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6點,市民勞女士淡定地把電動車停在孩子學校附近,再從容地走到接送點,耐心地等候孩子從學校出來,“參加‘5+2’課后服務后,我接孩子無需再心急火燎了!”
像勞女士這樣的家長并不少。記者連日來走訪發現,從今年秋季學期起,我市多所學校推行了課后服務“5+2”模式,即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下午課后服務,每天至少2個學時,孩子可在學校參加社團活動或者在教室里做作業。這既解決了家長的接送煩惱,也減輕了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負擔,受到不少家長的歡迎。
昨天下午,在市32小學校門口,家長來接孩子。
以前
“接孩子”困擾雙職工家庭
小學生上學的接送一直困擾不少市民。尤其是“接”,誰去接、什么時候接,讓很多父母頭疼不已。孩子一般下午5時30分前放學但父母還未下班,這時間差讓雙職工家庭很為難。
市民勞女士就是一位曾經為接孩子而煩心不已的媽媽。勞女士的孩子是一名在市8小金城校區就讀的三年級小學生。勞女士是一家企業的財務主管,她的愛人是一名公務員,兩人工作都非常忙碌,加班是常事。她回憶,孩子剛上小學時,夫妻沒少為接孩子的事情吵架。
“孩子放學早,但我和孩子爸爸都要五點半以后才下班,總不能天天請假早退去接孩子吧?”勞女士說,當時沒辦法只好找了學校附近的托管機構。工作人員在放學以后先把孩子接到機構做作業。爸爸媽媽下班了再去那里把孩子接回家,“機構里的工作人員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做作業。托管其實就是花錢請人看著孩子,不讓其亂跑出意外。”
在接送孩子的大軍中,很多都是老人。年輕父母心存內疚,但為了生活奔波實在分身乏術,“可是老人年紀越來越大,不適宜過于操勞;請校外托管機構代接,還是不太放心!”
現在
接娃不匆忙晚上空閑多了
接孩子的煩惱在今年秋季學期開學后得到了改善。本學期開學后,勞女士收到學校發放的《致家長的一封信》。信中提到,為落實“雙減”政策,學校將在這個學期開設特色社團課程服務,包括書法、手工、舞蹈、葫蘆絲、圍棋、足球等近20項課程。學生可自愿選擇定期參加社團活動,其余四天學生可在教室里完成作業,期間有老師在教室里為學生答疑解惑。
勞女士還收到了校方的“溫馨提示”。提示中寫到,課后服務為公益普惠性服務,并非免費,具體收費標準要等上級通知。課后服務主要是完成作業和閱讀,老師不評講,不講新課,但如果個別孩子有問題老師可以進行解答。勞女士一看,立刻就給孩子報名了。
于是,勞女士的孩子離校時間延長到了下午6點。“下午4點半,當天最后一節課結束了。此后一直到6點都是課后服務時間。孩子在周二下午有舞蹈課,另外四天就在教室里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勞女士說,“近來我去接孩子時無需再急急忙忙了,也不需要再把孩子送去托管機構,少了操心和牽掛。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在課后服務時間里把作業做完,遇到問題由老師親自輔導。作業完成了,孩子回到家里就輕松多了,一家人多了一起休閑娛樂的機會,家庭親子關系更加融洽。”
“參加課后服務后,孩子的作業都在校內完成了,孩子晚上在家閱讀課外書,做做手工,他輕松了我也輕松了!”孩子正讀二年級的陳媽媽說。
提醒
根據自身需求選擇
課后服務的確解決了不少雙職工接孩子的麻煩。但是老師們也提醒,請家長一定要根據自身需求而選擇是否參與課后服務,切勿跟風。聽到老師的提醒,李媽媽經過仔細思考后決定不讓孩子參加課后服務。
“我家孩子的爺爺奶奶還不到60歲,與我們住一起,可以幫忙接孩子。其次,從我家走路到學校也就五分鐘。”李媽媽說。然而促使她做出這個決定的最主要原因是,“孩子在讀二年級,自律意識還不強,擔心他在學校無法做到保質保量完成作業。”
“早點回到家,趁著還有陽光,讓他在樓下玩玩曬曬太陽,放松一下,松動松動筋骨。”李媽媽說。她告訴記者,孩子班上的家長們都是深思熟慮后再作出決定,“參加與否都要根據自身情況決定,讓家長有選擇,這舉措實在很好!”
呼吁
給家長減負也別忘體貼老師
孩子們在校時間延長了,老師的責任重了。李老師是一名在麻章區某小學任教的老師。作為班主任,她每周有三天要負責課后服務工作,為學生解答作業中的疑問,下班時間都會推遲到下午6點半左右,等到回到位于赤坎的家中已經是晚上7點多了,“課后服務對學生和家長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在學校就有老師監督完成作業,孩子回家了也輕松,但老師承擔了額外的工作量,我們也是父母,也要照顧家庭和孩子,真有點手忙腳亂。”
而一位不愿透露個人信息的老師直言:“平時上課、維持紀律費腦又費心,放學后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下,課后服務又延長了工作時間,工作強度一下子變大了很多!”
課后服務的確加大了老師的工作量,然而與之相適應的配套細則卻還沒出臺。多名家長也紛紛表示,體諒老師的工作負擔增重,“希望盡快出臺保障老師的相關指導文件。”記者走訪多家學校,它們均還沒對課后服務收費。以新八小為例,學校已在開啟服務前就告知家長,課后服務并非免費,今后會收取一定的費用,但是開學至今已有一段時間了還沒有出臺收費標準和細則。
市區某小學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在關于課后服務的文件中均提到要強化課后服務保障,例如《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義務教育校內課后服務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各地結合實際,采取財政補貼、收取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等方式籌措經費。課后服務經費主要用于購買社會機構服務,支付參與課后服務教師和相關人員的補助。”
但是,課后服務對于我市各中小學而言還是一件新鮮事,沒有可供參考的先例。收多少、怎么收、收了以后怎么用,這些問題都需要學校全盤考慮,所以各所學校暫時沒向家長收費。這位負責人希望,“相關配套細則能盡快出臺,教育主管部門可在收費標準、服務項目設置等方面給予建議,在減輕家長負擔同時也別讓老師心累了,這樣才能讓課后服務更健康地發展。”