計、銷售和產品創新等,將引領廉江家電制造業往智能化、高端化方向發展。
方桂偉說,智能制造區域創新中心的創立,是擎起產業鏈上下游全要素進行數字化的關鍵,使整個產業研發、生產、供應、銷售等流程融為一體,既收集也提供企業生產、物流、庫存等數據,助力企業生產、提質、銷售等,帶動整個產業向數字化轉型升級,開創廉江家電未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